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苦度饥荒

关灯
    寒冬腊月,冰天雪地,整个龙门乡古城坪村都被一层厚厚的冰雪覆盖着,仿佛时间都被这严寒冻结了。

    远远望去,一片白茫茫,天地间浑然一体,没有丝毫的杂色,让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银装素裹的童话世界。

     而在这冰天雪地之中,有一座古老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那便是红三十军指挥部所在的袁家院子。

    这座院子采用穿斗式木结构建造,由三个四合院组成,总面积达2660平方米。

    平日里,它显得古朴而庄重,承载着红军的使命与希望。

     院子前,有一棵巨大的楠木树傲然挺立。

    它的树干粗壮,需要好几个人才能合抱过来,枝干向四周伸展,宛如一把巨大的绿伞,为院子遮挡着阳光和风雨。

    这棵楠木树就像一位忠诚的卫士,默默地守护着这片土地,见证着这里发生的一切。

     总司令、总指挥、总政委、李政委等领导的马匹经常被拴在这株金丝楠树下。

    这些战马们或悠闲地吃草,或偶尔发出几声嘶鸣,为这宁静的院子增添了几分生气。

    它们似乎也知道自己肩负的使命,时刻准备着跟随主人冲锋陷阵。

     李政委的马,那匹忠诚而坚韧的战马,在这里度过了它漫长的一生。

    它陪伴着李政委经历了无数的战斗和艰难险阻,见证了红军的辉煌与荣耀。

    然而,岁月无情,马的生命终究有限,最终它在这片土地上老去,永远地安息于树下。

    马的离去,仿佛带走了一段光辉的记忆,也让这棵树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人们传说着,有一天,天空突然变得阴沉,乌云密布,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突然间,一道闪电划破天际,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霹雳,仿佛是上天在为这匹逝去的战马送行。

     令人惊奇的是,这道闪电竟然不偏不倚地击中了树中央的树枝,将其打断。

    而更奇异的是,这一击仿佛有着某种神奇的力量,竟然将古树打成了一个马头龙尾的形状。

    马头向北,龙尾向南,仿佛是这匹战马在死后仍然守护着这片土地,庇佑着红军的事业。

     从此以后,这棵树便被人们称为“龙马树”。

    它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宛如一位沉默的守护者,见证着岁月的变迁,也见证着红军在这里的点点滴滴。

    然而,此时的红军指挥部,早已失去了早先攻打青龙场时的那种热火朝天、激情澎湃的气氛。

     曾经的激昂与奋进,如今已被一片压抑和沉重所取代。

    红军战士们的脸上不再有往日的笑容,取而代之的是疲惫和忧虑。

    战争的残酷和艰难让他们背负了太多的压力,而眼前的局势更是让他们感到前途未卜。

     走进指挥部,一股寒意扑面而来,让人不禁打了个寒颤。

    屋内异常冷清,没有丝毫烟火的气息,就像一座被遗弃的空宅,静得让人有些害怕。

     墙角处,几只破旧的锅碗瓢盆随意地摆放在那里,上面布满了厚厚的灰尘,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这里的寂寥与冷清。

    尽管门窗上还贴着欢度新年的春联,那鲜艳的红色在这冰天雪地中显得格外刺眼,但却也愈发衬托出此刻的凄凉与萧瑟。

     在这个饥荒的岁月里,食物成了最为珍贵的东西。

    厨房里,战士们正用仅有的一点粮食煮粥,那锅中的粥汤异常稀薄,甚至能清楚地看到米粒在水中翻滚。

    他们小心翼翼地搅拌着,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把那为数不多的米粒给洒出来。

    这锅粥,对于战士们来说,不仅仅是一顿简单的饭食,更是他们在这艰难时刻的最后一丝希望。

     然而,即使饿着肚子,战士们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没有丝毫怨言。

    他们在寒风中站岗巡逻,那单薄的身影在雪地里显得如此渺小,却又如此坚定。

    寒风如刀子般无情地割着他们的脸颊,他们的手脚早已被冻得麻木,但他们的眼神中却始终闪烁着坚毅的光芒,那是对使命的执着,对胜利的渴望。

     每一个战士都深知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保卫指挥部、守护革命事业。

    这不仅是一份责任,更是一种荣誉。

    尽管他们已经饥肠辘辘,但他们的决心和毅力却丝毫未减。

     在一间简陋的屋子里,干部们围坐在一起,面容憔悴,饥肠辘辘。

    然而,他们的讨论声却异常热烈,仿佛忘记了身体的疲惫和饥饿。

     “我们不能再这样坐以待毙了!”一位干部紧皱眉头,焦虑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