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关灯
小
中
大
眉。
延璧就是有一种让人不痛快的能力,他们虽然一起长大,但快乐的记忆很模糊,刺心的记忆却都历历在目。
有一回崔祖父教他和阿礼下棋,崔祖父见客走开了,他们便不再下棋,拿来锯锤,想替崔祖父将那老坏的花架修好。
恰好延璧放学,带了几个同窗回家,同窗也许以为项元是她兄弟,出于礼貌地夸赞两句,延璧却道:“他爷爷是做木匠的!怎么能不擅长?”众人哄笑一番,阿礼也讪讪的。
他回家告诉外祖父此事,外祖父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从他提到崔家时那种巴结的神气,邵项元已经明白,做木匠是件十分可耻的事。
再长大一些,八九岁时,邵项元的身体不知是忘了生长还是怎么,竟一点儿也不长高,彼时阿礼已比他高了半个头,后来连延璧也长得比他高了,她笑他矮,将来就算有幸能登科,也不可能被点作探花的。
他从军,她还在家塾上学,再见面时他已经没了父亲,她已经是京城里有名的闺秀,也常常安慰项元,真有几分体贴的意思。
后来他明白,这里面一则有长辈授意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更何况十四五岁的光景,崔士昌冷眼瞧着,这几户人家的子弟,竟是项元最出息可靠。
二则,延璧从来是那种你比她好她就奚落,你比她坏她才善解人意的性格。
他回过神来,崔延璧仍絮絮地说着话,问他雁门的见闻,或说独自在京里很是落寞,项元或点头,或摇头,偶尔能答上一句极短的话。
“方才的《长安古意》,阿元听得很认真。
”延璧微笑道,“说起来,这首曲子还和卢姐姐有些干系呢。
” “有甚干系?” “阿元不知道么?这《长安古意》是卢照邻写的,他和卢姐姐同出一族,现下人在范阳呢。
” 项元立刻想起那日案上写有”范阳涿郡”四字的双椟,正色道:”范阳?卢照邻在涿郡么?你还知道什么?” “我也不知道别的。
”延璧低着头,看盏中悬浮落下的茶叶,漫不经心地撩了撩头发。
”只知道‘梁家画阁中天起’那一联闹出了不小的动静,有个卢氏的七品通直郎,还点出那一句是讥讽武氏外戚乱政呢。
” 通直郎?那不是筠之的大哥么。
“还有呢?” 延璧摇了摇头,“如今皇后的亲侄儿,周国公武承嗣已经知道了此事,范阳一应口供案宗都交由他审理,此刻,卢氏二人大约已经下狱了罢。
” 怎么出了这样的大事,她却一言不发。
项元凝眉,夫妻一体,这话不是当日她同自己说的么? 若此时找裴大总管求情恐怕不妥,眼下,大总管自己亦身陷囹圄胜州大胜后,黄门侍郎裴炎进奏,不可使臣子居功自傲,陛下当时未置可否,事后却撤回为裴行俭加封国公的旨意,只授县公。
此时,若由裴行俭上书,反而将事情闹大了。
“阿元竟什么也
延璧就是有一种让人不痛快的能力,他们虽然一起长大,但快乐的记忆很模糊,刺心的记忆却都历历在目。
有一回崔祖父教他和阿礼下棋,崔祖父见客走开了,他们便不再下棋,拿来锯锤,想替崔祖父将那老坏的花架修好。
恰好延璧放学,带了几个同窗回家,同窗也许以为项元是她兄弟,出于礼貌地夸赞两句,延璧却道:“他爷爷是做木匠的!怎么能不擅长?”众人哄笑一番,阿礼也讪讪的。
他回家告诉外祖父此事,外祖父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从他提到崔家时那种巴结的神气,邵项元已经明白,做木匠是件十分可耻的事。
再长大一些,八九岁时,邵项元的身体不知是忘了生长还是怎么,竟一点儿也不长高,彼时阿礼已比他高了半个头,后来连延璧也长得比他高了,她笑他矮,将来就算有幸能登科,也不可能被点作探花的。
他从军,她还在家塾上学,再见面时他已经没了父亲,她已经是京城里有名的闺秀,也常常安慰项元,真有几分体贴的意思。
后来他明白,这里面一则有长辈授意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更何况十四五岁的光景,崔士昌冷眼瞧着,这几户人家的子弟,竟是项元最出息可靠。
二则,延璧从来是那种你比她好她就奚落,你比她坏她才善解人意的性格。
他回过神来,崔延璧仍絮絮地说着话,问他雁门的见闻,或说独自在京里很是落寞,项元或点头,或摇头,偶尔能答上一句极短的话。
“方才的《长安古意》,阿元听得很认真。
”延璧微笑道,“说起来,这首曲子还和卢姐姐有些干系呢。
” “有甚干系?” “阿元不知道么?这《长安古意》是卢照邻写的,他和卢姐姐同出一族,现下人在范阳呢。
” 项元立刻想起那日案上写有”范阳涿郡”四字的双椟,正色道:”范阳?卢照邻在涿郡么?你还知道什么?” “我也不知道别的。
”延璧低着头,看盏中悬浮落下的茶叶,漫不经心地撩了撩头发。
”只知道‘梁家画阁中天起’那一联闹出了不小的动静,有个卢氏的七品通直郎,还点出那一句是讥讽武氏外戚乱政呢。
” 通直郎?那不是筠之的大哥么。
“还有呢?” 延璧摇了摇头,“如今皇后的亲侄儿,周国公武承嗣已经知道了此事,范阳一应口供案宗都交由他审理,此刻,卢氏二人大约已经下狱了罢。
” 怎么出了这样的大事,她却一言不发。
项元凝眉,夫妻一体,这话不是当日她同自己说的么? 若此时找裴大总管求情恐怕不妥,眼下,大总管自己亦身陷囹圄胜州大胜后,黄门侍郎裴炎进奏,不可使臣子居功自傲,陛下当时未置可否,事后却撤回为裴行俭加封国公的旨意,只授县公。
此时,若由裴行俭上书,反而将事情闹大了。
“阿元竟什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