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黄册泪

关灯
    应天府的皇宫里,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

    他深知黄册制度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于是一道圣旨从皇宫发出,传向全国各个州县,要求各地官府严格执行黄册编造工作。

     在浙江金华府的一个小县城,知县刘大人接到圣旨后,不敢有丝毫懈怠。

    他立刻召集手下的师爷和衙役,商议如何开展黄册编造工作。

    师爷建议张贴告示,让百姓知晓此事,并安排人手到各个村落去督促登记。

     告示贴出后,百姓们议论纷纷。

    一些老实巴交的农民,积极配合官府的工作,主动到县衙登记自家的人口和田地。

    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诸多乱象。

     县衙里的一些小吏,趁机敲诈勒索百姓。

    他们以登记黄册为名,向百姓索要钱财,否则就故意拖延登记,或者将百姓的田产少登、人口多登,以此来为难百姓。

     在一个偏远的山村里,村民张老汉一家为了能顺利登记黄册,拿出了家中仅有的几吊铜钱送给前来登记的小吏。

    可小吏却嫌钱少,一脚踢翻了张老汉的钱袋子,恶狠狠地说:“就这点钱,打发叫花子呢!不拿够银子,你们家的黄册别想登记。

    ”张老汉无奈,只能含着泪四处借钱。

     与此同时,一些富户和地方豪强与小吏勾结起来,企图隐瞒自己的田产和人口,以逃避赋税。

    他们贿赂小吏,让小吏在黄册上做手脚。

     县城里的大地主李老爷,家中良田千顷,人口众多。

    他找到负责登记的小吏王二,塞给王二一百两银子,说:“王兄弟,你在黄册上把我家的田产少登一些,人口也少写几个,这银子就是你的了。

    以后还有好处呢。

    ”王二见钱眼开,满口答应。

    于是,在黄册上,李老爷家的田产变成了寥寥无几,人口也只有寥寥数人。

     而那些没有钱贿赂小吏的普通百姓,却被登记得清清楚楚,赋税也一分都不能少。

    这种不公平的现象,让百姓们怨声载道。

     随着黄册编造工作的推进,百姓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一些家庭因为拿不出钱贿赂小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