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关灯
     三兄弟里,无外乎元振业还要成器些,老太太也倚重,但凡有甚么好事,最先想到的也是二房。

    对外当家的是元振业,对内作主的,当然就是李佩英。

     成亲第三天,老太太就大方地把家里的钥匙对牌交了出来,李佩英到底是新媳妇,受宠若惊,为此还高兴了好一阵。

    总觉得婆婆待她不同,丈夫更是一万个贴心,母亲选的夫家,果然是极好的。

     只不过,大家族的事情,往往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简单。

    许多内宅门道,李佩英往日都没觉出来,聪明如她,也是近一两年才把婆婆的心思摸透。

     甚么看重,甚么信任,都是假的,只有利益才是真的。

    家里的担子,一旦沾上,就别想推诿。

    花钱的地方那样多,进钱的地方却一日比一日少,李佩英看着乱麻一般的账册,急得嘴角燎泡。

     最穷的时候,年夜饭上连给老太太买鳆鱼的钱都拿不出来。

    那时候元振业也才刚授官,光靠清水衙门里那点子俸禄能成甚么事?加上李佩英刚生老大元暮华,正是用钱之际,实在逼得没办法了,只好去求元振文夫妻,想从他们手里匀几贯钱使使。

     三房那时候还是元暮江的生母曾氏当家,李佩英拉下脸面求到她跟前,钱没借到,反受了一肚子气。

    他们都不信她没钱,是啊,威风凛凛的当家太太,怎么会连买几斤鳆鱼的小钱都没有呢?说出去不会有人信的,他们只会觉得是她中饱私囊,贪了官中的银两。

     李佩英有苦难言。

     好容易等到出月子,又去寿春堂给老太太请安,把家里的境况简要提了提,想请老太太开恩,看今年能不能不下江南采买海货,或者不买那么大的,买个十头鳆的做做样子算了。

     老太太出身高贵,又上了年纪,哪里还愿意吃苦。

    嘴上虽然应了,说大鱼大肉吃着腻,换些鲜嫩的瓜菜正好,可看李佩英的眼神却变了几变。

     其他人家,若遇这样的难处,多半都是瞒着上人,儿子媳妇勒紧裤腰带也要挤出钱来孝顺二老。

    李佩英把事情捅到老太太跟前,就是不孝,就是没有尽到子女本分。

    话说透了,老太太难做人,就会在心里记儿子媳妇的账。

    以后见面再怎样装和气,彼此心里却都明白早年间结了仇的。

     最后,鳆鱼当然还是照买不误,甚至比往年个头更大,更珍贵,把一只金项圈抵了换来的钱。

    李佩英的嫁妆,从这一回开了例,后面陆陆续续,又不知赔进去多少。

     如今实在是赔不起了。

    要单只三房两个吃闲饭的也就罢了,偏大房又跑回来凑热闹,元振献两口子拖家带口住进东北角上的莲香院也有小半个月了,日费供给,不说拿出钱来办交代,竟连一句半句体恤二房辛苦的话也不曾有。

     说起这个,李佩英更要发牢骚。

    大房夫妻,对外夸下多少海口,恨不得把自家有钱刻在脑门上。

    可他们带回来的东西,却瞒不过李佩英。

     孝敬老太太的那几件前朝古玩,许还值几个钱,贪图三房的儿子,所以在况遗怜和元暮江身上也出了点血。

     轮到二房,那可就难看了。

    给的东西少不说,档次还参差不齐。

    三个少爷送两方砚,元暮华年长,不跟两个弟弟抢,元暮衡和元暮嵩却都只看得上其中一方琅琊紫金砚。

    兄弟俩为这点子东西争了大半宿,第二天赌气,连话也不说。

     这就是所谓长兄长嫂办出来的事,李佩英气得半夜胸口痛。

    大房回京省亲,她可是忙前忙后,既出钱,又出力,立下大功一件的。

    可大房又是怎么对她的呢?太不把人当回事了,实在可气。

     当时筹谋着分家,忍了下来,这两天,李佩英才腾出空来,把陈凤萍送她的那两匹发了霉的石榴红绫绞了个稀碎。

    一堆破烂货,当谁没有似的,她才不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