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关灯
小
中
大
实除了清朝几个皇帝压根就没有人在乎这个。
孝正皇后崩后三年,咏琳才来到地府。
当咏琳来的时候孝正皇后已经被清朝几位皇帝囚禁了三年了,此时地府各人都在心中暗笑,那几个鞑子皇帝自己手里也不干净,却对自家媳妇这么挑剔。
难道当日的阿巴亥大妃是自己殉葬的?难道皇太极的皇位就来的正大光明? 这些皇宫隐私还不说,光是清朝几位皇帝对待汉人、对待汉人文化的态度也让地府各位皇帝看不起,觉得这些鞑子虽然取得了天下但是明显气度不够,又要面子又要权力,一面嘴上说“满汉一家”一面拼命压制汉人,一面给明朝的皇帝头上戴高帽一面拼命扭曲明朝的历史,就像是个暴发户既想和世家们融为一体又要拼命对世家们作出不屑一顾的态度来。
地府各位中,汉人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因此清朝皇帝们还真没有什么好人缘。
要是索性像元朝那样也就罢了,反正汉人是被他们蒙古人打败了,被蒙古人直接当做俘虏们对待也就罢了,反正武力上打不过嘛,大家都撕破面子了,也就无所谓欺骗不欺骗的问题了。
可是满洲人才是最毒的,一面从心里鄙视汉人,一面还拼命说什么“满汉一家”,既要拼命拉拢汉人维护统治,还要极力防范和歪曲汉人,这无疑让人觉得这些人坐了天下也还是土皇帝。
其实自古以来皇家都是各种阴谋集聚的地方,各种隐私之事从没有断过。
所以各位富有经验的皇帝皇后们对于清朝的皇帝的怨念就在于此处,明明你们自己都那么乱了,何必还装出一副假正经的样呢,作脸子也不是这么作地!没见你们把国家治理的多好,倒是挺会往自己的脸上抹金粉的,还一个个盛世明君啊什么的,我们虽然有时候荒唐了点名声差了点,可是我们的江山也不比你们治理的差,搞得好像你们都是圣人一样! 其实任何时候任何人都是不喜欢装逼的人,尤其是人人都知道你那点破事还要装逼的时候就更加惹人厌了。
这个道理不光适用于满清的各位皇帝,也适用于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在地府的人缘真是挺差的,还不如一些亡国之君。
也正是因此,乾隆在地府的人气非常差,倒是孝正皇后那拉氏的刚烈和有仇必报的性子让很多人觉得很真实,也比较容易接受。
咏琳虽然是一抹异世幽魂,但是倒也有很多人喜欢她的敢作敢当。
因为就算当初咏琳不管这事又怎么样呢,压根就不会有人怪她,毕竟处在父母之间的孩子还是很难选择的,她有很多理由来逃避这回事。
更何况她是可以直接转世的,为了这事都耽搁了转世的机会。
而咏琳不光管了这事,还不惜自报身份,其实她在世时都没有露出破绽来,死后却因为一个对她很好的女人受到的其实算是罪有应得(在还没有确定乾隆先害了皇后的事实的时候)的惩罚而自揭身份,甚至不惜和一向亲密的丈夫翻脸,只为让这一世的“母亲”有个比较安逸的环境。
因此到有很多人赞叹一声,觉得这个女子虽然有点不遵礼法胆大包天,但是还是很有侠气的。
甚至有人直接跟雍正他们说了,要是你们不认这个孙女的话,我们倒是不介意有这么一个女儿的。
咏琳在地府的声誉越是好了,而当日和她争论过甚至因此冷落她的福康安的名声则好不到哪里去了。
这从某种角度上,也是促使了这两人关系的进一步恶劣。
其实吧,当初的争论不算什么,他们夫妻在阳间的时候也不是没有争论过,不过是看事情的走向而已,谁对谁错都会很直率的承认错误,说到底这不过是他们夫妻之间的事情而已。
可是地府的事情,则明显复杂多了,尤其是有众多人关注他们的事的时候,各种处理方法都困难一千倍。
对此,咏琳也只有自嘲:不管是什么事情还是关上门来处理最简单,一旦有公众关注无疑会困难许多。
事实上,这也是她找到证据证明那拉氏的话之后直接选择沉睡的原因,她需要等待下一次的转世机会,而且她并不想面对任何一个对于她和福康安之间的事情指指点点的人,哪怕只是善意的关怀她都不想面对。
但是如今,显然已经到了必须要面对的时候了。
咏琳有些苦痛的按住心脏位置,到底还是会心痛啊,那个男人,不管如何还是在她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能够让她感觉到痛。
作者有话要说:我很纠结,真的。
咏琳也很纠结,她可以选择不做永琳,但是永琳显然是她生命中一段很难以忘怀的
孝正皇后崩后三年,咏琳才来到地府。
当咏琳来的时候孝正皇后已经被清朝几位皇帝囚禁了三年了,此时地府各人都在心中暗笑,那几个鞑子皇帝自己手里也不干净,却对自家媳妇这么挑剔。
难道当日的阿巴亥大妃是自己殉葬的?难道皇太极的皇位就来的正大光明? 这些皇宫隐私还不说,光是清朝几位皇帝对待汉人、对待汉人文化的态度也让地府各位皇帝看不起,觉得这些鞑子虽然取得了天下但是明显气度不够,又要面子又要权力,一面嘴上说“满汉一家”一面拼命压制汉人,一面给明朝的皇帝头上戴高帽一面拼命扭曲明朝的历史,就像是个暴发户既想和世家们融为一体又要拼命对世家们作出不屑一顾的态度来。
地府各位中,汉人的比例是相当大的,因此清朝皇帝们还真没有什么好人缘。
要是索性像元朝那样也就罢了,反正汉人是被他们蒙古人打败了,被蒙古人直接当做俘虏们对待也就罢了,反正武力上打不过嘛,大家都撕破面子了,也就无所谓欺骗不欺骗的问题了。
可是满洲人才是最毒的,一面从心里鄙视汉人,一面还拼命说什么“满汉一家”,既要拼命拉拢汉人维护统治,还要极力防范和歪曲汉人,这无疑让人觉得这些人坐了天下也还是土皇帝。
其实自古以来皇家都是各种阴谋集聚的地方,各种隐私之事从没有断过。
所以各位富有经验的皇帝皇后们对于清朝的皇帝的怨念就在于此处,明明你们自己都那么乱了,何必还装出一副假正经的样呢,作脸子也不是这么作地!没见你们把国家治理的多好,倒是挺会往自己的脸上抹金粉的,还一个个盛世明君啊什么的,我们虽然有时候荒唐了点名声差了点,可是我们的江山也不比你们治理的差,搞得好像你们都是圣人一样! 其实任何时候任何人都是不喜欢装逼的人,尤其是人人都知道你那点破事还要装逼的时候就更加惹人厌了。
这个道理不光适用于满清的各位皇帝,也适用于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在地府的人缘真是挺差的,还不如一些亡国之君。
也正是因此,乾隆在地府的人气非常差,倒是孝正皇后那拉氏的刚烈和有仇必报的性子让很多人觉得很真实,也比较容易接受。
咏琳虽然是一抹异世幽魂,但是倒也有很多人喜欢她的敢作敢当。
因为就算当初咏琳不管这事又怎么样呢,压根就不会有人怪她,毕竟处在父母之间的孩子还是很难选择的,她有很多理由来逃避这回事。
更何况她是可以直接转世的,为了这事都耽搁了转世的机会。
而咏琳不光管了这事,还不惜自报身份,其实她在世时都没有露出破绽来,死后却因为一个对她很好的女人受到的其实算是罪有应得(在还没有确定乾隆先害了皇后的事实的时候)的惩罚而自揭身份,甚至不惜和一向亲密的丈夫翻脸,只为让这一世的“母亲”有个比较安逸的环境。
因此到有很多人赞叹一声,觉得这个女子虽然有点不遵礼法胆大包天,但是还是很有侠气的。
甚至有人直接跟雍正他们说了,要是你们不认这个孙女的话,我们倒是不介意有这么一个女儿的。
咏琳在地府的声誉越是好了,而当日和她争论过甚至因此冷落她的福康安的名声则好不到哪里去了。
这从某种角度上,也是促使了这两人关系的进一步恶劣。
其实吧,当初的争论不算什么,他们夫妻在阳间的时候也不是没有争论过,不过是看事情的走向而已,谁对谁错都会很直率的承认错误,说到底这不过是他们夫妻之间的事情而已。
可是地府的事情,则明显复杂多了,尤其是有众多人关注他们的事的时候,各种处理方法都困难一千倍。
对此,咏琳也只有自嘲:不管是什么事情还是关上门来处理最简单,一旦有公众关注无疑会困难许多。
事实上,这也是她找到证据证明那拉氏的话之后直接选择沉睡的原因,她需要等待下一次的转世机会,而且她并不想面对任何一个对于她和福康安之间的事情指指点点的人,哪怕只是善意的关怀她都不想面对。
但是如今,显然已经到了必须要面对的时候了。
咏琳有些苦痛的按住心脏位置,到底还是会心痛啊,那个男人,不管如何还是在她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能够让她感觉到痛。
作者有话要说:我很纠结,真的。
咏琳也很纠结,她可以选择不做永琳,但是永琳显然是她生命中一段很难以忘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