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金和尚 龙戏蛛 商妇

关灯
    1.金和尚 金和尚:佛门另类的兴衰传奇诸城,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诞生过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金和尚。

    他的父亲是个游手好闲之徒,因生活所迫,竟以区区数百钱,将年幼的他卖进了五莲山寺。

    在寺庙里,金和尚从小就顽劣愚钝,根本无心研习佛法,每日不是去放牧猪群,就是像雇工一样四处忙活。

    时光匆匆,他的师父圆寂后,留下了些许积蓄。

    金和尚见财起意,卷走钱财,离开了寺庙,踏上了经商之路。

    在商海沉浮中,他手段狠辣,精于算计,不论是在买卖牲畜时注水以增加重量,还是在集市上投机倒把,都游刃有余,凭借这些手段,短短数年,便积累了巨额财富。

    随后,他在水坡里购置了大量田宅,开启了别样的人生。

    随着财富的增长,金和尚广收弟子,门下徒弟众多,每日吃饭的人数以千计。

    他在乡里购置了千百亩肥沃的田地,还建起了数十处宅院。

    这些宅院大多由贫苦无业之人带着妻儿租赁居住,他们耕种着金和尚的土地,过着仰人鼻息的生活。

    在金和尚居住的主宅内,建筑富丽堂皇。

    前厅的梁楹、斗拱都绘有金碧辉煌的图案,光彩夺目。

    堂上的几案、屏风光亮照人,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往后便是内寝,朱帘绣幕低垂,兰麝香气弥漫,沁人心脾。

    螺钿镶嵌、檀木雕刻而成的大床,上面铺着厚厚的锦茵褥,褶皱叠起足有一尺多厚。

    墙壁上挂满了美人图、山水画等名家真迹,几乎没有一丝空隙。

    每当金和尚一声令下,门外数十人便如雷鸣般响应。

    那些身着细缨革靴的奴仆迅速聚集,像鹄鸟一样整齐站立。

    他们接受命令时,都掩着嘴小声应答,侧耳倾听,不敢有丝毫懈怠。

    若是有客人突然到访,不出片刻,十余桌丰盛的宴席便能准备妥当。

    肥美的酒肉热气腾腾,摆满桌面,场面热闹非凡。

    虽然金和尚不敢公然蓄养歌妓,但他豢养了十几名狡黠聪慧的童子。

    这些童子头戴皂纱,能歌善舞,唱起艳曲来,倒也让人赏心悦目。

    金和尚出行时,前后数十骑相随,腰间的弓箭相互摩擦,发出清脆的声响。

    奴仆们都尊称他为“爷”,就连乡里的百姓,也不称他为“师”“上人”或禅号,而是亲切地唤他“祖”“伯”“叔”。

    金和尚不仅在乡里作威作福,还广结人脉,与千里之外的权贵都能互通消息。

    凭借这层关系,他时常拿捏地方官员的把柄,官员们稍有得罪,便会胆战心惊。

    然而,金和尚为人粗俗不堪,从头顶到脚趾都透着一股俗气。

    他从不诵读经文、持念咒语,也很少踏入寺院半步,家中更是没有一件法器,门下弟子甚至连铙鼓的声音都未曾听闻。

    那些租赁金和尚房屋的妇女,打扮得如同京都女子般艳丽。

    她们所需的脂粉,都由金和尚提供。

    金和尚出手大方,从不吝啬,因此乡里有上百人不事农耕,却能衣食无忧。

    偶尔有佃户与金和尚发生冲突,甚至将他杀害埋于床下,金和尚的势力也不会深究,只是将凶手驱逐了事,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惯例。

    金和尚还收养了一个异姓孩子,视如己出。

    他聘请儒师,教导孩子学习科举之业。

    这孩子聪慧过人,很快便能写得一手好文章,顺利进入县学。

    随后,通过捐纳成为太学生,不久后赴京城参加乡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