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关灯
    卫穆清点头:“嗯,就痒一会儿,或者疼一下。

    ”他顿了顿,“像他们对我们做的那样。

    ” 回家路上,他们看见父亲在私塾门口贴了张红纸——“加开夜课,每生每月五十文”。

    卫承璟知道,爹爹也在为盘缠努力。

     晚饭时,柳氏宣布接了个大活计——给县太爷家小姐绣嫁衣,工钱足足二两银子。

    但她必须日夜赶工,三个月内完成。

     “我能帮忙描花样!”卫承璟举手。

     “我会分丝线。

    ”卫穆清轻声说。

     卫丰看着妻儿,喉头滚动。

    他起身走到书箱前,取出一卷珍藏的《春秋》:“今日起,每晚教你们一段。

    ” 灯下,父子三人的读书声与柳氏的刺绣声交织在一起。

    院外的月光静静洒落,照亮了通往省城的那条看不见的路。

     六岁这年,卫丰带着一家人踏上了前往省城的路。

     临行前,柳氏将攒下的银钱缝进贴身内衬,又用油纸包好干粮,生怕路上遭了贼。

    卫承璟背着小包袱,里面装着他最珍视的弹弓和几枚铜钱——那是他帮货郎算账、替猎户修陷阱攒下的私房钱。

    卫穆清则安静地牵着母亲的手,白发藏在帷帽下,黑眸透过薄纱打量着陌生的官道。

     路途艰辛,银钱如水。

     从县城到省城,他们雇了辆驴车,车夫要价三百文。

    卫丰本想步行,但考虑到两个孩子和行李,最终还是咬牙付了钱。

    一路上,他们夜宿简陋的驿站,一碗稀粥配咸菜便要五文钱,卫丰和柳氏常常只喝半碗,剩下的分给两个孩子。

     “爹爹,我不饿。

    ”卫承璟总是这样说,然后把粥推给弟弟。

    卫穆清则会默默把碗推回去,低声道:”哥哥吃。

    ” 省城的繁华远超他们的想象。

    街道宽阔,商铺林立,行人衣着光鲜,连吆喝声都比县城响亮许多。

    可这份繁华背后,是令人咋舌的物价。

     “一间小院,月租二两银子?”卫丰皱眉,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钱袋。

     牙人瞥了眼他们朴素的衣着,语气冷淡:“这还是偏僻地段的价,若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