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误解,魅力,破局

关灯
    耳中,胡逸把手机贴紧化妆镜边缘,镜面顿时浮现出波罗的海的潮汐走向图,某个闪烁的红点正在格但斯克湾附近徘徊。

     “帮我找五公斤蜂蜡。

    ”胡逸突然抓住路过的音响师,对方工具箱里掉出一个青铜色U盘。

    场务主任一直对胡逸的东方音乐表演方式不太认同,曾多次暗示他应该更贴近西方音乐风格,两人在文化方面存在潜在的矛盾冲突。

    “再加三卷28号钢琴弦。

    ” 深夜的维斯瓦河泛起带着铁锈味的水汽。

    胡逸站在酒店露台,看着对岸科学文化宫尖顶上旋转的探照灯。

    那探照灯的强光在夜空中闪烁,系统积分终于涨到了98%,解锁栏里多了个灰蒙蒙的“共鸣增幅器”。

     他摸出白天捡回来的银杏叶,叶脉在月光下显出如同导弹轨迹般精密的纹路。

    月光洒在银杏叶上,散发着淡淡的银色光辉。

     胡逸在酒店露台观察到系统积分变化后,心情有些激动,他回到房间,刚靠近化妆镜,就感觉一股神秘的力量牵引着他。

    化妆镜上的潮汐图突然开始逆时针旋转,某个二战密码的频率透过莉莉相机电池的残骸传来震动。

    那震动带着一种奇异的节奏,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胡逸撕开第六颗衬衫纽扣,发现藏在里面的微型接收器亮起了红灯——这枚纽扣还是颜悦当年在米兰给他定做的。

     当第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时,胡逸把浸泡过蜂蜡的钢琴弦缠在话筒架上。

    他能感觉到蜂蜡的粘稠质感,话筒架在舞台灯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泽。

     被掰弯的银杏叶卡在支架顶端,叶尖正对着台下第七排左侧过道,那是场馆声学设计的黄金共振点。

     场务主任送来的抗议信在桌上自动燃烧,因为之前场务主任与胡逸在文化理念上的冲突,以及这个世界中与爱沙尼亚文化相关的神秘力量作用,灰烬排列成爱沙尼亚语的《荒城之月》片段。

     胡逸的手指拂过缠绕蜂蜡的钢琴弦,指尖能感受到琴弦的紧绷和蜂蜡的光滑。

    他扯开演出服外层的墨色纱衣,露出内衬镶嵌的拜占庭风格金链,这些从伊斯坦布尔古董市场淘来的装饰品,此刻正与苏州刺绣的竹叶纹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金链在灯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那光芒与竹叶纹相互交织,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交响乐团指挥扬起指挥棒时,大提琴突然迸发出布鲁斯音阶。

    那激昂的音阶如同汹涌的海浪,冲击着胡逸的听觉。

     胡逸踩着德彪西《月光》的前奏进场,开口却是《广陵散》的现代改编版。

    他故意将戏腔怒音藏在雷鬼节奏里,绣着甲骨文的宽腰带随着机械舞动作裂成十二片,露出背后用LED屏模拟的敦煌飞天投影。

    那绚丽的投影如同梦幻的仙境,让观众的视觉沉浸其中。

     “这是对肖邦的亵渎!”第七排传来熟悉的嗤笑。

    杰克攥着印有东方巫师字样的应援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