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关灯
    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思,不愿多管。

     摄政王拖着此事迟迟不处理,也没提起何时重修被大水冲垮的新堤。

     这可急坏了朝堂之上着急抹平过错的苏党。

     他们多次上奏提请谢纾重修堤坝之事,都被谢纾以“国库空虚”为由拒了。

     苏党对此颇为不满。

     先前谢纾的“窝囊”举动,无疑增长了苏党的气焰。

     谢纾不批国库银,竟有苏党嚣张地提出,苏晋远于小皇帝有扶持之恩,请小皇帝出私已银两,填了这个漏,支援江南道。

     这话本只是一个苏党酒醉后信口胡诌的,拿不上台面来说。

     可也不知怎的,次日这话就被传得街知巷闻。

     小皇帝内心很是愤怒,心想立刻就治苏晋远及其党羽的罪。

     谢纾却告诉他:“你现下治罪只能小惩大诫,若要釜底抽薪,需‘忍’。

    ” 小皇帝听了谢纾的谏言,次日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谈及他继先帝之志,以“仁义”治天下。

     苏晋远对自己的扶持之恩,并宣布将用自己的“私房钱”,替苏晋远“补漏”。

     臣子贪墨的银两,竟然让皇帝来填。

    简直滑天下之大稽,实在欺人太甚,史无前例。

     一时间,朝堂之上声讨苏党的话此起彼伏,对苏党的弹劾也接踵而来。

     也不知是谁先弹劾的,总之一旦有人开了头,一个接一个的弹劾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已经致仕的薛太傅率先出来对苏晋远发难。

    作为对苏晋远有知遇之恩,一路提拔他高升的恩师,薛太傅出面发难无人敢质疑。

     就在这风口浪尖之时,苏晋远又想如法炮制先前旧堤出事之时用的脱罪之法,来一招“负荆请罪”。

     可天不随人愿,还没等苏晋远赴京。

     那个被苏晋远陷害囤积居奇,最后满门畏罪服毒而死的商户张玉,他的账本在这时被公之于众。

     账本里细数了苏晋远条条罪状,件件罪大滔天、铁证如山。

     这无异于火上浇油。

     经各大酒楼小巷的说书人一人,顿时激起巨大民愤。

    本就压抑许久的百姓,一经点燃便一发不可收拾,对苏党的声讨也由朝堂扩大到了民间。

     以江南道百姓为首,各地百姓亲写“万民状”,要求朝廷严惩苏晋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