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保甲债

关灯
    ——十户连心锁,百里断指人 元丰六年寒露夜,开封府陈留县忽闻儿啼震天。

    坊正赵四举着火把寻声至保甲户李三家,见其三岁幼子双手攥着保甲名册啼哭,指缝渗出黑血。

    待翻开名册,墨字竟化作蝌蚪状符文游走,最后一页赫然浮现"元丰八年十一月廿七,甲字营三百保丁尽殁"的朱砂签批12。

     李承业握着新发的青铜耒耜,农具柄端阴刻"甲戌营第七伍"的篆文硌得掌心生疼。

    县尉昨日带人闯进社学,将全乡十六岁以上男丁集中到晒谷场——按保甲新法,他们这些农闲时操练的保丁,今年要顶替西军轮戍横山前线3。

     "说是寓兵于农,实则是要咱们替禁军老爷堵西夏人的刀口。

    "隔壁王老汉瘫坐在田埂上,手里攥着截断指。

    昨夜他试图剁指避役,刀刃却被青铜犁头弹开。

    李承业注意到所有保丁的农具不知何时都镀上层青灰光泽,宛如出土的古兵器。

     三更梆响,李承业摸黑溜进汴河鬼市。

    腐臭的乌篷船里,葛衣掌柜正用骨针将保甲名册缝进人皮:"客官要当什么?典自由身可免戍边,押妻女能换三年阳寿。

    " 船头青铜秤突然自行晃动,李承业怀中的保丁腰牌嗡嗡震颤。

    掌柜眯眼掐算:"原是甲戌营的人,你们这营保甲债可追溯到庆历年间——当年范仲淹拿三百死囚魂魄抵了军费,如今该还本付息了。

    " 舱壁浮现血色舆图,横山各堡寨位置正对应人体要害。

    掌柜递过刻满星宿的龟甲:"今夜子时带此物去太庙地宫,可寻得解债之法。

    " 子时的太庙地宫寒如冰窖。

    李承业举着火折子,见七十二具金丝楠木棺呈北斗状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