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关灯
小
中
大
只是这日她们出府的时辰尚早,离用午膳的时辰还差了许久,她便不得不暂抑了腹中的馋虫,随着大嫂嫂一同先去别处收账。
沈西泠的产业十分丰裕,从酒楼医馆到茶果田庄皆有所涉猎,尤其名下还有一座盐庄,进项据说更是多得令人咋舌。
只是因她本是大梁人,那些生意自然多在江左,直到五年前她嫁进国公府后才陆续将生意搬到江北,怡楼也是自那时起才开始办的。
如今这上京城中,除了怡楼,还有一个名作金玉堂的首饰铺子是个大进项,沈西泠今日出门,便是要去金玉堂瞧上一瞧。
马车中,秦氏笑道:“嫂嫂嫁进门后不是便懒得再打理生意了?盐庄田产之类进项多的生意,听说现在都是大哥手底下的管事在替嫂嫂忙活,怎么今日竟这样勤勉,还亲自出门收账?” 众所周知,五年前沈西泠嫁进国公府时带了一笔数目惊人的嫁妆,而自她进门后,她那些来钱的买卖便大多交给了国公府来打理,因着这番缘由,上京城的贵妇人和贵女们虽一向心里头嫉妒她,但也能为她和顾居寒的这桩婚姻寻个合理的由头:这顾家虽是大魏显赫高门,但像这样上了年头的勋爵人家,又难免在银钱上左支右绌,顾居寒娶了这沈西泠、又在婚后接管了她的生意,想来便不单单是看上了此女的美貌,也是图她的钱财罢。
由是这么一琢磨,方觉心中熨帖了许多、安慰了许多。
“不过是闷着无聊找点闲事儿做罢了,”沈西泠笑了笑,又各瞧了弟妹和小姑一眼,说,“你们既然陪着我来,便都去挑上几个首饰戴着玩儿吧。
” 顾婧琪甜甜地朝长嫂道了谢,又说:“金玉堂的首饰虽然漂亮,要我说却不如怡楼的糕招人喜欢,嫂嫂与其给我钗环,还不如让我今日去将怡楼的糕尝个遍呢。
” 这话一出,自然将两位嫂嫂都逗乐了,车厢中欢声笑语无数。
第6章路遇(2) 车外,挽朱和其他的丫头小厮们一起跟在车外随行,听着车内欢声笑语,心里头却有些犯嘀咕。
自前几日在望园里她对沈西泠说她能打探到那位大梁使君的行踪,夫人便对此事上了心,次日便单独将她叫到房里,叫她悄悄去打听,这事儿连连紫都瞒着。
她跟着她们夫人也有五年了,多少也算熟悉她的性子,一贯是对什么事儿都不大上心的,怎么如今对那大梁使君却如此…… 挽朱想不通。
不过夫人既然吩咐了,她自然便要办好这个差事。
使君所居的那处别府,所用的仆役除了他们从大梁带来的,其余的都是宫里头支过去的。
其中一个丫头,是他们国公府账房的妻妹,有了这层关系许多事情便好办了。
只是这婢女虽然在使君府里伺候,但却靠不到近前,并不大能打听到使君的事儿,再则那位使君自打来了大魏便深居简出不怎么出门,这便又有些不大好办了。
可巧,昨儿听闻今日宫里头请使君大人进宫,从他府里进宫必然要经过建安大街,而从国公府到金玉堂必然也要经过建安大街。
夫人今日忽然要去金玉堂收账,其实正是因为这个缘由。
挽朱迷迷糊糊地想,她虽晓得今日使君要进宫,但他何时从府上动身却不好打听,自然便不晓得能不能在建安大街上遇着;纵然真在街上遇着了,双方都坐在马车上,又怎能见得到面呢?纵然真的是天下
沈西泠的产业十分丰裕,从酒楼医馆到茶果田庄皆有所涉猎,尤其名下还有一座盐庄,进项据说更是多得令人咋舌。
只是因她本是大梁人,那些生意自然多在江左,直到五年前她嫁进国公府后才陆续将生意搬到江北,怡楼也是自那时起才开始办的。
如今这上京城中,除了怡楼,还有一个名作金玉堂的首饰铺子是个大进项,沈西泠今日出门,便是要去金玉堂瞧上一瞧。
马车中,秦氏笑道:“嫂嫂嫁进门后不是便懒得再打理生意了?盐庄田产之类进项多的生意,听说现在都是大哥手底下的管事在替嫂嫂忙活,怎么今日竟这样勤勉,还亲自出门收账?” 众所周知,五年前沈西泠嫁进国公府时带了一笔数目惊人的嫁妆,而自她进门后,她那些来钱的买卖便大多交给了国公府来打理,因着这番缘由,上京城的贵妇人和贵女们虽一向心里头嫉妒她,但也能为她和顾居寒的这桩婚姻寻个合理的由头:这顾家虽是大魏显赫高门,但像这样上了年头的勋爵人家,又难免在银钱上左支右绌,顾居寒娶了这沈西泠、又在婚后接管了她的生意,想来便不单单是看上了此女的美貌,也是图她的钱财罢。
由是这么一琢磨,方觉心中熨帖了许多、安慰了许多。
“不过是闷着无聊找点闲事儿做罢了,”沈西泠笑了笑,又各瞧了弟妹和小姑一眼,说,“你们既然陪着我来,便都去挑上几个首饰戴着玩儿吧。
” 顾婧琪甜甜地朝长嫂道了谢,又说:“金玉堂的首饰虽然漂亮,要我说却不如怡楼的糕招人喜欢,嫂嫂与其给我钗环,还不如让我今日去将怡楼的糕尝个遍呢。
” 这话一出,自然将两位嫂嫂都逗乐了,车厢中欢声笑语无数。
第6章路遇(2) 车外,挽朱和其他的丫头小厮们一起跟在车外随行,听着车内欢声笑语,心里头却有些犯嘀咕。
自前几日在望园里她对沈西泠说她能打探到那位大梁使君的行踪,夫人便对此事上了心,次日便单独将她叫到房里,叫她悄悄去打听,这事儿连连紫都瞒着。
她跟着她们夫人也有五年了,多少也算熟悉她的性子,一贯是对什么事儿都不大上心的,怎么如今对那大梁使君却如此…… 挽朱想不通。
不过夫人既然吩咐了,她自然便要办好这个差事。
使君所居的那处别府,所用的仆役除了他们从大梁带来的,其余的都是宫里头支过去的。
其中一个丫头,是他们国公府账房的妻妹,有了这层关系许多事情便好办了。
只是这婢女虽然在使君府里伺候,但却靠不到近前,并不大能打听到使君的事儿,再则那位使君自打来了大魏便深居简出不怎么出门,这便又有些不大好办了。
可巧,昨儿听闻今日宫里头请使君大人进宫,从他府里进宫必然要经过建安大街,而从国公府到金玉堂必然也要经过建安大街。
夫人今日忽然要去金玉堂收账,其实正是因为这个缘由。
挽朱迷迷糊糊地想,她虽晓得今日使君要进宫,但他何时从府上动身却不好打听,自然便不晓得能不能在建安大街上遇着;纵然真在街上遇着了,双方都坐在马车上,又怎能见得到面呢?纵然真的是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