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关灯
小
中
大
了,而且,她觉得已经算运气非常好了。
既然母种制作成功,现在没什么冰箱之类的保存条件,那么就该紧跟着分种培养原种了。
将成功的母种罐子存放好,阿李拿了失败的罐子去清洗,这些失败的罐子清洗好后,余桑是准备紧跟着制作第二批母种的,她保证不了这第一次母种分种制作原种的成功几率,第二次实践是肯定要接着准备的。
原种的培育,余桑打算用麦粒来进行。
本来还可以用木屑等材料混合制作,但第一次为了保证成功,麦粒更能给菌种提供营养。
麦粒的成本更高,就连余家都没几斗麦子。
可是麦粒栽培出来的菌种会更好。
一份母种可以制作五瓶原种,现在得了两份母种,就可以制作十瓶原种。
余桑只求这十瓶原种,有两瓶可以用就达标了。
9?秋社 全家都动了起来,泡麦子的泡麦子,洗大陶罐的洗大陶罐。
余二郎最爱到处逛,上树摸鸟蛋,下河摸鱼,这李家湾,没有他不熟的地方,余桑交给他一个任务,要是在野外哪里看到香菇,记得摘回来。
既然平菇好运成功了,那么香菇菌种制作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到时候到冬天,刚好进行香菇椴木种植。
来年卖完平菇后,后年香菇也可以续上,不至于赚完第一桶金就没有第二桶金了。
余大郎和余满山照样很忙,每日除了自家的粮食需要晾晒外,还需要去方地主家晾晒粮食,余桑听说别的地主不这样,都是全部让佃农晾晒好之后,再来分成粮食。
只有方家算是田不算多的地主,方老头自己又是抠抠搜搜的性子,生怕佃户多占了一丝一厘的便宜,连一粒米都不想让佃户多拿。
第二天,余桑将泡好的麦粒放进大铁锅里煮,魏老太在灶间烧火,阿李听余桑的指挥,在铁锅边不停翻铲锅里的麦粒。
等到麦粒煮到没有白心,就是差不多了。
再将麦粒晒干,就可以准备用母种接种做原种了。
有了第一次制作母种被大多数污染的经验,这里又没有接种箱和其他杀菌消毒物品,余桑只能用知道的办法,来尽量做到无菌操作。
一天下来,她成功弄完十个原种培养的陶罐子,在罐口用油纸做了简易的通气开口。
既然母种制作成功,现在没什么冰箱之类的保存条件,那么就该紧跟着分种培养原种了。
将成功的母种罐子存放好,阿李拿了失败的罐子去清洗,这些失败的罐子清洗好后,余桑是准备紧跟着制作第二批母种的,她保证不了这第一次母种分种制作原种的成功几率,第二次实践是肯定要接着准备的。
原种的培育,余桑打算用麦粒来进行。
本来还可以用木屑等材料混合制作,但第一次为了保证成功,麦粒更能给菌种提供营养。
麦粒的成本更高,就连余家都没几斗麦子。
可是麦粒栽培出来的菌种会更好。
一份母种可以制作五瓶原种,现在得了两份母种,就可以制作十瓶原种。
余桑只求这十瓶原种,有两瓶可以用就达标了。
9?秋社 全家都动了起来,泡麦子的泡麦子,洗大陶罐的洗大陶罐。
余二郎最爱到处逛,上树摸鸟蛋,下河摸鱼,这李家湾,没有他不熟的地方,余桑交给他一个任务,要是在野外哪里看到香菇,记得摘回来。
既然平菇好运成功了,那么香菇菌种制作也可以提上日程了。
到时候到冬天,刚好进行香菇椴木种植。
来年卖完平菇后,后年香菇也可以续上,不至于赚完第一桶金就没有第二桶金了。
余大郎和余满山照样很忙,每日除了自家的粮食需要晾晒外,还需要去方地主家晾晒粮食,余桑听说别的地主不这样,都是全部让佃农晾晒好之后,再来分成粮食。
只有方家算是田不算多的地主,方老头自己又是抠抠搜搜的性子,生怕佃户多占了一丝一厘的便宜,连一粒米都不想让佃户多拿。
第二天,余桑将泡好的麦粒放进大铁锅里煮,魏老太在灶间烧火,阿李听余桑的指挥,在铁锅边不停翻铲锅里的麦粒。
等到麦粒煮到没有白心,就是差不多了。
再将麦粒晒干,就可以准备用母种接种做原种了。
有了第一次制作母种被大多数污染的经验,这里又没有接种箱和其他杀菌消毒物品,余桑只能用知道的办法,来尽量做到无菌操作。
一天下来,她成功弄完十个原种培养的陶罐子,在罐口用油纸做了简易的通气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