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茅山五友一条心

关灯
    孙思邈赶了半月的路,终于看到远处的茅山,红、黄二色的树叶都快落尽了,只有绿色的叶子颜色更深了,三座茅峰被四周的峰峦给围住了。

    茅峰上小道曲折,山明水秀,宫观林立。

     孙思邈来到大茅峰下,便见师尊在此静候。

    孙思邈便呆呆的看着那张慈祥的脸,感觉师尊太亲切了,如同亲人般在此等待他回家。

     王远知道:“这孩子这么快就不认得师傅了,傻愣在那干啥。

    现在就回观去,抄写《清静经》。

    ” 孙思邈诺诺的笑道:“师尊,徒儿这就去抄。

    ”王远知微笑着将他带到了清静亭,让他在此抄经,扫除一下凡尘杂念。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孙思邈埋头抄完了《清静经》,抬头一看,师尊已然站在他的身旁。

    王远知道:“《清静经》你悟了多少了,给为师讲讲。

    ” 孙思邈马上站起来道:“太上老君所言,大道是不具备形状的,它可以是任何形状。

    大道有着生养化育天地间所有东西的力量,大道也是不带有感情的,日月都是按着道的力量运转着。

    大道也是没有固定名字的,什么名字的物体都蕴含有大道。

    草木生长,父母养育孩子等万事万物,都蕴含有大道。

    这一切暗藏的力量,只能勉强用道来代称。

     道在其中也是有差异和相对性的。

    比如说:清和浊,动和静。

    相对来说:清的东西它是清,浊的东西它是浊,动的东西它是动,静的东西它是静。

    但道也是允许它们相互转化的,道只是坚守着其中蕴含的规律。

     相对来说:天是清明的,地是混浊的;男人是清醒的,女人是愚痴的;男人是主动追求的,女人是清静等待的。

    抓住本质主流不放,对细支末流放手,这才是万事万物合于道的选择。

    清的是浊的的依靠和目标,浊的只有靠近清的,才能洗掉它们内里含有的浊,从而变得清。

    静的只有动的给它打牢了地基,它才能在上面站得稳。

    人只有常常保持清醒,抓住本质,打牢地基,才能将自身融入大道。

     人最根本的是要保持清醒,而那些烦心事试图扰乱我们的清醒。

    人要打牢地基,而欲望总是牵制我们,不让我们打牢地基。

    人只要驱除掉欲望,就能打牢地基。

    保持清醒就能抓住本质。

     各种欲望难以产生,对人身体、精神、灵魂就没有伤害。

     所以不能保持清醒的人,烦心事的干扰,就不能排除,欲望也就很难驱除。

    而排除烦恼、驱除欲望的人,向身内看,没有了烦恼和欲望;向身外看,形体也变得模糊,像是隐身了。

    烦恼、欲望、形体,都找不到了,只能见到一个空影。

    看着这个空影是空的,其实你就藏在其中。

    你若能消失于空影,空影就会成为空处,最后空处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