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关灯
小
中
大
顾不得擦试眼睛,杨氏一把抓住他的手掌,激动地问道:“父亲真的这样说?你不是哄二姨开心的吧?”
“甥儿不敢,当时外祖母也在旁边。
她老人家也像二姨一样,高兴得不得了,忙赶着要去上香,请菩萨保佑心愿达成。
最后还拿出礼物让甥儿带来。
”汪峭旭含着笑,凝望着她,柔声安慰道。
“母亲可有托你带来什么话?”含着泪,杨氏急切地问道。
“外祖母说,这些年让二姨受委屈了,就盼着早日在京里,看到二姨和妤表妹。
”望着杨氏,汪峭旭补充道,“我娘也说,希望你们早日回京,一家人团聚。
” 送走外甥后,杨氏才打开父亲的亲笔信。
待看完后,她心里一时间五味杂陈,不知是该怨,该悔,还是该庆幸! 晚上独自躺在宽阔的柏木雕花床上,杨氏翻来覆去,辗转反侧,就是睡不着。
想起父亲信上的解释,她的思绪又回到了七年前: 那年在宁王府的花园里,她撞见了自己未婚夫,与他那青梅竹马的恋人,在隐蔽的角落里互诉衷肠。
一怒之下,她当场吵嚷出来。
此事在京城官宦勋贵女眷圈里,很快就传扬开来了。
虽然在她央求下,父亲最后帮着退了亲。
可她不识大体,善妒的名声,还是随着那次事件,传了出去。
后来再上门提亲的媒人中,来自公卿贵胄和官宦世家的,慢慢绝了迹。
等过了十六岁,她的亲事还没着落。
反而始作俑者的那对贱男女,经过这一闹,倒是成全了他们。
她却几乎成了上流社会闺阁聚会时的笑料。
后来新帝登基开恩科,头甲第三名探花郎,是位年方弱冠,丰神如玉的年轻公子。
御街夸官时的风姿,名满京华,引得众多闺阁少女芳心暗许。
谁知那个叫钟澄的探花郎,琼林宴上出现过一次后,在京中就绝了迹。
差不多后来
她老人家也像二姨一样,高兴得不得了,忙赶着要去上香,请菩萨保佑心愿达成。
最后还拿出礼物让甥儿带来。
”汪峭旭含着笑,凝望着她,柔声安慰道。
“母亲可有托你带来什么话?”含着泪,杨氏急切地问道。
“外祖母说,这些年让二姨受委屈了,就盼着早日在京里,看到二姨和妤表妹。
”望着杨氏,汪峭旭补充道,“我娘也说,希望你们早日回京,一家人团聚。
” 送走外甥后,杨氏才打开父亲的亲笔信。
待看完后,她心里一时间五味杂陈,不知是该怨,该悔,还是该庆幸! 晚上独自躺在宽阔的柏木雕花床上,杨氏翻来覆去,辗转反侧,就是睡不着。
想起父亲信上的解释,她的思绪又回到了七年前: 那年在宁王府的花园里,她撞见了自己未婚夫,与他那青梅竹马的恋人,在隐蔽的角落里互诉衷肠。
一怒之下,她当场吵嚷出来。
此事在京城官宦勋贵女眷圈里,很快就传扬开来了。
虽然在她央求下,父亲最后帮着退了亲。
可她不识大体,善妒的名声,还是随着那次事件,传了出去。
后来再上门提亲的媒人中,来自公卿贵胄和官宦世家的,慢慢绝了迹。
等过了十六岁,她的亲事还没着落。
反而始作俑者的那对贱男女,经过这一闹,倒是成全了他们。
她却几乎成了上流社会闺阁聚会时的笑料。
后来新帝登基开恩科,头甲第三名探花郎,是位年方弱冠,丰神如玉的年轻公子。
御街夸官时的风姿,名满京华,引得众多闺阁少女芳心暗许。
谁知那个叫钟澄的探花郎,琼林宴上出现过一次后,在京中就绝了迹。
差不多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