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海东定策:帝国辐射下的文明碾压与战略筹谋
关灯
小
中
大
安东都护府的晨雾中,新翻的黑土地泛着油亮光泽。
墨家工匠操纵着"铁牛犁"在田间穿梭,这种以蒸汽驱动的耕具拖着五铧犁,所过之处垄沟笔直如墨线。
都护府长史展开账本,声音中带着难掩的兴奋:"大人!今岁高句丽新开垦农田二十万亩,'耐寒稻种'试种成功,亩产较旧作翻了三倍!" 驻军大营内,火铳营正在操练"三段击"战术。
改良后的"镇东火铳"加装了瞄准镜,士兵们扣动扳机时,硝烟在晨光中凝成淡青色的雾霭。
城墙上,十二门青铜火炮昂然挺立,炮身刻着"平海东"的篆字——这些由墨家熔铸坊打造的利器,射程可达三里,开花弹能将巨石轰成齑粉。
童浩林展开海东舆图,朱笔重重圈住安东都护府:"告诉狄仁杰,在此设立警政司。
"他指着图上密密麻麻的聚落标记,"效仿长安坊市制,每五里设警铺,配备墨家研制的'千里传音筒'。
"目光扫过朝鲜海峡,落在东南方向的群岛上,"至于扶桑......" 此时,情报官呈上一卷泛黄的帛书,上面画着简陋的木屋与手持竹矛的部族战士。
"陛下,扶桑诸岛尚处刀耕火种,连铁器都难得一见。
"官员翻开竹简,"更有消息称,因饥荒频发,岛民易子而食者不在少数。
" 长孙无忌捻须沉思:"臣以为,可先派商船试探。
以大唐的丝绸、粮食换取扶桑的硫磺、苏木,待其见识天朝上国之威,再徐图教化。
" 童浩林却摇头冷笑:"当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耗费民力无数。
朕要让扶桑自己叩关请降。
"他命人取来墨家新制的"天灯传讯器"——这是一种搭载微型火箭的热气球,可携带书信飞越海峡。
"让鸿胪寺拟十道诏书,写明'凡归降者,赐粮百石、铁犁十具',每隔三日便用天灯送往扶桑。
" 半月后,安东都护府了望塔的士兵发现异常:海面上漂浮着密密麻麻的木筏,上面挤满面黄肌瘦的岛民,高举写有汉字的"乞活帖"。
童浩林站在战船甲板上,看着这些蓬头垢面的扶桑人,对身旁的哥舒翰道:"开仓放粮,但要让他们亲眼看看大唐的火器演练。
"
墨家工匠操纵着"铁牛犁"在田间穿梭,这种以蒸汽驱动的耕具拖着五铧犁,所过之处垄沟笔直如墨线。
都护府长史展开账本,声音中带着难掩的兴奋:"大人!今岁高句丽新开垦农田二十万亩,'耐寒稻种'试种成功,亩产较旧作翻了三倍!" 驻军大营内,火铳营正在操练"三段击"战术。
改良后的"镇东火铳"加装了瞄准镜,士兵们扣动扳机时,硝烟在晨光中凝成淡青色的雾霭。
城墙上,十二门青铜火炮昂然挺立,炮身刻着"平海东"的篆字——这些由墨家熔铸坊打造的利器,射程可达三里,开花弹能将巨石轰成齑粉。
童浩林展开海东舆图,朱笔重重圈住安东都护府:"告诉狄仁杰,在此设立警政司。
"他指着图上密密麻麻的聚落标记,"效仿长安坊市制,每五里设警铺,配备墨家研制的'千里传音筒'。
"目光扫过朝鲜海峡,落在东南方向的群岛上,"至于扶桑......" 此时,情报官呈上一卷泛黄的帛书,上面画着简陋的木屋与手持竹矛的部族战士。
"陛下,扶桑诸岛尚处刀耕火种,连铁器都难得一见。
"官员翻开竹简,"更有消息称,因饥荒频发,岛民易子而食者不在少数。
" 长孙无忌捻须沉思:"臣以为,可先派商船试探。
以大唐的丝绸、粮食换取扶桑的硫磺、苏木,待其见识天朝上国之威,再徐图教化。
" 童浩林却摇头冷笑:"当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耗费民力无数。
朕要让扶桑自己叩关请降。
"他命人取来墨家新制的"天灯传讯器"——这是一种搭载微型火箭的热气球,可携带书信飞越海峡。
"让鸿胪寺拟十道诏书,写明'凡归降者,赐粮百石、铁犁十具',每隔三日便用天灯送往扶桑。
" 半月后,安东都护府了望塔的士兵发现异常:海面上漂浮着密密麻麻的木筏,上面挤满面黄肌瘦的岛民,高举写有汉字的"乞活帖"。
童浩林站在战船甲板上,看着这些蓬头垢面的扶桑人,对身旁的哥舒翰道:"开仓放粮,但要让他们亲眼看看大唐的火器演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