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关灯
小
中
大
去,可不是为了这区区八百元,更何况这钱还不是赔给书局的。
她于是联络书业公会与相关书局,打算再以侵犯私权为由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印刷厂赔偿经济损失。
她本以为这一步顺理成章,却没想到事情远没有她想象得这么简单。
涉案的几家书局都表示不想继续追究,翻版书既然已经没收销毁,便是皆大欢喜,再打民事官司也没有太大的必要了。
周子兮为此很是费了一番口舌,试图说服他们把官司继续打下去。
自沪战之后,不少书局就已经蒙受重大损失,一直都没能缓过来。
曾经有人说,一枚炸弹落到四马路上,少了几万本图书,多了两家妓院。
虽是玩笑,却也是实情。
再加上这几年物价飞涨,图书销量本就不好,翻版书一出,正规书籍更加难卖。
很多规模小一些的书局都已经无以为继,有时候预付了作者版税,连付梓印刷的钱都没有,年前才刚有一家因此破产倒闭。
而与书局的损失相比,眼下这八百元的罚金根本不能形成威慑力,翻版书商看到这样的结果,恐怕只会有恃无恐,变本加厉。
然而,书局方面也有他们的理由。
原本这种官司都是由作者起诉,直到最近一次内政部修订细则,才根据民法有关著作权转移的规定,使得出版人亦对翻版侵权享有起诉权。
而在此之前,也几乎没有成功索赔的先例。
话讲到最后,书局方面倒是稍稍动了心,表示只要周子兮能说服几位名作者共进退,那他们也愿意奉陪一试。
于是,周子兮又去找那些作者。
其中一位最有名气,但已举家定居美国,发了一封电报过来表示路途遥遥,不便参与国内的官司。
另一位更加不巧,已经去世了。
其遗孀回复:“我出版先夫的选集,都有人骂我发死人财,要是再打翻版书官司,不知道要被人怎么骂呢!” 还有一位教授,既没出国,身体也很康健,却只以一封短笺答曰:不愿参与版权方面的争论。
周子兮不懂这里面的道理,去电求见,结果被教授的学生挡了驾。
可一个二十出头的男学生哪里是她的对手,很快透露了教授平常爱去的咖啡馆。
她守株待兔,撞了个正着。
教授显然没想到前来求见的原来是这么一个年轻女人,不像他通常所见的律师,倒更像是他大学里的女学生,于是欣然放下手上在写的文章,与她谈了几句。
周子兮这才知道,教授之所以拒绝,是因为曾经跟人打过好大一场笔墨大战。
那是几年前经济最萧条的时候,《出版法》颁布不久,日报上登过一篇文章,题为《从根本上反对版权》。
文中写道,普通市民三四年前还能每年买几十块钱的书报,可现在连几块钱的书也无力购买,经济的压迫使他们限于精神粮食的匮乏。
所以,翻版书与其说是伪书,不如说是廉价的普及本,并非侵犯他人财产,而是“充满敬意的翻印”,助益了文化的传播。
时下一些进步书籍能够流传一时,也未尝不是翻版书的好处。
读到这番“偷书不算贼”的理论,教授撰文反驳,说文人固然清高,不该斤斤计较于钱财之类的身外物,但也不至于清高到了自己应享的利益被剥夺了,还自以为肩负着光明伟大任务的地步。
更何况翻版书时为滥觞,浸而遍地,正规书局受其倾轧,经营艰难,整个出版界都已被置于近乎破产的境地。
等真的到了书局集体关门倒闭的那一天,又有谁来为为书贾制造翻版原料呢? 周子兮觉得这道理说得很
她于是联络书业公会与相关书局,打算再以侵犯私权为由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印刷厂赔偿经济损失。
她本以为这一步顺理成章,却没想到事情远没有她想象得这么简单。
涉案的几家书局都表示不想继续追究,翻版书既然已经没收销毁,便是皆大欢喜,再打民事官司也没有太大的必要了。
周子兮为此很是费了一番口舌,试图说服他们把官司继续打下去。
自沪战之后,不少书局就已经蒙受重大损失,一直都没能缓过来。
曾经有人说,一枚炸弹落到四马路上,少了几万本图书,多了两家妓院。
虽是玩笑,却也是实情。
再加上这几年物价飞涨,图书销量本就不好,翻版书一出,正规书籍更加难卖。
很多规模小一些的书局都已经无以为继,有时候预付了作者版税,连付梓印刷的钱都没有,年前才刚有一家因此破产倒闭。
而与书局的损失相比,眼下这八百元的罚金根本不能形成威慑力,翻版书商看到这样的结果,恐怕只会有恃无恐,变本加厉。
然而,书局方面也有他们的理由。
原本这种官司都是由作者起诉,直到最近一次内政部修订细则,才根据民法有关著作权转移的规定,使得出版人亦对翻版侵权享有起诉权。
而在此之前,也几乎没有成功索赔的先例。
话讲到最后,书局方面倒是稍稍动了心,表示只要周子兮能说服几位名作者共进退,那他们也愿意奉陪一试。
于是,周子兮又去找那些作者。
其中一位最有名气,但已举家定居美国,发了一封电报过来表示路途遥遥,不便参与国内的官司。
另一位更加不巧,已经去世了。
其遗孀回复:“我出版先夫的选集,都有人骂我发死人财,要是再打翻版书官司,不知道要被人怎么骂呢!” 还有一位教授,既没出国,身体也很康健,却只以一封短笺答曰:不愿参与版权方面的争论。
周子兮不懂这里面的道理,去电求见,结果被教授的学生挡了驾。
可一个二十出头的男学生哪里是她的对手,很快透露了教授平常爱去的咖啡馆。
她守株待兔,撞了个正着。
教授显然没想到前来求见的原来是这么一个年轻女人,不像他通常所见的律师,倒更像是他大学里的女学生,于是欣然放下手上在写的文章,与她谈了几句。
周子兮这才知道,教授之所以拒绝,是因为曾经跟人打过好大一场笔墨大战。
那是几年前经济最萧条的时候,《出版法》颁布不久,日报上登过一篇文章,题为《从根本上反对版权》。
文中写道,普通市民三四年前还能每年买几十块钱的书报,可现在连几块钱的书也无力购买,经济的压迫使他们限于精神粮食的匮乏。
所以,翻版书与其说是伪书,不如说是廉价的普及本,并非侵犯他人财产,而是“充满敬意的翻印”,助益了文化的传播。
时下一些进步书籍能够流传一时,也未尝不是翻版书的好处。
读到这番“偷书不算贼”的理论,教授撰文反驳,说文人固然清高,不该斤斤计较于钱财之类的身外物,但也不至于清高到了自己应享的利益被剥夺了,还自以为肩负着光明伟大任务的地步。
更何况翻版书时为滥觞,浸而遍地,正规书局受其倾轧,经营艰难,整个出版界都已被置于近乎破产的境地。
等真的到了书局集体关门倒闭的那一天,又有谁来为为书贾制造翻版原料呢? 周子兮觉得这道理说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