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釉光追凶令
关灯
小
中
大
龙番市博物馆的警报声在秋分清晨划破天际,秦明的车碾过满地梧桐叶,急刹在侧馆门前。
警戒线内,年轻的讲解员正抱着碎瓷片抽泣,她的工牌上印着“陶小乐”,与陶然同姓。
“凌晨三点,监控突然中断,”馆长擦着冷汗,“等我们赶到,明代展区的‘蝴蝶纹骨瓷碗’已经——” “不是被盗。
”秦明蹲下身,手电筒照亮展柜玻璃上的血字:“窑火未熄,第十一根手指在釉中苏醒”。
字迹用的是骨瓷釉料,在紫外灯下显形出细小的指骨颗粒,“凶手故意留下碎瓷片,每片都对应着李仁案的受害者编号。
” 展柜内的碎瓷片拼成残缺的蝴蝶纹,中心位置缺了片月白釉——那是“窑变双生”骨瓷碗的关键部位。
林涛的足迹灯扫过地面,胶鞋印混着新鲜的瓷粉,左脚跟有明显的拖曳痕迹:“和李仁的步态一致,但鞋底多了道三厘米的划痕,像是新换的鞋跟。
” 解剖室里,大宝的镊子夹起讲解员指甲缝的残留物:“牛骨粉、高岭土、还有……”他突然皱眉,“少量人类骨灰,烧成温度1280℃,和古龙窑的第二次焚烧温度吻合。
”陈诗羽的电脑弹出面部识别结果:“陶小乐,22岁,陶瓷大学在读生,直系亲属——”她突然抬头,“是陶然的堂妹,也是李仁实验室的实习生。
” 秦明的解剖刀划开展柜的密封胶,边缘的釉料样本在质谱仪中发出蜂鸣:“这不是普通釉料,里面嵌着微型芯片。
”他将芯片接入物证室服务器,全息屏上浮现出李仁的日记片段:“第十一根手指不是指骨,是活着的窑子——秦明的基因,就是打开引魂窑的钥匙。
” 下午的案情分析会被紧急打断,市郊砖厂的工人在黏土堆里发现半截女尸,指骨处嵌着蝴蝶纹骨瓷片,指甲缝里的瓷粉与博物馆案完全一致。
“死者叫林悦,25岁,陶瓷厂质检员。
”大宝举起病理报告,“死亡时间在博物馆案发前两小时,凶手先打断她的颈椎,再用骨瓷片切割肢体,手法比李仁更熟练。
” 林涛在死者手机里发现加密相册,数十张照片记录着古龙窑废墟的挖掘过程,其中一张拍到了赵永年骸骨旁的青铜罗盘,罗盘中央的凹槽里,隐约可见“秦明”二字的釉印。
“林悦在跟踪李仁的仪式。
”他调出定位记录,“她最后出现的地点,是城南
警戒线内,年轻的讲解员正抱着碎瓷片抽泣,她的工牌上印着“陶小乐”,与陶然同姓。
“凌晨三点,监控突然中断,”馆长擦着冷汗,“等我们赶到,明代展区的‘蝴蝶纹骨瓷碗’已经——” “不是被盗。
”秦明蹲下身,手电筒照亮展柜玻璃上的血字:“窑火未熄,第十一根手指在釉中苏醒”。
字迹用的是骨瓷釉料,在紫外灯下显形出细小的指骨颗粒,“凶手故意留下碎瓷片,每片都对应着李仁案的受害者编号。
” 展柜内的碎瓷片拼成残缺的蝴蝶纹,中心位置缺了片月白釉——那是“窑变双生”骨瓷碗的关键部位。
林涛的足迹灯扫过地面,胶鞋印混着新鲜的瓷粉,左脚跟有明显的拖曳痕迹:“和李仁的步态一致,但鞋底多了道三厘米的划痕,像是新换的鞋跟。
” 解剖室里,大宝的镊子夹起讲解员指甲缝的残留物:“牛骨粉、高岭土、还有……”他突然皱眉,“少量人类骨灰,烧成温度1280℃,和古龙窑的第二次焚烧温度吻合。
”陈诗羽的电脑弹出面部识别结果:“陶小乐,22岁,陶瓷大学在读生,直系亲属——”她突然抬头,“是陶然的堂妹,也是李仁实验室的实习生。
” 秦明的解剖刀划开展柜的密封胶,边缘的釉料样本在质谱仪中发出蜂鸣:“这不是普通釉料,里面嵌着微型芯片。
”他将芯片接入物证室服务器,全息屏上浮现出李仁的日记片段:“第十一根手指不是指骨,是活着的窑子——秦明的基因,就是打开引魂窑的钥匙。
” 下午的案情分析会被紧急打断,市郊砖厂的工人在黏土堆里发现半截女尸,指骨处嵌着蝴蝶纹骨瓷片,指甲缝里的瓷粉与博物馆案完全一致。
“死者叫林悦,25岁,陶瓷厂质检员。
”大宝举起病理报告,“死亡时间在博物馆案发前两小时,凶手先打断她的颈椎,再用骨瓷片切割肢体,手法比李仁更熟练。
” 林涛在死者手机里发现加密相册,数十张照片记录着古龙窑废墟的挖掘过程,其中一张拍到了赵永年骸骨旁的青铜罗盘,罗盘中央的凹槽里,隐约可见“秦明”二字的釉印。
“林悦在跟踪李仁的仪式。
”他调出定位记录,“她最后出现的地点,是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