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龙渊虎啸

关灯
    南元152年9月 邶国灭亡彭国,坐拥七十余城县,上万铁骑、数十万大军,黎国、萧国望风臣服。

     北邶东楚;昭江川蜀;四梁、黎萧,雁邓鱼,瑶三叛;宁十一。

     月初,邶国趁上月,邯北异族联盟崛地而起,进攻邯地,昭名将长孙成赢所率军队被钳制,至今胜负未明,伺机差人往福同郡策反郡守童威,人心向背,瞬息之间。

     黎国、萧国各出兵四万入驻福同,邶国内兵马亦有异动。

     昭王听闻福同郡叛变,急令白影率神骁军持虎符在凤安郡召集七万大军为正军,邓展辅助姬佑兴在邯东集军三万,邹林、姬玄感二人往邯西集军三万,协助白影作战。

     福同郡内,相隔咸山,双方对峙近半月,均按兵不动。

     直到九月下旬,仲秋佳节刚过,邶国名将任献、张怀谋、董斌统三路大军号“十万天兵”开赴战场,深夜攻营,昭军虽有防备却寡不敌众,加之邶军强使火攻烧毁营地,不得已退军。

     十月初,邶国轮番袭击,昭军被动防守,军心不济,撤回安阳郡属地驻防,昭王听得战报,忙命宫如钰持节钺领一千驻都锐骑往邯东地区整集郡兵,支援前线。

    同时又令白影等加固防守,待三军汇合,再与邶国周旋。

     十月中旬,交锋不止,厮杀声毫不断绝,安阳与福同分界处涟水上界桥堆满残躯,两方将士血战各有伤亡,互有损耗,对峙两岸僵持不下。

     “启奏王上,前线血战将士煎熬,邶联黎、萧、福同四军之力,我国将士只恐久战之下……” 昭王明白,却也不做答,只问众臣有何策退敌。

     “奏王上,柱国镇北虽日日捷报,外族上万之众绝非短期可退也!邯东战事焦灼,诸位将士俱是全力以赴,只是邶国不可小觑还望早做增员。

    ” “芍柔,你率神羽军,召回旧部并领凤安郡兵五万支援邯东。

    ” “臣,遵旨。

    ” 姬芍柔正欲奉命而行,谁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上晋探马传来急报,十月上旬,上晋郡隆城太守徐崇仁领六千焱兵踏入凤安地界,凤安南地重镇息城太守严斐未料焱军设伏,率兵马欲驱逐敌军,不想踏入圈套,被全歼,徐崇仁一鼓作气沦陷息城,要地失守,周边城镇村落一鼓作气纷纷落入敌手。

     昭王即便面上故作镇定,安抚群臣犒劳探马信使,却心有疾火不可泄去! “禀王上,邯东有如钰在,尚能支撑!息城陷势必人心惶惶,臣愿统神羽军驰援安阳南地。

    ” “甚好,芍柔只管指挥前线,兵部事宜暂由侍郎代管。

    ” “遵命。

    ” 太尉府 “二公子,局势如我等所估,上晋出兵,不过……” “我昭国城池已失。

    ” “公子所料如实。

    ” “得失之说,不该轻易界定,先生可有探得一二。

    ” 蒯文书已经买通探马,自然了解到息城沦陷之实。

     “也是有心为国效力,只可说徐崇仁不失为一员良将,听得先生昔日提及此人乃曦朝开国名将徐绪后人?” 其人乃名将后人,莫说先祖“曦朝十大名将之一”徐绪,焱朝立初,其祖父徐光、外祖王韬便是焱国股肱,父亲徐当,均为国捐躯,报效皇恩,七年前,徐崇仁不顾君威三次殿前直谏,囚天牢一月后遭贬官,下逐邯地时,蒯文书与其有过一面之缘。

     “年近四旬,耿直愚忠的性格苦难颇多,纵是须发花白亦有英气,谈吐言行大将风范,壮心沉沉只是时运不济,可叹将陨将星,公子莫要想着拉拢之念,若能除,势必斩草除根。

    ” “此人忠义,然不能为我所用,岂会留为后患?” “公子明鉴。

    ” 轻缓的敲门声起,姬轩语气平和的开口道:“夫人请进。

    ” 大夫人胡氏举止端庄,是贤妻良母的典范,姬轩明媒正娶的正房,府中对其也是颇为尊敬,没人敢怠慢一丝一毫,默认胡氏所言便是二公子口谕。

     “夫君,妾身新学了羹汤,不知可否尝之一二。

    ” “夫人体贴,莫要累了身子。

    ” 蒯文书也是识趣,退一步作揖告退,“二公子、长夫人,在下就不打搅。

    ” “先生慢走。

    ” 夫妇二人一道欠身,蒯文书回礼后转身离开。

     胡、邱二位夫人,均是名门儿女,胡氏长姬轩一年,虽容貌算不得漂亮,却是心善温和,能体恤人。

    邱氏年纪小姬轩四岁,今芳十五,不失典雅。

     夫妇二人还未长谈几时,门外侍从敲门问候。

     “殿下,邱国舅拜访。

    ” “好,且吩咐下去带往主堂好生伺候,我与邱夫人随后即至。

    ” “是。

    ” 姬轩安抚好胡氏,便往侧房去携邱氏一道去见国舅夫妇。

     “邱大人,邱夫人。

    ” “父亲……母亲……女儿给您二老请安了。

    ” “婵儿,你近来过得可好。

    ” “母亲宽心,是婵儿让您二老担心,殿下待我很好。

    ” “邱老夫人放心,姬轩竟日是不景气,府上开支却也能过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