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关灯
小
中
大
老太太又问:“照你看,那姜家就跟冯家定下了?也不尽然罢。
冯七虽是幼子,可翰林夫妇却最是疼爱,留着尚公主、郡主不好?非要跟一些不知名姓的人家搅和在一起?孙惠安两口子得陇望蜀,竟连这一点自知之明也没有,真不怕闹笑话!” 孙惠安就是姜家大娘子孙夫人的闺名,论起来,她还是老太太娘家的远亲,按辈分,要尊称老太太一声表姑妈。
被沾亲带故的人家摆了一道,要比素无往来的更加丢人,所以老太太才会盘根问底,才会紧抓不放。
“媳妇瞧着,今日之事,冯家未必知情。
毕竟马球会上,冯七原是看客,不上场的,偏是小五求爷爷告奶奶似的求他,他才陪着四姑娘玩了玩。
两个年轻人投缘,也不一定有关情爱,没什么紧要的,还是大人间的机锋有意思。
孙夫人明显看不上暮江,这倒也罢了,偏四姑娘的姨娘又一心只想把女儿嫁到小富之家,这一妻一妾,对待儿女亲事的看法截然不同,您说,姜家老爷会听信哪一个?” 诚如老太太所说,冯家累世清贵,姑娘少爷都当人中龙凤一般养大,从来只有高嫁高娶,没有自轻自贱的。
姜家若真心想攀附,只怕是难,霍祎那一关先就过不去。
“媳妇同翰林夫人虽不过几面之缘,但听她说话,就知是个眼光高的,事关儿女终身,她只怕更要贵中选贵。
姜家的女孩子,好是好,到底府门低。
冯家若真肯放着金尊玉贵的宗室女不要,转头聘小户女为媳,那才值得高看呢。
” 老太太冷哼道:“拜高踩低,时人通病,冯翰林夫妻两个要真那样清高,只怕早就遭人排挤,不知在哪个犄角旮旯里苦熬度日呢,能有现在的无上荣宠?逢场作戏,结党营私,官场上的腌臜事,多了去了,不过是花花轿子众人抬,没人敢声张罢了。
” 遗怜听得莞尔:“您啊,有时候真跟小孩似的。
骂骂这个,再骂骂那个,心里的气也就顺了。
” 老太太单手摩挲着一串佛珠,没撑住也笑了:“光顾着骂姜家、霍家,还把小五这个混账给忘了。
老三家的,你把他找回来,我再骂骂,出出气。
真跟他老子一样,百事不成,我非得骂醒他不可!” 这就是纯粹的玩笑话了,遗怜并不当一回事,只讨教道:“您言重了,小五这一阵,读书还是上心的,比先前总要进益。
等有了功名,姜家那头,高低要给个痛快话,您说呢?” 老太太合上眼,再提起姜家,就要轻慢许多:“他们好吊人胃口,凭他们吊去!日后那家里要再来人,不必给他们好脸色!” 这样一弄,元暮江的亲事就更没着落了。
遗怜在心里微微叹气,错过这一个,未知下一个还能不能像这样走运。
姜兰则不说别的,教养容貌绝对挑不出毛病,性子又敞亮,夫妻相处,肯定有一说一,不用费心猜忌。
这对元暮江那种三棍子打不出一个闷屁的人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念及此,遗怜还是有些放不下姜家姑娘,回到清平居,又派人出去打听姜家、冯家的动静,尤其姜家。
她要弄清楚,这门亲是不是真的没戏了。
另外一头,姜家对这门亲也是众说纷纭。
孙夫人亲生的哥儿姐儿都没有养大,姜家那一堆孩子里,她对兰则还算上心。
也是这姑娘自身讨喜,又孝顺贴心,孙惠安过四十岁生辰那年,就把兰则记到了自己名下。
她二人间,是有母女之情的。
兰则这一回选夫,孙惠安就当着刘姨娘母女许了诺,要她放开手脚去挑,自己会替她作主。
兰则说不喜欢元家五少爷,孙惠安也不恼,只用指尖轻轻点了点女孩儿的眉心,叹气道:“你啊,又耍小孩儿脾气。
” 本来当家太太跟少爷姑娘们说话,姨娘们是不好插嘴的,那天刘姨娘却有些为母情急。
一听兰则说元暮江这不好、那不好,她就满口回护道:“五少爷还年轻,又生得风流倜傥,正是要性子沉稳些才好。
这样的人没多少花花心肠,过起日子来安稳
冯七虽是幼子,可翰林夫妇却最是疼爱,留着尚公主、郡主不好?非要跟一些不知名姓的人家搅和在一起?孙惠安两口子得陇望蜀,竟连这一点自知之明也没有,真不怕闹笑话!” 孙惠安就是姜家大娘子孙夫人的闺名,论起来,她还是老太太娘家的远亲,按辈分,要尊称老太太一声表姑妈。
被沾亲带故的人家摆了一道,要比素无往来的更加丢人,所以老太太才会盘根问底,才会紧抓不放。
“媳妇瞧着,今日之事,冯家未必知情。
毕竟马球会上,冯七原是看客,不上场的,偏是小五求爷爷告奶奶似的求他,他才陪着四姑娘玩了玩。
两个年轻人投缘,也不一定有关情爱,没什么紧要的,还是大人间的机锋有意思。
孙夫人明显看不上暮江,这倒也罢了,偏四姑娘的姨娘又一心只想把女儿嫁到小富之家,这一妻一妾,对待儿女亲事的看法截然不同,您说,姜家老爷会听信哪一个?” 诚如老太太所说,冯家累世清贵,姑娘少爷都当人中龙凤一般养大,从来只有高嫁高娶,没有自轻自贱的。
姜家若真心想攀附,只怕是难,霍祎那一关先就过不去。
“媳妇同翰林夫人虽不过几面之缘,但听她说话,就知是个眼光高的,事关儿女终身,她只怕更要贵中选贵。
姜家的女孩子,好是好,到底府门低。
冯家若真肯放着金尊玉贵的宗室女不要,转头聘小户女为媳,那才值得高看呢。
” 老太太冷哼道:“拜高踩低,时人通病,冯翰林夫妻两个要真那样清高,只怕早就遭人排挤,不知在哪个犄角旮旯里苦熬度日呢,能有现在的无上荣宠?逢场作戏,结党营私,官场上的腌臜事,多了去了,不过是花花轿子众人抬,没人敢声张罢了。
” 遗怜听得莞尔:“您啊,有时候真跟小孩似的。
骂骂这个,再骂骂那个,心里的气也就顺了。
” 老太太单手摩挲着一串佛珠,没撑住也笑了:“光顾着骂姜家、霍家,还把小五这个混账给忘了。
老三家的,你把他找回来,我再骂骂,出出气。
真跟他老子一样,百事不成,我非得骂醒他不可!” 这就是纯粹的玩笑话了,遗怜并不当一回事,只讨教道:“您言重了,小五这一阵,读书还是上心的,比先前总要进益。
等有了功名,姜家那头,高低要给个痛快话,您说呢?” 老太太合上眼,再提起姜家,就要轻慢许多:“他们好吊人胃口,凭他们吊去!日后那家里要再来人,不必给他们好脸色!” 这样一弄,元暮江的亲事就更没着落了。
遗怜在心里微微叹气,错过这一个,未知下一个还能不能像这样走运。
姜兰则不说别的,教养容貌绝对挑不出毛病,性子又敞亮,夫妻相处,肯定有一说一,不用费心猜忌。
这对元暮江那种三棍子打不出一个闷屁的人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念及此,遗怜还是有些放不下姜家姑娘,回到清平居,又派人出去打听姜家、冯家的动静,尤其姜家。
她要弄清楚,这门亲是不是真的没戏了。
另外一头,姜家对这门亲也是众说纷纭。
孙夫人亲生的哥儿姐儿都没有养大,姜家那一堆孩子里,她对兰则还算上心。
也是这姑娘自身讨喜,又孝顺贴心,孙惠安过四十岁生辰那年,就把兰则记到了自己名下。
她二人间,是有母女之情的。
兰则这一回选夫,孙惠安就当着刘姨娘母女许了诺,要她放开手脚去挑,自己会替她作主。
兰则说不喜欢元家五少爷,孙惠安也不恼,只用指尖轻轻点了点女孩儿的眉心,叹气道:“你啊,又耍小孩儿脾气。
” 本来当家太太跟少爷姑娘们说话,姨娘们是不好插嘴的,那天刘姨娘却有些为母情急。
一听兰则说元暮江这不好、那不好,她就满口回护道:“五少爷还年轻,又生得风流倜傥,正是要性子沉稳些才好。
这样的人没多少花花心肠,过起日子来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