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黄河岸边

关灯
    黄土高原的夜晚,仿若一个巨大的墨盘,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陕西保安的一孔窑洞中,昏黄的灯光如风中残烛般摇曳不定,映照着洞内几人凝重而又充满希望的面庞。

    红军总部首长神色坚定,目光如炬,缓缓说道:“会宁,乃陇东重镇和交通枢纽,恰似中原通向西域的咽喉要道。

    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必经会宁。

    红军三大主力若能于此会师,既可占领枢纽地区,又能掌握战略主动权。

    ”这番话语犹如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炬,照亮了众人心中的战略蓝图,亦让大家深刻领悟到会宁的重要战略意义。

     万籁俱寂的大地上,唯有马蹄声急促而有力,如阵阵惊雷,划破了夜的宁静。

    红一方面军直属骑兵团在团长韦杰、政委夏云飞的带领下,犹如一支黑色的利箭,向着会宁城飞速射去。

    每一名战士都神情专注,目光紧紧锁定前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攻克会宁城。

    当晨曦的微光还未完全照亮大地,骑兵团已经抵达会宁城。

    他们迅速集结,准备发起进攻。

    团长韦杰一声令下,战士们如猛虎下山般勇猛无畏,向着西津门冲去。

    激烈的战斗瞬间爆发,喊杀声、枪炮声交织在一起,打破了清晨的宁静。

    经过一番激烈的拼杀,骑兵团成功打进西津门,攻克会宁城,打响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宁大会师的第一枪。

    这一刻,曙光洒在战士们沾满硝烟和汗水的脸上,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胜利的光芒,这胜利的曙光,也预示着一个伟大历史时刻的即将到来。

     十月九日,碧空万里,阳光和煦,陇原古道名城会宁仿佛从沉睡中苏醒,焕发出勃勃生机。

    红一团的战士们一大早就忙碌起来,他们在南城门用木板搭起了彩门,精心装饰,每一个细节都饱含着他们对会师的期待和喜悦。

    在南门城墙上,悬挂着写有“欢迎劳苦功高的总司令总政委”的红绸布横幅,红绸在微风中轻轻飘动,仿佛在向即将到来的战友们招手致意。

    整个会宁城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街道两旁站满了当地群众和红一团的官兵,他们手持彩旗,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笑容,翘首以盼着远方战友的到来。

    当总指挥、总政委率红四方面军部队进城时,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

     红一师师长陈赓与红一团官兵及当地群众夹道欢迎,锣鼓声、口号声响彻云霄。

    总指挥、总政委与陈赓紧紧拥抱,他们的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千言万语尽在这深情的拥抱中。

    他们曾并肩作战,经历过无数艰难险阻,如今再次重逢,心中的思念和喜悦难以言表。

    随后,总司令、总政委率领红军总部进入会宁城,更是把会师气氛推向了顶点。

    同时到达的还有红军大学和步校三千多名学生,以及红四军红三十一军。

    这个小小的县城瞬间沸腾起来,欢呼声、掌声交织在一起,如同汹涌澎湃的海浪,一波接着一波。

    总司令热泪盈眶,他望着欢腾的人群,心中感慨万千,朝着人群挥手致意,用哽咽的声音喊着:“红军胜利会师万岁……” 他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充满了力量,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陈赓见到一身破烂皮袄、满脸胡须的总司令时,心中一阵酸楚。

    他看着眼前这位历经沧桑却依然坚定的领袖,心中满是敬佩和心疼。

    敬礼之后,喉咙哽咽,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总司令也禁不住热泪盈眶,他拍了拍陈赓的肩膀,千言万语都在这无声的动作中传递。

     就在这一片欢腾的海洋中,危险却如幽灵般悄然降临。

    一位小红军宛如一颗闪耀的红星,正在会宁街上刷贴着标语,他全神贯注地工作着,脸上绽放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突然,天空中传来一阵嗡嗡声,如恶魔的咆哮,国民党的飞机再次如恶鹰般扑来轰炸。

    小红军听到声音,心中猛地一惊,他抬头望去,只见几架敌机如狰狞的巨兽,张牙舞爪地朝着会宁城袭来。

    他环顾四周,发现街上不满三岁的魏煜宛如一只天真无邪的小绵羊,正在无忧无虑地玩耍,对即将到来的危险浑然不觉。

    小红军没有丝毫犹豫,如离弦之箭般奋不顾身地扑到他身上,用自己的身躯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护盾,将他紧紧护在身下。

    炸弹如雨点般接二连三地落下,爆炸声如惊雷般震耳欲聋,尘土如滚滚浓烟般飞扬。

    魏煜在小红军的保护下,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