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金花诏

关灯
    宣德三年十月廿三,紫禁城乾清宫地龙烧得过分旺,朱瞻基盯着案头金花笺上未干的墨迹——那是他刚拟的“永停下西洋”诏。

    烛火忽地爆出青烟,墨迹竟浮起血色脉络,如蜈蚣爬满“恤民力”三字。

    司礼监掌印马云跪呈密报时,袖口抖落的香灰在血纹上烫出小洞:“万岁爷,龙江港……昨夜漂来十二具番商尸首,心口皆烙北斗第七星。

    ” 酉时三刻,幽冥当铺的青铜柜台从玄武湖底浮出。

    朱瞻基攥着金花诏跳上船,船头铁锚突然化作蟒尸缠住舵柄。

     “典当物:下西洋商路百年气运。

    ”掌柜的骨笔敲着柜台,夏代龙玺悬在半空,“所求?” “换十年风调雨顺,国库充足以养民!”朱瞻基将诏书拍在柜上。

    宣德炉的檀香从诏纸渗出,竟凝成三宝太监容颜的烟像。

     龙玺盖落刹那,湖面跃起无数银鱼,鱼鳞拼出星图。

    掌柜突然削下诏书右下角:“这点‘恤民’真心不够抵价……再加三缕忠魂如何?” 远处鸡鸣寺钟声荡碎星图,正是杨士奇府邸方向。

     杨士奇在书房撕碎户部亏空账册时,烛芯爆开蓝火。

    他猛见宣德二年山东免税的恩旨正在焰中重燃——那日他力谏“减赋三年”,却不知减去的税粮早被幽冥当铺折成寿数,浇进龙袍金线。

     “父亲!”女儿杨萦端着药盅推门,腕间翡翠镯突然炸裂。

    碎玉溅到恩旨摹本上,烧出“洪武三十一年”的字样——那年杨士奇初入翰林,用半部《显忠录》手稿换得仕途通达。

     更鼓响过三声,杨萦眼白泛起青灰,指尖滴落的药汁在青砖蚀出小字:“父债女偿”。

     十日后重阳宴,三大殿挂满金花笺折的灯笼。

    朱瞻基亲手将“永停下西洋”诏塞进灯笼时,丝竹声里混进帛裂之音——灯笼内壁显出血字:“典当者:大明海疆。

    承当者:幽冥。

    ” “陛下看臣妾新镯!”孙皇后含笑抬手,腕上翡翠映得金花灯泛绿光。

    朱瞻基忽觉那镯纹极似玄武湖银鱼星图,而皇后指甲透出与杨萦同样的青灰色。

     宴酣时异变陡生。

    翰林院献上的《仁宣盛世图》长卷突然渗血,画中耕牛变作白骨,稻穗化成铁蒺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