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关灯
    薛孝通是本朝书法大家,因他为人自律,从不与人题字,这样一卷《南华经》,几乎是有价无市求无可求。

    顾沅摇头道:“这东西太贵重,臣不能收。

    ”她见皇帝笑脸上泛起失望,不由自主地又放缓了语气,“不然这样,就算是臣从陛下这里借来一观吧,过几日,臣再原物璧还。

    ” “也好,”皇帝松了一口气,“那你另寻一样赏物。

    ” “臣这里实在没什么要赏的。

    ”顾沅想了想,“臣能不能替别人向陛下请一样恩典?” “旁人?”皇帝讶然一笑,“什么恩典?” “便是与臣同来的女史李婉娘,”顾沅道,“陛下可否赏她一个差使?” 李婉娘不是顾沅,皇帝没法心无芥蒂地让她留在身边,她略一踌躇,抬眼看向顾沅:“魏逢春与朕提过,如今御前没有空缺你看呢?” “魏总管对臣也是这样讲。

    ”顾沅静静与皇帝对视,“但他忘了,如今御前女官里,其实尚有一位空缺。

    ” 她语气极笃定,皇帝心里泛起不祥,却又不得不顺着她的话问下去:“哪一个?” “允娘腊月便要出宫,臣虽然暂时接手她的差使,可最多明年恩科前,便也要离宫,这个差使给她,不正是两全其美么?” 皇帝无声无息地攥紧了手里的《南华经》,她抬起眼睛,眼前顾沅神色平静无波,眼神清澈坦然,仿佛说的是再寻常不过的一件事,原来伤心难过到了极点,竟会连一丝怒气都生不出来,胸口只剩下冷冰冰空荡荡的一块,皇帝扯了扯唇角,在茫然中听见自己平静的声音:“如尔所愿。

    ” 第35章 看着顾沅波澜不惊地退出殿去,皇帝倒在榻上,心里仿佛被挖去了一大块,空荡荡的。

    她举起手,赫然发现那卷《南华经》还在手里,薄薄的绢册被自己攥得变了形,封皮上的“臣薛孝通恭进”的字样也皱了起来。

     昨天顾沅的背书启发了皇帝,总避着朝臣并不是个办法,顾沅的文才并不比鸾仪科诸人差,倘若能因此得朝臣青眼,日后封妃立后,是不是也能容易些呢? 薛孝通是皇帝的启蒙师傅,闻名天下的大儒。

    虽然薛孝通对议礼的事反对最力,在御前和皇帝吵得天翻地覆,但皇帝却知道他是位纯粹的正人君子,凡事遵循公心,面上严肃,内里心肠却是最和软的一个。

    薛孝通爱才,顾沅抄过他的时文集子,再临他的字帖,便是暗地里有了半分师生之谊,到时自己再陪着顾沅上门求教,总不会被扫地出门。

     然而这样的苦心,其实不过是一场笑话。

    皇帝抬起手,在虚空里写了个“顾”字,又颓然地放下了手。

    那一日的担忧如今成了真,顾沅呆在她身边,心里却只念念不忘地想着要离开,那让自己心头暗自雀跃的相处,在顾沅看来不过是和其他宫人一样的寻常差使,即使她再怎么处心积虑地讨好也无济于事她不喜欢她,她给予的一切仿佛都是她的负担,她除了如她所愿,不再纠缠,还能再做什么呢? 就算是九重至尊,能做到的事也有限,皇帝心底满是无能为力的挫败,然而又无可奈何。

    自制太过成了习惯的人,于儿女情长上总会比旁人逊色些,皇帝既学不会像遂王那样唇舌灵便花言巧语,也做不到裕王想要就夺到手里的横蛮无忌,她只会尽自己所能地把自己能给的东西给出去,期望能换来顾沅一个心甘情愿,顾沅对她给的东西泾渭分明地冷淡,她就束手无策了。

     一念至此,皇帝心痛如割。

    这里是她曾听着她的声音入睡的地方,曾经的甜蜜如今仿佛成了毒药,抹在心口能让人痛彻心肺。

    皇帝一刻也没法再待下去,索性起身传司衣进殿更换朝服,起驾去昭仁殿处理朝务。

     皇帝素来起居极有规矩,自五岁起,除了某些重大典礼不得已,午间小歇几乎是雷打不动,这么做还是开天辟地头一遭,魏逢春在龙辇外扶着轿杆,窥着皇帝八风不动的脸色,略带不安地请示:“小爷歇得不好?可要传太医?要不,奴婢再请顾小” 皇帝止住他的话,声音淡漠得没有半分生气:“以后晚上的安神汤,你换个人送吧。

    ” 魏逢春打了个寒颤,皇帝依旧是明察秋毫,只是不计较他的这么点小把戏,他没敢再说什么,老老实实退到一旁闭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