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关灯
    “你笑什么啊?”何瑛在一旁问,照例是女学生的规矩,什么都不得独享。

     周子兮却不买账,这笑,她偏就是留给自己的。

    真要她说出来,也不好解释。

    那个将她软禁且意图侵吞她家产的青帮讼棍,她想起他的时候,为什么还会笑呢? 何瑛在一旁看着,讷讷有些不快。

    所幸此时敲了上课钟,周子兮如蒙大赦,谢过何瑛,抱着那本剪报,跑回课堂去了。

     那堂课是英文,她用课本盖着簿子,继续看剪报。

    一遍看下来,倒也理出了头绪。

     第一次审判,康荣宝无有律师辩护,在地方法院被判两年徒刑。

    被告不服,聘请郑瑜律师上诉,报章上便开始有了对案情的详细报导。

     案件于是发回重审,至第二次开庭时,徐康二人自由忠贞的爱情故事已是尽人皆知,旁听席上座无虚席,但随后的审判结果仍旧让大家失望,法官认定诱奸与盗窃事实清楚,改处康荣宝刑期四年,并禠夺公权。

     被告更加不服,延请郑律师上诉至最高法院。

     而与此同时,报上的相关文章愈加连篇累牍,并且开始不限于事件本身的进展,更有文人从各种角度展开论述,或说爱情忠贞,或说女性权利,甚至因为被告是车夫,还有主张反封建反压迫,保护工人利益,提高工人地位的言词,但不管是哪一种,全都对法院判决康荣宝四年徒刑表示极其愤慨。

     第三次开庭,旁听席上更加拥挤不堪,甚至连庭外檐角上都挤满了人,检查官的态度似乎有了改变,高院的法官也是从善如流,对康荣宝做岀“维持风化,以示薄惩”的宣判,刑期改为一年。

     这无疑已是某种程度上的胜利,但旁听观众并不满意,一时间庭上秩序异常混乱,无法维持,只得匆忙退庭。

     而郑律师也未作罢,她继续在报界发声,以至于最高法院又召集全体法官交换意见,重新做出判决。

    最终以“此事已喧传社会,为众所注目”为理由,顺从民意,宣告康荣宝无罪,当庭释放。

     老实说,周子兮并未从那些庭审记录中看出郑瑜律师的口才与机智,却不得不叹服于此人操控舆论民情的思路和手段。

    在这个案子之前,谁又能想到街头巷议也可以直接影响最高法院的审理和判决呢? 至此,她对那位郑律师忽然有了一点模糊的希望,没有十分,七分总是有的。

    她相信,自己的故事要是被善写“黄色新闻”的《时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