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资金筹措

关灯
    修路的资金难题,又为大家提供了生计。

    而且,等路修好后,咱们安平县的商业繁荣起来,大家的生意也会跟着好起来。

    ” 众人听了林宇的解释,眼中渐渐露出希望的光芒。

    小商小贩们纷纷表示愿意参与以工代赈,通过自己的劳动为修路出一份力。

    一位卖杂货的王大嫂兴奋地说道:“大人,这法子好啊!我们虽然拿不出太多钱,但有力气,能干活。

    这修路也是为了我们自己的日子能过得更好,我们一定好好干。

    ” 林宇心中欣慰,可他也清楚,以工代赈虽好,具体施行起来却有诸多复杂之处。

    他想起父亲范仲淹曾在杭州成功施行以工代赈,当下决定修书一封,向父亲请教。

    回到家中,林宇坐在书房,铺开宣纸,提笔蘸墨,字里行间满是对以工代赈具体操作的疑问。

    “父亲大人,如今儿在安平县欲推行以工代赈修路,然诸多细节尚无头绪。

    听闻父亲当年于杭州施此善政,还望父亲不吝赐教,告知儿招募流程、工钱设定、工程监管等方面之经验……”写罢,林宇仔细将信装入信封,唤来可靠家丁,嘱咐务必快马加鞭送往父亲处。

     接下来的日子,林宇一边组织大商户继续宣传修路意义,一边等待父亲的回信。

    县衙门口,招募以工代赈人员的告示前,围满了百姓,大家议论纷纷,眼中满是对这份生计的期待。

    林宇时常来到此处,倾听百姓心声,解答他们的疑惑。

     数日后,家丁快马而归,带回了父亲的回信。

    林宇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只见信中详细阐述了以工代赈的施行要点。

    范仲淹在信中写道:“宇儿,以工代赈,首在精准招募。

    可于各乡设招募点,依百姓住所就近登记,方便管理。

    工钱设定,需参考当地物价与劳力强度,既不能让百姓吃亏,亦不可致资金浪费。

    工程监管,当选拔公正、懂工程之人,每日记录进度与质量……” 林宇反复研读父亲的回信,心中豁然开朗。

    他立刻召集商业联盟核心成员、县衙负责工程的官员以及几位经验丰富的工匠,一同商议以工代赈的具体施行方案。

    众人围坐在议事厅内,林宇将父亲信中的要点一一读出,随后展开讨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位县衙官员率先发言:“大人,依范公所言,各乡设招募点确是良策。

    只是这招募人员,需得仔细挑选,确保公正无私,不然恐生乱象。

    ”林宇点头赞同:“此言极是,我会安排可靠之人负责招募。

    各位若有合适人选,也可举荐。

    ” 接着,一位工匠说道:“关于工钱,如今咱安平县物价,每日米面粮油价格不一。

    这工钱若是按日结算,得随物价适时调整才好。

    ”众人听了,纷纷讨论起来,最终决定成立物价监察小组,定期核算物价,以此为依据灵活调整工钱。

     在工程监管方面,大家也各抒己见。

    一位年长的工匠建议:“监管之人,不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