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关灯
    那一团从虚空中飞来的绿光直奔苏娇杨的脑门,就仿佛是进度条一样,从苏娇杨的发际线开始,一点一点向下推移,直到苏娇杨被从头到脚绿了一遍,任务面板上才弹出了所谓的支线任务。

     与原先的任务面板并没有太大变化,只不过是任务内容变得更详细了些,诸如此刻才新出现的第一条支线任务将现有火车提速三倍,设计出单日运载量三亿人的列车组。

     苏娇杨提笔在纸上飞快地列了一行算式,计算完成后,她松了一口气。

     这个任务还是能完成的,只不过需要费点工夫而已。

     为了完成第一个支线任务,苏娇杨特意去图书馆找了很多与轨道交通设计相关的资料,并且将‘轨道交通研究组’定为国重的第二个已经确定的课题组,第一个课题组为‘数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组’。

     除了这两个课题组之外,苏娇杨还打算成立‘数学地质研究组’以及‘数学经济学研究组’。

     这四个研究组都是有研究基础的,跟着苏娇杨做本科设计的那些学生留下来之后,可以直接入组开展研究工作,她不用担心人手问题。

     只不过偌大一个由教育部批准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如果仅有这四个研究组,成员也不到四十个,那实在有些寒碜,苏娇杨就动了人才招聘的心思。

     国家重点实验室虽然依附于学校,但性质却是与学校相仿的,可以独立培养研究型人员。

     苏娇杨打算将所有入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人都按照副研究员对待,等做出科研成果,拥有独自开展创新型科学研究的能力之后,再升职为正研究员,由其单独带领一个研究团队开展研究。

     而且,苏娇杨并不准备招聘太多人。

     人多之后,难免会出现鱼目混杂的情况,不便于管理,不如从小处着手,将‘蛋糕’一点一点做大。

     作者有话要说:  抱歉,导师临时通知要加班,十一点才回到住的地方,困得实在写不下去了,明天周六,我睡个懒觉,早晨起来补。

     第45章求之不得 国重组建初期,各种事情都需要苏娇杨来亲力亲为,尤其是行政方面的事情,各种各样的表格和申请书填到手软……苏娇杨苦不堪言。

     好在那些跟着她做本科论文的学生已经全部上手,虽说数学功底还有些差,但苏娇杨对他们的规划也不是纯粹的理论数学研究,他们那点数学功底用来做应用数学还是可以的。

     有了这些学生的加入,苏娇杨在国重发展初期确立下来的四个研究组总算步履蹒跚地站了起来。

     苏娇杨自个儿已经忙得脚打后脑勺了,没想到国防科大还给她找了一个事儿。

     经过建国三十年的积淀,华国积极融入国际世界,总算搭上了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车,准备于来年六月前往‘靠小球转动大球’的美国参赛。

     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