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猎罪图鉴4
关灯
小
中
大
周五早晨,俞语站在衣柜前,已经换了三套衣服。
最终她选了一件藏青色衬衫和黑色休闲裤——专业又不失随意。
镜子里的自己眼下有淡淡的青黑,昨晚她辗转反侧到凌晨,脑海中全是沈翊邀请她看画展时嘴角那抹几不可见的微笑。
手机突然震动,是沈翊的短信:「紧急案件,画展改期。
速来分局。
」 俞语松了口气,又莫名有些失落。
二十分钟后,她推开北江分局会议室的门,里面已经坐满了人。
杜城站在投影前,脸色阴沉。
沈翊坐在角落,朝她微微点头示意她过去。
"凌晨三点,北江美术馆东厅被盗,"杜城的声音像砂纸摩擦,"丢失三幅油画,总价值超过两千万。
奇怪的是,旁边更值钱的几件藏品完好无损。
" 投影仪切换画面,显示出一张监控截图——一个戴着面具的黑影正从画框上取下油画。
"嫌疑人很清楚自己要什么,"刑侦队长蒋峰补充道,"进出只用了七分钟,避开了所有主要监控。
" 俞语凑近沈翊:"所以需要我们画像?" 沈翊摇头:"监控拍到了清晰的面部,但数据库里没有匹配。
"他压低声音,"杜城认为这是内部人员作案。
" 会议结束后,专案组直奔美术馆。
俞语跟在沈翊身后,穿过警戒线进入东厅。
案发现场比她想象的更精致——古典风格的展厅,深红色墙壁,金色画框还挂在原处,只是里面的画作已经不翼而飞。
"三幅被盗作品分别是《晨雾》、《港口日出》和《静物与蓝瓶》,"美术馆馆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声音颤抖,"都是林岳生先生的作品。
" 俞语心头一跳。
林岳生是二十世纪初的着名画家,在原世界她的毕业论文就是研究他的风格演变。
"为什么只偷这三幅?"沈翊问道,"旁边那幅张大千的山水明显更值钱。
" "这正是我们困惑的地方,"馆长擦着汗,"除非..." "除非窃贼特别钟爱林岳生,"俞语脱口而出,"尤其是他1907到1909年的过渡期作品。
"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她。
沈翊挑眉:"你怎么知道具体年份?" 俞语走到空画框前,指着边缘标签:"这里写着创作时间。
《晨雾》1907年,《港口日出》1908年,《静物与蓝瓶》1909年。
"她顿了顿,"这三幅正好展现了林岳生从印象派转向早期抽象的关键转变。
" 杜城眯起眼睛:"你对艺术史很了解?" "专业需要,"俞语避开他探究的目光,"刑侦画像也要研究不同艺术流派的面部表现手法。
" 沈翊若有所思:"所以我们要找的不是普通窃贼,而是一个林岳生专家的爱好者..." "或者是模仿者,"俞语补充,"这个时期的林岳生喜欢在画布右下角用特殊笔法签名,像这样——"她拿出素描本,快速勾勒出一个独特的签名样式。
馆长瞪大了眼睛:"没错!这个细节只有资深研究者才知道!" 杜城和沈翊交换了一个眼神。
很快,调查方向转向了近期研究林岳生的学者和模仿画家。
中午时分,俞语和沈翊在美术馆咖啡厅短暂休息。
沈翊递给她一杯拿铁:"你似乎对林岳生特别熟悉。
" "大学时写过相关论文。
"俞语小心地回答,啜了一口咖啡,奶泡在唇边留下白痕。
沈翊突然伸手,拇指轻轻擦过她的上唇:"泡沫。
"他的指尖温暖干燥,触感转瞬即逝,却让俞语心跳加速。
"谢谢。
"她低头掩饰发烫的脸颊,翻看上午整理的资料,"有件事很奇怪——三幅画的安保等级不同,《静物与蓝瓶》应该最难偷,但监控显示嫌疑人最先取走的就是它。
" 沈翊凑近看资料,肩膀轻触她的:"除非他知道某种我们不知道的漏洞。
" 正当两人研究监控录像时,杜城大步走来:"有新发现。
安保副主管周维,美术学院毕业,曾经在画廊工作,上周刚辞职。
" "辞职时间很可疑,"俞语说,"能看看他的资料吗?" 杜城递过平板。
照片上的男人三十出头,五官端正,没有任何显着特征。
但俞语注意到他左手小
最终她选了一件藏青色衬衫和黑色休闲裤——专业又不失随意。
镜子里的自己眼下有淡淡的青黑,昨晚她辗转反侧到凌晨,脑海中全是沈翊邀请她看画展时嘴角那抹几不可见的微笑。
手机突然震动,是沈翊的短信:「紧急案件,画展改期。
速来分局。
」 俞语松了口气,又莫名有些失落。
二十分钟后,她推开北江分局会议室的门,里面已经坐满了人。
杜城站在投影前,脸色阴沉。
沈翊坐在角落,朝她微微点头示意她过去。
"凌晨三点,北江美术馆东厅被盗,"杜城的声音像砂纸摩擦,"丢失三幅油画,总价值超过两千万。
奇怪的是,旁边更值钱的几件藏品完好无损。
" 投影仪切换画面,显示出一张监控截图——一个戴着面具的黑影正从画框上取下油画。
"嫌疑人很清楚自己要什么,"刑侦队长蒋峰补充道,"进出只用了七分钟,避开了所有主要监控。
" 俞语凑近沈翊:"所以需要我们画像?" 沈翊摇头:"监控拍到了清晰的面部,但数据库里没有匹配。
"他压低声音,"杜城认为这是内部人员作案。
" 会议结束后,专案组直奔美术馆。
俞语跟在沈翊身后,穿过警戒线进入东厅。
案发现场比她想象的更精致——古典风格的展厅,深红色墙壁,金色画框还挂在原处,只是里面的画作已经不翼而飞。
"三幅被盗作品分别是《晨雾》、《港口日出》和《静物与蓝瓶》,"美术馆馆长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声音颤抖,"都是林岳生先生的作品。
" 俞语心头一跳。
林岳生是二十世纪初的着名画家,在原世界她的毕业论文就是研究他的风格演变。
"为什么只偷这三幅?"沈翊问道,"旁边那幅张大千的山水明显更值钱。
" "这正是我们困惑的地方,"馆长擦着汗,"除非..." "除非窃贼特别钟爱林岳生,"俞语脱口而出,"尤其是他1907到1909年的过渡期作品。
"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她。
沈翊挑眉:"你怎么知道具体年份?" 俞语走到空画框前,指着边缘标签:"这里写着创作时间。
《晨雾》1907年,《港口日出》1908年,《静物与蓝瓶》1909年。
"她顿了顿,"这三幅正好展现了林岳生从印象派转向早期抽象的关键转变。
" 杜城眯起眼睛:"你对艺术史很了解?" "专业需要,"俞语避开他探究的目光,"刑侦画像也要研究不同艺术流派的面部表现手法。
" 沈翊若有所思:"所以我们要找的不是普通窃贼,而是一个林岳生专家的爱好者..." "或者是模仿者,"俞语补充,"这个时期的林岳生喜欢在画布右下角用特殊笔法签名,像这样——"她拿出素描本,快速勾勒出一个独特的签名样式。
馆长瞪大了眼睛:"没错!这个细节只有资深研究者才知道!" 杜城和沈翊交换了一个眼神。
很快,调查方向转向了近期研究林岳生的学者和模仿画家。
中午时分,俞语和沈翊在美术馆咖啡厅短暂休息。
沈翊递给她一杯拿铁:"你似乎对林岳生特别熟悉。
" "大学时写过相关论文。
"俞语小心地回答,啜了一口咖啡,奶泡在唇边留下白痕。
沈翊突然伸手,拇指轻轻擦过她的上唇:"泡沫。
"他的指尖温暖干燥,触感转瞬即逝,却让俞语心跳加速。
"谢谢。
"她低头掩饰发烫的脸颊,翻看上午整理的资料,"有件事很奇怪——三幅画的安保等级不同,《静物与蓝瓶》应该最难偷,但监控显示嫌疑人最先取走的就是它。
" 沈翊凑近看资料,肩膀轻触她的:"除非他知道某种我们不知道的漏洞。
" 正当两人研究监控录像时,杜城大步走来:"有新发现。
安保副主管周维,美术学院毕业,曾经在画廊工作,上周刚辞职。
" "辞职时间很可疑,"俞语说,"能看看他的资料吗?" 杜城递过平板。
照片上的男人三十出头,五官端正,没有任何显着特征。
但俞语注意到他左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