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悔之无及
关灯
小
中
大
话说孙思邈回到了太白山。
没过几日,师尊了尘真人就召唤他。
孙思邈来到山巅,与师尊对面而坐。
了尘道:“徒儿,你明年即将面对八八,六十四岁这道坎,不知你身体如何?”孙思邈道:“徒儿一切正常,并没有什么特殊变化。
”了尘喜道:“看来你服用的天年丹,药力并没有损失。
我再传你一套胎息功,以帮助你养生。
寻常道士勤练此套胎息功,亦能度百岁乃去。
”孙思邈道:“徒儿,谨遵师尊教诲,必将勤加练习。
” 了尘道:“道家讲究服气,服气乃是胎息之精要。
佛教《法华经》云:‘那些行住坐卧,身心不乱的佛,曾言气主心。
心邪则气邪,心正则气正。
’今人举手投足,喜怒哀乐,莫不由心,心之动息,莫不是气。
气感意,意从心,心和则气全,气全则身全;气灭则神灭,神灭则唯有填沟壑矣。
故医家诊病先诊脉,乃是观五脏与四时之气,查找病源。
得病源,方能开药方。
能察气的医家,必查病人用鼻或用口呼吸,用鼻者方合自然,五脏和,脉调气顺。
黄帝内经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岐伯曰:食气者,则空灵而寿延;食谷者,多智而命限。
’ 凡服气练胎息功,则气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髓。
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
身有三万六千气孔,使其俱可纳气,则化为真仙,号曰真人。
现传你胎息法:正强卧,徐漱玉津咽之,以鼻微微纳气,徐徐引之,莫令太极满,入五息,停一息,乃吐气。
如此由首次至九十次,为一节,四节为一竟。
时时习练,众病自除。
”孙思邈道:“谢师尊传授,弟子定当勤加习练。
” 话说京城的李百药为了写好《齐书》,一有空就读《史记》,学习其中的写史方法。
他读得津津有味,正读道:“愿王释齐而
没过几日,师尊了尘真人就召唤他。
孙思邈来到山巅,与师尊对面而坐。
了尘道:“徒儿,你明年即将面对八八,六十四岁这道坎,不知你身体如何?”孙思邈道:“徒儿一切正常,并没有什么特殊变化。
”了尘喜道:“看来你服用的天年丹,药力并没有损失。
我再传你一套胎息功,以帮助你养生。
寻常道士勤练此套胎息功,亦能度百岁乃去。
”孙思邈道:“徒儿,谨遵师尊教诲,必将勤加练习。
” 了尘道:“道家讲究服气,服气乃是胎息之精要。
佛教《法华经》云:‘那些行住坐卧,身心不乱的佛,曾言气主心。
心邪则气邪,心正则气正。
’今人举手投足,喜怒哀乐,莫不由心,心之动息,莫不是气。
气感意,意从心,心和则气全,气全则身全;气灭则神灭,神灭则唯有填沟壑矣。
故医家诊病先诊脉,乃是观五脏与四时之气,查找病源。
得病源,方能开药方。
能察气的医家,必查病人用鼻或用口呼吸,用鼻者方合自然,五脏和,脉调气顺。
黄帝内经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岐伯曰:食气者,则空灵而寿延;食谷者,多智而命限。
’ 凡服气练胎息功,则气化为血,血化为精,精化为髓。
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
身有三万六千气孔,使其俱可纳气,则化为真仙,号曰真人。
现传你胎息法:正强卧,徐漱玉津咽之,以鼻微微纳气,徐徐引之,莫令太极满,入五息,停一息,乃吐气。
如此由首次至九十次,为一节,四节为一竟。
时时习练,众病自除。
”孙思邈道:“谢师尊传授,弟子定当勤加习练。
” 话说京城的李百药为了写好《齐书》,一有空就读《史记》,学习其中的写史方法。
他读得津津有味,正读道:“愿王释齐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