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木棉劫

关灯
    咸淳十年(1274年)春,明州城木棉盛放如血。

     元军细作秦无涯(秦桧玄孙)站在城楼暗处,指尖捻碎一朵木棉花,猩红花汁渗入《青苗贷契》残卷,“贾似道”三字突然浮出金线——与三十七章《指南针》中磁纹星图完全吻合。

    他冷笑:“先祖用十二道金牌毁岳家军,今日便用八十万斤木棉絮焚尽江南!” 城外货栈,海商陈明礼正清点新到的木棉包。

    指尖触到棉絮时突然灼痛,絮中竟掺着西夏梵文符咒的磁粉,遇风即燃。

    老舵工抓起一把棉絮抛向夕阳,絮团“嗤”地化作蓝火蝶群,扑向粮仓屋顶。

    “东家,这不是御寒的棉,是焚城的火种!” 当夜,陈明礼剖开棉包,发现核心裹着铁力木腰舵残片——与三十五章《海舟引》沉船腰舵同源。

    残舵缝隙嵌着半张《西湖十景图》,苏堤位置被磁粉蚀出新字:“木棉尽,临安烬”。

     突然,库房梁柱坠下十二只铜铃,铃舌竟是刻着韩世忠生辰的巫蛊人偶(呼应四十一章《黄天荡》)。

    铜铃共振时,满地棉絮无火自燃,火苗凝成三丈高的海市蜃楼:楼阁间穿梭的商贾手持带金线“押”字船引,引信尽头拴着木棉花苞。

     循腰舵磁纹指引,陈明礼闯入荒废的木棉庵。

     断碑下埋着成箱《庆历重宝》,铜钱遇磁膨胀裂开,方孔钻出带梵文的飞虫(伏笔三十八章《金石劫》尸虫)。

    虫群扑向佛龛后的暗道,啃噬出整面刻满党项文的铁壁——正是秦无涯的焚城总枢:八十条火道以木棉絮为引,直通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