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关灯
    林策早料到会如此,此时仍然一副事不关己的姿态高高挂起,嘴角甚至露出幽微冷笑。

     片刻的鸦雀无声之后,宣武帝同父异母的恭王一党出列附议: 淮王虽为宣武帝血脉最亲之人,却是最不宜继任帝位的那一个。

     只是他们推举的,自然是自己的主公,恭王。

     另外两位亲王的属下,也同样出言陈谏。

     事关天子之位,几派唇枪舌战,相互攻讦,言辞十分激烈。

     更有人当着百官之面,口不择言,污言秽语相互谩骂,江山殿中言辞粗鄙堪比闹市。

     几派公卿口吐芬芳大半日,互不相让,吵不出任何结果。

     大司徒扶着额头,询问右丞相:“以谢相之意,这皇位,该由谁来继承?” 南昭遵循前朝制度,丞相为百官之首,执掌朝纲,统领三公九卿。

     宣武帝在位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便是这位年纪轻轻的右丞相谢家嫡孙谢信。

     南昭官员选拔任用,察举和征辟,两制并行。

     所为察举,由地方官员从布衣或低级官吏中,选拔出品行高尚,学识才干出众的读书人,通过科考之后入朝为官。

    (*1) 而征辟,由皇帝或三公直接征聘提拔。

     朝中的高官重臣,半数由世家豪族担任。

     王谢两家,是南昭最具权利和名望的两大豪门。

    历代左相右相之位,多由这两家人担当。

     左相出自王家,他年事已高,这些年致力于钻研玄门的修道炼丹等长寿养生之法,远离朝廷已久。

     朝中大权,便落在了谢信这个右丞相身上。

     谢信在及冠之年,便被宣武帝直接征聘,担任右相一职。

     南阳谢氏百年豪族,权大势大。

    且谢信名声在外,自小就是世家子弟中人尽皆知的神童,有过目不忘,过耳则诵之能。

     谢信文韬武略,有安邦兴世之才,纵使年纪青涩,三公九卿也对他心服口服。

     谁继任帝位,几派公卿唇枪舌战无用,他的意见才至关重要。

     大司徒将问题抛给右相,一时间,争吵不休的朝堂骤然安静。

     所有人都闭了嘴,将目光投在谢信身上。

     谢信身长如竹相貌俊雅,五官精致如精雕细刻一般。

    微挑的眼角自带三分成竹在胸的悠哉笑意,似乎万象千机尽在他的掌控之中。

     此时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