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缪刺论

关灯
    趣聊《缪刺论篇》 角色: 1.小岳:对中医经典很有研究,讲话幽默风趣,爱用俏皮话。

     2.老孙:中医知识小白,负责捧哏接话,偶尔犯迷糊。

     小岳:(满脸笑容,上台拱手)嘿,各位老少爷们儿,姐姐妹妹们!我是小岳,旁边这位是老孙。

     老孙:(笑着拱手)得嘞,又跟大伙见面咯,今儿咱们聊点啥? 小岳:(兴奋地)咱今儿接着深挖中医经典,来讲讲《缪刺论篇》,这可是中医针灸里特别有意思的一篇! 老孙:(挠挠头)嚯,一听就高深,啥是缪刺啊?我都没听说过。

     小岳:(清了清嗓子,模仿黄帝的语气)黄帝问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你看,黄帝老爷子也对这缪刺好奇呢。

     老孙:(瞪大了眼睛)是啊,到底啥是缪刺?快给我讲讲。

     小岳:(摇头晃脑,模仿岐伯)岐伯对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

    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

    如此,则治其经焉。

    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

    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

    ” 老孙:(皱着眉)你这说的啥呀,我一句都没听懂,能不能说点人话? 小岳:(笑着解释)简单说,病邪入侵身体,一般先从皮毛开始,要是没拦住,就一步步往里走,从孙脉到络脉,再到经脉,最后影响五脏六腑。

    这时候就得治经脉。

    但如果邪气停留在孙络,进不了经脉,就会跑到大络里,搞出些奇怪的病。

    而且这些邪气在大络里乱窜,左边的能跑到右边,右边的能跑到左边,没有固定位置,也进不了正经的俞穴。

    所以啊,病在左边,症状却在右边;病在右边,症状却在左边。

    这时候就得用缪刺法,右痛刺左,左痛刺右,这就叫缪刺。

     老孙:(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么回事,那这缪刺和其他刺法有啥不一样啊? 小岳:(模仿黄帝的语气)帝曰:“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与巨刺,何以别之?”黄帝也问这缪刺左病右取、右病左取是咋回事,和巨刺法咋区分。

     老孙:(连忙点头)我也想知道,快讲讲。

     小岳:(模仿岐伯)岐伯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

    必中其经,非络脉也。

    故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

    ”就是说啊,邪气侵到经脉,左边邪气盛,右边就生病;右边邪气盛,左边就生病,也有左右转移的情况。

    这时候就得用巨刺法,而且巨刺是刺经脉。

    但如果是络脉生病,疼痛的地方和经脉不一样,就得用缪刺法。

     老孙:(感慨)这中医的门道可真多,那缪刺具体咋操作呢? 小岳:(模仿黄帝)帝曰:“愿闻缪刺奈何?取之何如?”黄帝也想知道咋用缪刺治病。

     老孙:(着急地)是啊,快说说,我都等不及了。

     小岳:(来了精神)岐伯曰:“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暴胀,胸胁支满无积者,刺然骨之前出血,如食顷而已;不已,左取右,右取左,病新发者,取五日已。

    ”意思是邪气侵入足少阴经的络脉,让人突然心痛、腹胀、胸胁胀满,但没有积聚,就针刺然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