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小时监控与反追踪

关灯
    张大伟关掉了浏览器窗口,揉了揉眉心。

    各大技术论坛上负面讨论的热度不减,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

     他打开手机,发现王明辉又发来一条消息:“又有三个技术公众号发文质疑我们,全是同一套说辞。

    ” 他迅速拨通了总办公室电话:“立刻召开安全应急会议,所有技术组长和安全团队必须参加,半小时后在主会议室。

    ” 主会议室很快聚集了十几名技术骨干。

    会议桌上摆着几台笔记本电脑,显示屏上滚动着实时监控的论坛和社交媒体数据。

     技术安全团队组长陈志远,一名头发稀疏的中年男子,正向旁边的同事低声说着什么。

     他在网络安全领域有十年经验,之前在某知名安全公司担任过高级顾问。

     张大伟走进会议室,所有交谈声立即消失。

    他环顾四周,看到李小强也坐在角落里,两人目光对上,李小强轻轻点头示意。

     “从现在起,我们进入全面应对状态。

    ”张大伟没有寒暄,直接进入主题,“根据我们的分析,这次舆论攻击不仅有组织,而且可能只是第一波。

    ” 他走到电子白板前,点击打开一个空白页面:“从现在起实行三班倒全天候监控,同时我们需要开发一套特殊的反追踪系统,不仅防御,还要反制。

    ”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声讨论。

    刘大志挺直了脊背:“三班倒没问题,但反追踪系统具体是什么?” 张大伟在白板上快速勾勒出一个系统架构图:“这套系统将能识别攻击者特征,反向追踪其真实IP和行动模式,为我们收集决定性证据。

    ” 他画出了几个互相连接的模块。

    第一个标记为“诱饵层”,第二个是“特征识别模块”,第三个是“追踪引擎”,最后是“证据收集器”。

     “诱饵层会故意暴露一些看似重要但实际无害的信息,引诱攻击者深入探测。

     当他们踩入陷阱,特征识别模块会记录他们的行为模式、访问习惯和技术特征。

     追踪引擎则负责反向定位攻击源的真实位置,绕过代理和跳板。

     最后,证据收集器会按照法律要求的格式保存所有证据,确保它们在日后可以作为法律依据。

    ” 陈志远点点头:“这个思路很好,但开发周期至少需要一个月。

    ” “我们没有一个月。

    ”张大伟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