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真相落地(五)

关灯
    清晨五点,江州市公安局。

     窗外的雨终于停了,天边泛起一丝淡淡的晨光。

    整座城市仿佛刚刚从一场梦中醒来,而警局的办公室里,灯火依旧未熄。

     程望站在白板前,双手抱胸,沉思良久。

    赵启林已经签字认罪,徐博也在深夜交代了整个行凶过程,但他心中仍有一个未解的疑点:雨伞。

     这个案子,从一开始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心理战。

    毒杀、密室、伪装自杀、象征物……每一个环节都不露破绽,却又处处透露出凶手的“表达欲”。

     程望知道,有时候比真相更重要的,是动机的成型过程。

     赵诚推门进来,手中拿着徐博的最后一份笔录:“他招了。

    他说自己是被赵启林用‘未来高薪’加‘贷款免除’诱惑,答应‘帮个忙’,没想到事情闹大了。

    毒是赵启林提供的,他只是在‘办公室泡茶’,再用现场道具伪装。

    ” “案发后他偷偷撤退,结果脚崴在十三楼楼梯口。

    ”赵诚顿了顿,“怕被查,凌晨躲进便利店,准备联系赵启林脱身,结果人还没来,警察先来了。

    ” 程望点点头:“那他应该没设计雨伞那部分。

    ” “对,他说不认识宋倩,也没碰过那把伞。

    ” 这就对上了。

     雨伞,是赵启林让宋倩“无意间”带入李文静办公室的。

    他提前告知宋倩“李文静桌子空间大,顺便寄放一下雨伞”,用这种方式把“个人物品”放进案发现场,再利用其象征意义,为整起谋杀加上一层“哲学包装”。

     “那通电话,是你拨的,对吧?”程望曾在审讯室问赵启林。

     赵启林没有回答,但神情泄露了一切。

     那是一通“虚拟通话”,内容很简单—— “李律师,我这里有件材料,你得亲自过来看看,与你丈夫有关。

    ” 随后电话挂断。

     那是他们之间的最后一次交流,却成了致命的钩子。

    李文静喝下红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