第11章 藩王谋策朝堂议,大宁初兴困局生

关灯
    抬起头,目光与朱权交汇,传递着鼓励与支持,仿佛在告诉他,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们都将携手共进。

    但她心里也清楚,自己作为藩王侧妃,参与这些事务,稍有不慎就会招来非议。

    所以每次外出,她都尽量乔装打扮,减少抛头露面的机会,与工匠交流时,也多是通过可靠的中间人传达指令,参与贸易谈判时,也只在幕后提供建议,由林公等男性出面交涉。

     正说着,林公匆匆走进来,他神色略显慌张,额头上还挂着细密的汗珠。

    “王爷,朝廷有消息传来,听说朝堂上为您的请求争论得不可开交,还有人提议派朝中大臣前来‘辅佐’您。

    ”林公喘着粗气,话语中带着一丝焦急。

     朱权脸色微变,心中涌起一阵愤怒与无奈。

    “这分明是不信任我,要派人来监视我。

    ”他紧握着拳头,额头上青筋微现,脸上写满了不甘与担忧。

    想到自己的满腔抱负可能会受到重重掣肘,朱权的心中就烦闷不已,但他也清楚,在这皇权至上的时代,他必须谨慎应对,不能有丝毫差错。

     沈书瑶心中一惊,但很快镇定下来。

    “王爷,先别急。

    既然朝堂上有争论,便说明还有转机。

    我们不妨上书朝廷,表明我们的忠心,详细陈述大宁贸易和军备对朝廷的益处,或许能改变当前的局面。

    ”沈书瑶语气沉稳,试图安抚朱权的情绪,同时在脑海中飞速思考着应对之策。

    她深知,在这关键时刻,保持冷静和理智是最为重要的。

     朱权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书瑶,就依你所言。

    林公,此事就劳烦你去准备文书,言辞一定要诚恳,务必让陛下感受到我们的忠心和诚意。

    ”朱权看向林公,目光中带着一丝期许,仿佛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封上书之上。

     林公领命而去。

    朱权又转向沈书瑶,眼中满是信任:“书瑶,多亏有你。

    若没有你在我身边出谋划策,我真不知该如何应对这重重困境。

    ”朱权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激,在这艰难的处境中,沈书瑶就像他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沈书瑶微微一笑,说道:“王爷言重了。

    如今大宁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了大宁的百姓和未来,我自当竭尽全力。

    ”沈书瑶的笑容温暖而坚定,如同一缕春风,吹进了朱权的心田,让他在这冰冷的局势中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和慰藉。

     几日后,朝廷使者抵达大宁。

    朱权率领众人出城迎接,使者宣读了朝廷的旨意:同意大宁开展朝贡贸易,但需严格遵守规定,贸易所得三成上缴国库;军备可补充,但朝廷将派监军进驻;同时派遣一位朝中大臣前来“辅佐”朱权处理大宁事务。

     朱权心中松了一口气,虽有诸多限制,但也算争取到了一定的空间。

    他恭敬地接过旨意,说道:“臣朱权,谢陛下隆恩。

    定当遵守朝廷规定,为大明边疆安稳尽心尽力。

    ”朱权的声音洪亮而坚定,仿佛在向朝廷宣誓他的忠诚和决心。

     使者走后,朱权与沈书瑶等人回到王府商议。

    “王爷,朝廷这是步步紧逼,我们行事更要小心谨慎,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

    ”赵渊皱着眉头,神色凝重地说道。

    他在房中来回踱步,脑海中不断思索着监军和“辅佐大臣”到来后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

     沈书瑶点头表示赞同:“不错,监军和这位大臣名为协助,实则监视。

    我们的贸易计划和军事安排,都要做出相应调整,千万不能让他们抓到任何把柄。

    ”沈书瑶微微皱眉,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脑海中不断思索着应对之策。

    她深知,在这复杂的局势下,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

     朱权沉思片刻,说道:“贸易之事,由林公和书瑶负责,务必做到账目清晰,按规缴税。

    军事方面,赵渊你要与监军周旋,既要让他看到我们的诚意,又不能让他干涉太多关键事务。

    日常训练、军事部署等核心环节,需巧妙应对,莫要让监军随意插手。

    至于那位辅佐大臣,我会以礼相待,同时小心提防,绝不能让他干扰大宁的正常发展。

    ”朱权目光坚定,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部署,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与睿智。

    尽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他依然能够冷静地分析局势,做出合理的决策。

     众人领命。

    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宁上下一片忙碌。

    林公和沈书瑶忙着与沿海商人敲定贸易细节,筹备货物。

    沈书瑶虽不能完全抛头露面,但她通过绘制精细的图纸,详细标注皮毛制品的改良要求,由林公传达给工匠。

    工匠们看着这些前所未有的设计,既惊叹又有些犹豫。

     “这设计虽新奇,可咱祖祖辈辈都是这么做活,能成吗?”一位老工匠皱着眉头,满脸担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公耐心解释:“这是王妃的意思,王妃见识广博,她的法子说不定真能打开大市场,到时候大家的日子也能好过些。

    ”在林公的劝说下,工匠们半信半疑地开始尝试。

     与此同时,林公忙着与各地商户联络,扩大货源。

    大宁当地的商户们大多思想保守,对新的贸易计划心存疑虑。

    “这海外贸易,路途遥远,风险太大,万一货物有个闪失,我们可赔不起。

    ”李掌柜连连摇头,满脸拒绝。

     林公苦口婆心:“李掌柜,如今大宁有王爷牵头,只要咱们齐心协力,肯定能成事。

    而且收益也比以往丰厚,您就再考虑考虑。

    ”经过多番劝说,部分商户才勉强同意合作。

     军事方面,赵渊也在积极准备。

    他加强士兵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