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五乱

关灯
    。

    就是气乱在心脏的,得取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输穴,像神门、大陵这些穴位,扎上几针,说不定就能把气理顺咯。

    ” 老孙(接着问):“那气乱在肺呢?” 小岳(立马回答):“气在于肺者,取之手太阴荥,足少阴俞。

    得取手太阴肺经的荥穴鱼际,还有足少阴肾经的输穴太溪。

    这俩穴位就像两个小卫士,能把肺里乱了的气给规整好。

    ” 老孙(又问):“肠胃的问题呢?” 小岳(掰着手指头数):“气在于肠胃者,取之足太阴阳明;不下者,取之三里。

    先扎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的穴位,要是还不管用,那就扎足三里。

    这足三里可是个大功臣,好多肠胃毛病都能找它帮忙。

    ” 老孙(继续追问):“头的问题咋解决?” 小岳(兴致勃勃):“气在于头者,取之天柱、大杼;不知,取足太阳荥腧。

    先扎天柱、大杼这俩穴位,要是效果不好,再取足太阳膀胱经的荥穴通谷和输穴束骨,给脑袋来个‘小调整’。

    ” 老孙(最后问):“那手臂和足的问题呢?” 小岳(自信满满):“气在于臂足,取之先去血脉,后取其阳明、少阳之荥腧。

    先把手臂和足上淤血给放出来,就像给管道疏通一下,然后再取阳明、少阳经的荥穴和输穴,让气血重新顺畅起来。

    ” 老孙(总结):“看来这针刺治疗还挺讲究。

    那补泻手法呢?” 小岳(模仿岐伯严肃的样子):“岐伯曰,‘徐入徐出,谓之导气。

    补泻无形,谓之同精。

    是非有余不足也,乱气之相逆也’。

    ” 老孙(不太明白):“这又啥意思?” 小岳(耐心解释):“就是进针和出针都得慢慢的,这叫导气,把逆乱的气给引导回正轨。

    补泻的时候手法要轻巧,不明显表现出补还是泻,目的是让精气调和。

    因为这五乱啊,不是邪气太多的实症,也不是正气不足的虚症,就是气乱了,互相捣乱,所以得用这种特殊手法。

    ” 老孙(笑着对观众说):“你瞧瞧,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中医知识多厉害,这《灵枢·五乱》里讲的学问,到现在都很有道理。

    ” 小岳(点头如捣蒜):“是啊,今天跟大伙分享了这段,希望大家也能对中医文化感兴趣,多去了解了解咱们老祖宗的智慧。

    说不定以后身体有点小毛病,自己都能懂点门道呢!” 两人(一起鞠躬):“谢谢大家!” 喜欢岳孙曰岐黄养生相声合集请大家收藏:()岳孙曰岐黄养生相声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