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水上电报
关灯
小
中
大
。
心想王军长又该如何工作? 到底是经验丰富的老党员老革命,王军长让雄国兵他们省苏维埃配合组织召开了几次会议。
于是抗日救国的声势就造起来了,从省到县乡的抗日救国会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一时间,整个地区都被一股激昂的抗日热情所笼罩,人们心潮澎湃,纷纷为了这个伟大的目标而全力以赴。
在芦山的一座天主教堂里,昏黄的灯光在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动荡岁月的故事。
微弱的光芒映照在一张张严肃而又充满激情的面庞上,王军长、雄国兵、姜亭富以及抗日救国会的成员们齐聚一堂,共同围绕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如何向更多的人民,尤其是白区的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理念。
“白区的群众对我们红军的抗日主张知之甚少,我们必须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让他们了解到,我们红军是坚定不移地站在抗日最前线的!”王军长的话语掷地有声,透露出他对这项任务的高度重视和决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位成员眉头紧皱,满脸焦虑地说道:“可是,白区的戒备实在是太森严了,我们的宣传工作根本无法渗透进去啊!”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担忧。
另一位成员听后,也无奈地叹了口气,表示认同。
紧接着,众人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有人提议说:“我们可以派遣一些秘密联络员,让他们乔装打扮后潜入白区,这样就能够在内部进行宣传工作了。
” 然而,这个提议很快就被其他人否决了,因为这样做不仅风险极大,而且很容易被敌人发现并暴露身份。
又有人提出:“我们可以利用地下党组织的力量,通过他们在白区的关系网来进行宣传。
” 这个方法听起来似乎可行,但同样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风险,比如如何确保信息传递的安全和准确,以及如何避免地下党组织被敌人破坏等问题。
就在大家都陷入沉思,苦思冥想之际,王军长默默地走到窗边,凝视着外面滚滚东去的江水。
突然,他的眼睛一亮,像是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
只见王军长猛地站起身来,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大声说道:“我想到一个办法!我们可以利用江水来传递信息,给下游的群众发电报,就叫‘水电报’!” “水电报?”众人听到这个新鲜的名词,纷纷投来疑惑的目光,显然对这个想法感到十分好奇。
王军长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他不紧不慢地解释道:“我们可以组织木工们用推刨子将木板刨成一尺见方的大小,然后准备几千块这样的木板。
接下来,在每一块木板上都工工整整地写上抗日救国十大政纲和一些鼓舞人心的标语口号,比如‘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团结起来,共赴国难!’等等。
写好之后,再给这些木板涂上桐油,让它们充分吸收桐油,然后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或者烘干。
” 他稍作停顿,继续说道:“等木板完全干燥后,我们就把这些木板全部投入到江水中。
由于江水是向东流淌的,这些木板就会顺着江水的流向一直往东飘去,直到它们飘到白区。
这样一来,沿途的群众只要看到江面上飘着的木板,就会好奇地捞起来查看。
当他们看到木板上的抗日宣传内容时,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 众人听了王军长的解释,顿时眼前一亮,纷纷点头称赞。
这个办法真是太巧妙了!它既能够巧妙地避开敌人的封锁,又能够突破地域的限制,将抗日的声音传递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抗日救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于是,大家迅速行动起来。
木工们日夜赶工,推刨出了几千块木板。
每一块木板都承载着他们的希望与信念,他们精心地在上面刻写着抗日救国十大政纲,以及那些振奋人心的标语口号。
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倾注了他们对抗日事业的热情和决心。
随后,工人们开始了一项细致的工作——涂上桐油并将木板
心想王军长又该如何工作? 到底是经验丰富的老党员老革命,王军长让雄国兵他们省苏维埃配合组织召开了几次会议。
于是抗日救国的声势就造起来了,从省到县乡的抗日救国会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一时间,整个地区都被一股激昂的抗日热情所笼罩,人们心潮澎湃,纷纷为了这个伟大的目标而全力以赴。
在芦山的一座天主教堂里,昏黄的灯光在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动荡岁月的故事。
微弱的光芒映照在一张张严肃而又充满激情的面庞上,王军长、雄国兵、姜亭富以及抗日救国会的成员们齐聚一堂,共同围绕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如何向更多的人民,尤其是白区的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理念。
“白区的群众对我们红军的抗日主张知之甚少,我们必须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让他们了解到,我们红军是坚定不移地站在抗日最前线的!”王军长的话语掷地有声,透露出他对这项任务的高度重视和决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位成员眉头紧皱,满脸焦虑地说道:“可是,白区的戒备实在是太森严了,我们的宣传工作根本无法渗透进去啊!”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担忧。
另一位成员听后,也无奈地叹了口气,表示认同。
紧接着,众人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起来,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有人提议说:“我们可以派遣一些秘密联络员,让他们乔装打扮后潜入白区,这样就能够在内部进行宣传工作了。
” 然而,这个提议很快就被其他人否决了,因为这样做不仅风险极大,而且很容易被敌人发现并暴露身份。
又有人提出:“我们可以利用地下党组织的力量,通过他们在白区的关系网来进行宣传。
” 这个方法听起来似乎可行,但同样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风险,比如如何确保信息传递的安全和准确,以及如何避免地下党组织被敌人破坏等问题。
就在大家都陷入沉思,苦思冥想之际,王军长默默地走到窗边,凝视着外面滚滚东去的江水。
突然,他的眼睛一亮,像是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
只见王军长猛地站起身来,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大声说道:“我想到一个办法!我们可以利用江水来传递信息,给下游的群众发电报,就叫‘水电报’!” “水电报?”众人听到这个新鲜的名词,纷纷投来疑惑的目光,显然对这个想法感到十分好奇。
王军长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他不紧不慢地解释道:“我们可以组织木工们用推刨子将木板刨成一尺见方的大小,然后准备几千块这样的木板。
接下来,在每一块木板上都工工整整地写上抗日救国十大政纲和一些鼓舞人心的标语口号,比如‘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团结起来,共赴国难!’等等。
写好之后,再给这些木板涂上桐油,让它们充分吸收桐油,然后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或者烘干。
” 他稍作停顿,继续说道:“等木板完全干燥后,我们就把这些木板全部投入到江水中。
由于江水是向东流淌的,这些木板就会顺着江水的流向一直往东飘去,直到它们飘到白区。
这样一来,沿途的群众只要看到江面上飘着的木板,就会好奇地捞起来查看。
当他们看到木板上的抗日宣传内容时,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 众人听了王军长的解释,顿时眼前一亮,纷纷点头称赞。
这个办法真是太巧妙了!它既能够巧妙地避开敌人的封锁,又能够突破地域的限制,将抗日的声音传递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抗日救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于是,大家迅速行动起来。
木工们日夜赶工,推刨出了几千块木板。
每一块木板都承载着他们的希望与信念,他们精心地在上面刻写着抗日救国十大政纲,以及那些振奋人心的标语口号。
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倾注了他们对抗日事业的热情和决心。
随后,工人们开始了一项细致的工作——涂上桐油并将木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