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尴尬的事
关灯
小
中
大
,并不希望刘适纠结。
一提起糖,刘适可见高兴,忙不迭点头,“吃过了,好吃!” 卫长公主突然想起什么,打量刘徽问:“阿徽,你是不是要换牙了?” 刘徽…… 确实已经换牙的刘徽,之前刚决定以后少说话,说话漏风什么的,完全不想张口。
卫长公主刚问,霍去病低下头先笑了,收获刘徽一记警告的眼神。
她换牙的事,就霍去病知道。
这下卫子夫坐不住了,上前查看问:“换牙了吗?换了几颗?” 刘徽的牙齿瞬间成为卫子夫最关注的对象,刘徽完全不想提,谁能想到她的第一颗牙会是在外头换的呢,啃着骨头掉出一颗牙,很尴尬的。
不巧的还是刚好让霍去病看了一个正着! 算了算了,她自小到大所有的糗事就没有瞒过霍去病的时候,她别想在霍去病面前有什么脸。
不就是换牙吗?当年霍去病不也换? 她也没少在霍去病换牙的时候看霍去病的笑话。
许她看霍去病的笑话,也是要许霍去病看她的笑话。
刘徽便这样宽慰自己。
回了长安,别管霍去病和刘徽要做的事都很多。
饶是刘彻不是周扒皮,回来还放他们松快松快,没让他们把最近的事一五一十疏理清楚,该增该补的,一样都不许落。
回来的第二天,刘徽就不得不把这些日子做下的事一样一样跟刘彻解释清楚。
当然不可能只是刘彻一个人听。
主父偃,东方朔,公孙弘,那都在。
刘徽提及各地的盐都已经开发出来,想打她盐田主意的,名单在这儿。
东方朔小声道:“最近长安有不少关于公主的流言蜚语,都在指责公主把盐价降得太低,让他们生意都没法儿做。
” 耷拉眼皮,刘徽问:“哦,锅卖贵,造纸术卖得太贵他们嫌,现在我把盐价降下来,他们又不乐意。
怎么不管我做什么,他们都有意见?” 引得一干人侧目,这其中的道理刘徽怎么可能会是不懂,无非有意问出这样的问题,引人深思。
“盐价,造纸术,关乎民生之大事,定什么样的价格,他们说了不算,东西在谁手里谁说了算。
原来他们是一边给我去信,想让我把盐直供给他们,好让他们分盐利,一边在长安说我不是?”刘徽似是才知道有人在背后说三道四,让她不痛快! 东方朔……公主,这些话你确定是今天才知道?而不是早有耳闻? 咱们不带这样的。
要把仇恨都拉到他身上吗? 东方朔无声询问。
刘徽没有给东方朔以回应,“以前因为造纸术的事告过我状的人,我说过的,以后无论我做什么的生意都没他们的份。
” 这句话,其实未必见得有多少人当回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毕竟,太多的人相信,刘徽绝不可能一直有好运气,每回都能做出他们想要的好东西。
刘徽也明白,太多的人并不相信她。
没关系,刘徽会用实力向他们证明,她放出去的话,都会做到。
“那这盐价?”公孙弘小声询问。
“就按现在的价格,谁要是敢卖高,我又不是只把生意给一家。
但凡敢阳奉阴违,企图瞒天过海,我的生意再不会让他们参与。
”刘徽是不可能把盐价提上去的。
开玩笑,她让人辛苦想出改进制盐的办法,目的只有一个,让大汉的子民可以吃上盐,想吃多少吃多少,虽然吃多了对身体也不好。
反正,东西可以多得没地儿放,绝不能缺。
那端的主父偃提道:“就如同公主在淮南国内,选定三家盐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再有朝廷出面监管,以保证盐价。
” 作为一个去过淮南国,接手刘徽处理后的淮南国境内诸事的人,主父偃再看刘徽的眼神,完全不一样。
多了几分发自内心佩服。
“不错。
为了免去一些麻烦,我还让桑家出面。
”刘徽提一句,为了让大汉以最快的速度供民以平价盐,就得借商人的势。
桑家,桑弘禄确实是一个经商奇才,刘徽提出的各种新奇点子,他都很好贯彻执行。
提起桑家,公孙弘道:“商人逐利,如果让桑家一个人掌握全国的盐业,会不会留有余患?” 这个问题,刘徽道:“盐在我手里。
将来有一天朝廷会收回,桑家,我能把生意交给他们来做,也可以随时都收回来。
暂时需要桑家相助,不宜换人。
铺摊至全国,让别人贸然插手,极有可能适得其反。
“等桑家把盐落实到各州县,确保每个地方都有平价盐时,我会安排所有盐商跟我碰个面。
” 为何而碰面,那就不用细说解释。
既然商人逐利,刘徽手里握着盐,没有她给盐,怎么可能会有平价盐? 是以,桑家趁此机会可以大赚一笔。
以后的钱,不能让桑家一个人赚。
公孙弘是这个意思,刘徽同样也是这个意思。
公孙弘原本有些担心,或许,可能刘徽一时没有考虑到影响,以为最难对付的是之前想坑她的世族大家们。
其实商人同样也会为了那点利诸多谋算。
刘徽明显早有准备,不过是因为此时的她需要用到桑弘禄,而且连后续如何解决桑家的问题都想到,这才会放任之。
“其实,也可以用盐对付匈奴。
”刘徽还想到另一桩事。
盐,刘徽坚信匈奴那儿定然没有发现一个又一个的盐湖,甚至他们的盐只会比大汉更少。
是以,盐也可以作为一项利器。
“等你舅舅回来,你跟你舅舅建议。
”听刘徽无时无刻不在考虑如何对付匈奴,刘彻心情极好。
没错,要的正是这样的态度,灭匈奴,不计一切! 刘徽又提起书阁和学校的事,不出意外引得一众人侧目。
什么书阁?什么学校?刘徽想干什么? 霍去病适时在旁边轻咳一声问:“我们是不是该去上林苑?” 正竖起耳朵等刘徽下文的人,一听霍去病的话,若有所悟,不方便让他们知道? 喜欢穿成刘彻和卫子夫的女儿怎么办请大家收藏:()穿成刘彻和卫子夫的女儿怎么办
一提起糖,刘适可见高兴,忙不迭点头,“吃过了,好吃!” 卫长公主突然想起什么,打量刘徽问:“阿徽,你是不是要换牙了?” 刘徽…… 确实已经换牙的刘徽,之前刚决定以后少说话,说话漏风什么的,完全不想张口。
卫长公主刚问,霍去病低下头先笑了,收获刘徽一记警告的眼神。
她换牙的事,就霍去病知道。
这下卫子夫坐不住了,上前查看问:“换牙了吗?换了几颗?” 刘徽的牙齿瞬间成为卫子夫最关注的对象,刘徽完全不想提,谁能想到她的第一颗牙会是在外头换的呢,啃着骨头掉出一颗牙,很尴尬的。
不巧的还是刚好让霍去病看了一个正着! 算了算了,她自小到大所有的糗事就没有瞒过霍去病的时候,她别想在霍去病面前有什么脸。
不就是换牙吗?当年霍去病不也换? 她也没少在霍去病换牙的时候看霍去病的笑话。
许她看霍去病的笑话,也是要许霍去病看她的笑话。
刘徽便这样宽慰自己。
回了长安,别管霍去病和刘徽要做的事都很多。
饶是刘彻不是周扒皮,回来还放他们松快松快,没让他们把最近的事一五一十疏理清楚,该增该补的,一样都不许落。
回来的第二天,刘徽就不得不把这些日子做下的事一样一样跟刘彻解释清楚。
当然不可能只是刘彻一个人听。
主父偃,东方朔,公孙弘,那都在。
刘徽提及各地的盐都已经开发出来,想打她盐田主意的,名单在这儿。
东方朔小声道:“最近长安有不少关于公主的流言蜚语,都在指责公主把盐价降得太低,让他们生意都没法儿做。
” 耷拉眼皮,刘徽问:“哦,锅卖贵,造纸术卖得太贵他们嫌,现在我把盐价降下来,他们又不乐意。
怎么不管我做什么,他们都有意见?” 引得一干人侧目,这其中的道理刘徽怎么可能会是不懂,无非有意问出这样的问题,引人深思。
“盐价,造纸术,关乎民生之大事,定什么样的价格,他们说了不算,东西在谁手里谁说了算。
原来他们是一边给我去信,想让我把盐直供给他们,好让他们分盐利,一边在长安说我不是?”刘徽似是才知道有人在背后说三道四,让她不痛快! 东方朔……公主,这些话你确定是今天才知道?而不是早有耳闻? 咱们不带这样的。
要把仇恨都拉到他身上吗? 东方朔无声询问。
刘徽没有给东方朔以回应,“以前因为造纸术的事告过我状的人,我说过的,以后无论我做什么的生意都没他们的份。
” 这句话,其实未必见得有多少人当回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毕竟,太多的人相信,刘徽绝不可能一直有好运气,每回都能做出他们想要的好东西。
刘徽也明白,太多的人并不相信她。
没关系,刘徽会用实力向他们证明,她放出去的话,都会做到。
“那这盐价?”公孙弘小声询问。
“就按现在的价格,谁要是敢卖高,我又不是只把生意给一家。
但凡敢阳奉阴违,企图瞒天过海,我的生意再不会让他们参与。
”刘徽是不可能把盐价提上去的。
开玩笑,她让人辛苦想出改进制盐的办法,目的只有一个,让大汉的子民可以吃上盐,想吃多少吃多少,虽然吃多了对身体也不好。
反正,东西可以多得没地儿放,绝不能缺。
那端的主父偃提道:“就如同公主在淮南国内,选定三家盐商,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再有朝廷出面监管,以保证盐价。
” 作为一个去过淮南国,接手刘徽处理后的淮南国境内诸事的人,主父偃再看刘徽的眼神,完全不一样。
多了几分发自内心佩服。
“不错。
为了免去一些麻烦,我还让桑家出面。
”刘徽提一句,为了让大汉以最快的速度供民以平价盐,就得借商人的势。
桑家,桑弘禄确实是一个经商奇才,刘徽提出的各种新奇点子,他都很好贯彻执行。
提起桑家,公孙弘道:“商人逐利,如果让桑家一个人掌握全国的盐业,会不会留有余患?” 这个问题,刘徽道:“盐在我手里。
将来有一天朝廷会收回,桑家,我能把生意交给他们来做,也可以随时都收回来。
暂时需要桑家相助,不宜换人。
铺摊至全国,让别人贸然插手,极有可能适得其反。
“等桑家把盐落实到各州县,确保每个地方都有平价盐时,我会安排所有盐商跟我碰个面。
” 为何而碰面,那就不用细说解释。
既然商人逐利,刘徽手里握着盐,没有她给盐,怎么可能会有平价盐? 是以,桑家趁此机会可以大赚一笔。
以后的钱,不能让桑家一个人赚。
公孙弘是这个意思,刘徽同样也是这个意思。
公孙弘原本有些担心,或许,可能刘徽一时没有考虑到影响,以为最难对付的是之前想坑她的世族大家们。
其实商人同样也会为了那点利诸多谋算。
刘徽明显早有准备,不过是因为此时的她需要用到桑弘禄,而且连后续如何解决桑家的问题都想到,这才会放任之。
“其实,也可以用盐对付匈奴。
”刘徽还想到另一桩事。
盐,刘徽坚信匈奴那儿定然没有发现一个又一个的盐湖,甚至他们的盐只会比大汉更少。
是以,盐也可以作为一项利器。
“等你舅舅回来,你跟你舅舅建议。
”听刘徽无时无刻不在考虑如何对付匈奴,刘彻心情极好。
没错,要的正是这样的态度,灭匈奴,不计一切! 刘徽又提起书阁和学校的事,不出意外引得一众人侧目。
什么书阁?什么学校?刘徽想干什么? 霍去病适时在旁边轻咳一声问:“我们是不是该去上林苑?” 正竖起耳朵等刘徽下文的人,一听霍去病的话,若有所悟,不方便让他们知道? 喜欢穿成刘彻和卫子夫的女儿怎么办请大家收藏:()穿成刘彻和卫子夫的女儿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