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传世的鼎,长生的鼎

关灯
    建大悟寺并定居的老和尚和小和尚一眼相中他,就把他买了回来。

     九鼎虽是一套法宝,却也各有特性,就好像大道在不同领域的不同体现。

     紫鼎明面上的特性是储物,也就是空间,实际上是不朽,也就是时间。

     虽然力分则弱,紫鼎只是九鼎之一,但依旧强于其余八鼎之外的世间所有法宝。

     单就储物空间大小而言,得天地气运加持的它是绝对的第一。

     而时间特性能让储物空间里的东西始终保持原样,哪怕地老天荒。

     因为这一特性,他不仅可以永生,还永远不会老。

    哪怕其它八鼎同样被人穿越,或是自主化形,也还是差他一些。

     毕竟老的太狠,却死不掉,反而是一种折磨。

     上一个拥有紫鼎的似乎是个立志封侯的书生,储物空间被他放了许多书。

     诸葛玄对这个世界的初始了解便源于这些书。

     这些书的存在,也让意识只能在紫鼎方圆三尺内活动的他不至于无聊,甚至感到惬意。

     无需忧虑生死,甚至不会饥饿,拥有万千藏书,像是世间过客,又实打实见证着,啧啧。

     除了需要等待时机化成人形,诸葛玄心无挂碍。

     “其他那些扣666的读者们又正经历着怎样的遭遇呢?真让人好奇。

    ”收回目光,诸葛玄喃喃道。

     “狮虎狮虎,你再给我讲个故事吧。

    ”梧桐树下,百灵鸟一般的童音响起。

     诸葛玄笑了。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个小和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们在干什么? 在讲故事。

     讲的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

     …… 日子一天一天过。

     梧桐树的叶子绿了黄,黄了绿。

     扫落叶的小和尚一开始还没有笤帚高,扫着扫着他就长大了。

     大多数时候,小和尚都在老和尚的教授下背诵、理解诸佛经。

     老和尚的教室不在别处,就在距离诸葛玄不远处的凉亭里,无论春夏秋冬。

     这方世界不乏修行者,但老和尚和小和尚都只是普通和尚,根本看不见他。

     佛经看似枯燥,实则真听进去的话,也蛮有趣。

     诸葛玄偶尔也会跟着听讲。

     除了老和尚和小和尚,诸葛玄隔三差五也会看到其他人。

     大悟寺所在的山没有名字,山脚下的镇子则叫李家镇。

     李家镇的百姓都很朴实,拎着一斤大米白面或一小罐蜂蜜、一块豆腐,就敢求佛祖保佑自己发财致富,阖家平安。

     小和尚经常背地里笑话他们痴心妄想。

     老和尚却道此乃人之常情,不必苛责。

     非但不苛责,老和尚甚至不会带小和尚下山去化斋,生怕给香客增添负担。

     来这儿的第一年,他们自己开垦了田地菜园,倒也吃喝不愁。

     逢年过节,也会有城里的达官显贵过来郊游。

     路过大悟寺时,他们中有些人会进去上炷香。

     大多数人则不相信这荒山野庙的佛能有什么佛力,只在外头等着。

     进寺上香的人中,大多也不会真的进殿给佛祖磕头烧香。

     他们只花钱从小和尚那儿买一柱高香,点燃后站在院子里朝着佛像三鞠躬,插入诸葛玄的‘肚子’便算了事。

     人情种种,可见一斑。

     老和尚见了,但笑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