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铁锚银丝寒·砒霜透茧衣

关灯
    然嗅到苦杏仁味,惊见父亲指尖发黑:"这灰里掺了砒霜!" "汪东主好算计。

    " 陆砚生银钩挑起石灰细看。

     "生石灰遇水则沸,混入砒霜可蚀铁器——难怪要抢运桐油掩盖。

    " 码头突然响起梆子声,二十名戴方巾的账房先生鱼贯而入,每人怀中皆抱三尺账册。

     领头老者须发皆白:"老朽南京永昌绸缎庄掌事,携嘉靖元年至二十三年生丝市易录在此!汪氏强压丝价、私造官秤诸罪,请青天明鉴!" 知意瞥见陆砚生唇角微翘,顿时恍然——这分明是江左丝商行会的手笔。

     父亲曾说"徽商最重行规",今日方知陆三郎早布下天罗地网。

     汪承宗突然挣开衙役,宝蓝绸衫如困兽扑向江堤:"严世蕃!你答应过新安汪氏......"话音未落,战船上飞下铁爪,竟将人拖入江心漩涡。

     陆砚生银钩疾射而出,却只钩回半片玉带扣:"可惜了,该留着给严东楼当寿礼。

    " 他转向知意时眸光忽柔,"沈小姐可还记得令尊的治水篇?" 知意尚未应答,江面忽现数十盏河灯,每盏皆托着枚蚕茧顺流而下。

     火光映照间,茧衣上竟显露字迹——"嘉善王记"、"乌程孙氏"、"归安蚕社"......江南丝商字号在波涛间载沉载浮。

     "这是......" "被汪家逼至绝境的蚕户。

    " 陆砚生指尖银丝轻颤,"三百蚕家以茧为书,这诉状可比黄麻纸更经得起水火。

    " 沈明允忽然剧烈咳嗽,掌心黑血触目惊心。

     知意慌忙去扶,却被父亲推开:"速记!松江府推官沈明允,嘉靖二十三年元元宵,于十六铺码头接民诉三百二十一件......" 陆砚生悄然递上鱼鳔胶盒:"晚生备着松烟墨。

    " 他掀开盒盖,内里竟是徐光启亲注的《蚕书》残页,"沈小姐善仿卫夫人小楷,正可誊录。

    " 江风突转凛冽,卷着燃烧的账页飞过码头。

     知意就着火光提笔,忽见残页边注有蝇头小楷:"蚕事即民事,民事即国事。

    " 泪水倏地模糊了视线,墨迹在宣纸上晕开朵朵木樨。

     "小心!" 陆砚生突然旋身将她护在怀中。

     一支淬毒的弩箭钉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