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长清僧 蛇人 斫蟒

关灯
    1.长清僧 长清僧转世奇谈在长清的深山之中,有一座古寺,寺里住着一位道行高深的老僧。

    老僧年逾七十,却依旧精神矍铄,身体健朗。

    平日里,他诵经参禅,广施善行,深受寺中弟子和周边百姓的敬重。

    一日,老僧在寺中踱步,突然毫无征兆地一头栽倒在地,再也没能爬起来。

    寺僧们惊慌失措,赶忙奔过去施救,然而,老僧已然圆寂,溘然长逝。

    奇妙的是,老僧自己却浑然不知已经死去。

    他的灵魂悠悠飘荡,一路飘向了河南地界。

    彼时,河南有一位名门望族的公子,正率领着十多个骑马的随从,架着鹰犬,兴致勃勃地猎兔。

    谁料,公子的坐骑突然受惊狂奔,公子躲避不及,坠马身亡。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老僧的灵魂恰好飘至,与公子的躯体瞬间融合。

    片刻之后,公子缓缓苏醒过来。

    随从们围拢过来,焦急地询问情况。

    公子缓缓睁开双眼,茫然道:“我怎么会在这里!”众人满心疑惑,却也只能先将他搀扶回家。

    刚一踏入家门,一群浓妆艳抹的女子便纷纷围上来嘘寒问暖。

    公子大惊失色,喊道:“我是僧人,怎么会到了这里!”家人们都以为他是摔糊涂说胡话,纷纷拉着他的耳朵,试图让他清醒过来。

    公子却不再多做解释,只是紧闭双眼,不再言语。

    此后,家人给他粗茶淡饭,他便欣然吃下;若是摆上酒肉,他则坚决拒绝。

    夜晚,他独自睡在房中,拒绝妻妾的侍奉。

    几天过后,公子忽然想要出门走走。

    家人们见状,都十分欣喜。

    公子刚一出门,稍稍定下神来,便有一群仆人簇拥而上,拿着账本、谷册,纷纷请他过问家中事务。

    公子只推脱说自己身体不适、疲倦不堪,将所有事务一概谢绝。

    他唯独问道:“你们可知道山东长清县?”众人皆答:“知道。

    ”公子又说:“我心中烦闷无聊,想去那里游玩一番,你们速速为我准备行装。

    ”众人纷纷劝阻,说他刚刚大病初愈,不宜远行。

    公子却不为所动,第二天便毅然出发了。

    公子抵达长清后,看着眼前的风物景致,竟觉得无比熟悉,仿佛昨日才刚刚见过。

    他无需问路,径直来到了那座古寺。

    寺中的几个弟子见有贵客前来,赶忙恭敬地伏地拜见。

    公子问道:“你们的老僧师父去了何处?”弟子们回答:“我们的师父前些日子已经去世了。

    ”公子又问老僧的墓地所在,众人便带着他前往。

    只见一座三尺高的孤坟,坟上的荒草还未完全覆盖。

    众僧都不明白这位公子为何对老僧之事如此关切。

    公子拜祭完后,便要骑马返回。

    临行前,他叮嘱道:“你们的师父是严守戒律、德行高尚的僧人,他所留下的遗物,你们一定要好好守护,切莫损坏。

    ”众僧连连称是。

    公子回到家中后,便心如止水,整日枯坐,对家中事务一概不理。

    几个月后,他悄然离家,径直回到了那座旧寺,对弟子们说:“我就是你们的师父。

    ”弟子们都以为他在胡言乱语,相视一笑。

    于是,公子详细讲述了自己灵魂转世的缘由,又说起自己前世的种种经历,与老僧的生平事迹一一吻合。

    众僧这才相信,将他安置在老僧曾经的榻上,像往常侍奉老僧一样侍奉他。

    此后,公子的家人多次派车马前来恳请他回去,他却丝毫不予理会。

    又过了一年多,公子的夫人派管家前来,带来了许多财物馈赠,公子拒绝了金银绸缎,只收下了一件布袍。

    有朋友来到公子的家乡,特意前去拜访他。

    只见他沉默寡言,为人诚恳笃实,明明才三十岁的年纪,却能娓娓道来八十多年的往事。

    异史氏说:“人死后灵魂便会消散,而这老僧的灵魂能飘荡千里而不散,是因为他心性坚定。

    对于老僧的转世重生,我并不感到惊奇,反而惊叹于他身处繁华奢靡之地,却能决然与人断绝,遁入空门。

    倘若换作他人,眼睛一眨,便被那奢靡的生活迷了心智,只怕是求死都不得,更何况是身为僧人的他呢!” 2.蛇人 蛇人与蛇的奇缘在东郡,有个以耍蛇为生的人,人们都叫他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