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叶生 四十千 成仙
关灯
小
中
大
忙追出,将他劝回,把宴席移到外舍。
刚坐下,就有人来报,周生别业的仆人被邑宰重重笞打。
原来,黄吏部家的牧佣,放牛时踩了周生的田地,双方发生口角。
牧佣跑回去告诉主人,黄吏部便捉了周生的仆人送官,致使仆人被打。
周生得知缘由后,怒不可遏:“黄家那牧猪奴怎敢如此!他家先辈曾为我祖父服役,如今刚得志,就目中无人了!”他气得胸膛起伏,起身就要去找黄家算账。
成生赶忙按住他,劝道:“这世道强横,本就黑白不分。
况且如今的官宰,有一半就像不拿兵器的强寇!”周生不听,成生再三劝阻,甚至落泪,周生这才作罢。
可他心中怒火难消,辗转反侧一夜未眠,次日对家人说:“黄家欺我,是我的仇人,暂且放一边。
邑令是朝廷的官,不是权势人家的官,即便有纷争,也该双方对质,怎能像狗一样听人使唤?我也要呈状治那牧佣的罪,看他如何处置。
”家人纷纷怂恿,周生便下定决心,写了状子去见邑宰。
邑宰却将状子撕碎扔回,周生愤怒之下,言语冒犯了邑宰。
邑宰又羞又怒,将周生逮捕入狱。
辰时过后,成生去拜访周生,才知道他进城打官司了。
急忙跑去劝阻,周生却已被关进监狱。
成生急得顿足,却无计可施。
当时官府捕获了三名海寇,邑宰和黄吏部贿赂他们,让他们诬陷周生是同党。
根据这一供词,周生被革去功名,遭受残酷拷打。
成生入狱探望,两人相对,悲痛万分。
成生决定进京告御状,周生却担忧道:“我深陷大牢,如同鸟在笼中,弟弟年幼,只能给我送送饭罢了。
”成生坚定地说:“这是我的责任。
危难时刻不挺身而出,要朋友何用!”于是踏上了进京之路。
周生的弟弟来送行时,成生早已出发。
成生到了京城,却找不到门路告状。
听说皇帝即将出猎,他便预先藏在木材市场中。
不久,皇帝车驾经过,成生伏地痛哭哀号,终于引起皇帝注意,获得了御批。
案件被驿送回地方,交由部院审理。
此时已过去十个多月,周生在严刑逼供下已被迫认罪,被判死刑。
部院接到御批,大为震惊,重新提审案件。
黄吏部也十分害怕,企图谋杀周生。
他贿赂狱卒,断绝周生的饮食,周生的弟弟来送饭,也被苦苦阻拦。
成生又到部院为周生喊冤,周生才得以被提审,可此时他已饿得奄奄一息。
院台大怒,将狱卒杖毙。
黄吏部惊恐万分,拿出数千两银子,嘱托官员设法营救,周生这才得以蒙混过关,免去死罪。
邑宰因徇私枉法被判流放。
周生获释回家,对成生更加推心置腹。
而成生经历这场讼事,对世情心灰意冷,邀请周生一同归隐。
周生贪恋家中年轻的妻子,总是笑着敷衍。
成生虽不再多言,但心意已决。
此后几天,成生都没有再来。
周生派人去他家探望,家人还以为他在周生这里;两边都找不到人,大家才开始起疑。
周生心里明白成生的举动不同寻常,派人四处寻找,寺庙道观、山川岩壑,几乎找遍了每一个地方,还时常拿金银布帛抚恤成生的孩子。
又过了八九年,成生突然现身,身着黄巾道袍,神态超凡脱俗。
周生高兴地握住他的手臂说:“你去哪儿了,让我找得好苦!”成生笑着说:“我如孤云野鹤,居无定所。
分别后还算康健。
”周生摆下酒宴,与成生畅叙阔别之情,还想劝成生换下道袍。
成生只是微笑,并不作答。
周生说:“你真糊涂!为何要像丢弃破鞋一样抛弃妻子儿女?”成生笑着回答:“并非如此。
是别人要抛弃我,我又怎能抛弃别人。
”周生询问他的住处,成生回答在劳山上清宫。
当晚,两人同榻而眠,周生梦见成生赤裸着趴在自己胸口,让他喘不过气来。
惊讶地问这是为何,成生却不回答。
周生忽然惊醒,呼喊成生却无人应答。
坐起来寻找,成生早已不见踪影。
过了一会儿,周生才发觉自己躺在成生的床上,惊讶道:“昨晚没喝醉,怎么会糊涂成这样!”于是呼喊家人。
家人举着火把一照,床上躺着的分明就是成生。
周生原本胡须浓密,用手一摸,却稀疏得没几根了。
拿起镜子一照,惊讶地说:“成生在这里,我去哪儿了?”片刻后,他恍然大悟,知道成生是用幻术来招他归隐。
周生想回内室,弟弟见他容貌怪异,阻拦他不让上前。
周生也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便命仆人备马,前往劳山寻找成生。
几天后,周生进入劳山,马跑得飞快,仆人跟不上。
周生在树下休息,见往来的道士众多。
其中一位道士看了周生一眼,周生便向他打听成生的消息。
道士笑着说:“听过他的名字,好像在上清宫。
”说完便径直离去。
周生目送道士,见他在一箭之地外,又与一人交谈,没说几句话也离开了。
与道士交谈的人渐渐走近,原来是周生同社的书生。
书生见到周生,惊讶地说:“好几年没见了,大家都以为你在名山学道
刚坐下,就有人来报,周生别业的仆人被邑宰重重笞打。
原来,黄吏部家的牧佣,放牛时踩了周生的田地,双方发生口角。
牧佣跑回去告诉主人,黄吏部便捉了周生的仆人送官,致使仆人被打。
周生得知缘由后,怒不可遏:“黄家那牧猪奴怎敢如此!他家先辈曾为我祖父服役,如今刚得志,就目中无人了!”他气得胸膛起伏,起身就要去找黄家算账。
成生赶忙按住他,劝道:“这世道强横,本就黑白不分。
况且如今的官宰,有一半就像不拿兵器的强寇!”周生不听,成生再三劝阻,甚至落泪,周生这才作罢。
可他心中怒火难消,辗转反侧一夜未眠,次日对家人说:“黄家欺我,是我的仇人,暂且放一边。
邑令是朝廷的官,不是权势人家的官,即便有纷争,也该双方对质,怎能像狗一样听人使唤?我也要呈状治那牧佣的罪,看他如何处置。
”家人纷纷怂恿,周生便下定决心,写了状子去见邑宰。
邑宰却将状子撕碎扔回,周生愤怒之下,言语冒犯了邑宰。
邑宰又羞又怒,将周生逮捕入狱。
辰时过后,成生去拜访周生,才知道他进城打官司了。
急忙跑去劝阻,周生却已被关进监狱。
成生急得顿足,却无计可施。
当时官府捕获了三名海寇,邑宰和黄吏部贿赂他们,让他们诬陷周生是同党。
根据这一供词,周生被革去功名,遭受残酷拷打。
成生入狱探望,两人相对,悲痛万分。
成生决定进京告御状,周生却担忧道:“我深陷大牢,如同鸟在笼中,弟弟年幼,只能给我送送饭罢了。
”成生坚定地说:“这是我的责任。
危难时刻不挺身而出,要朋友何用!”于是踏上了进京之路。
周生的弟弟来送行时,成生早已出发。
成生到了京城,却找不到门路告状。
听说皇帝即将出猎,他便预先藏在木材市场中。
不久,皇帝车驾经过,成生伏地痛哭哀号,终于引起皇帝注意,获得了御批。
案件被驿送回地方,交由部院审理。
此时已过去十个多月,周生在严刑逼供下已被迫认罪,被判死刑。
部院接到御批,大为震惊,重新提审案件。
黄吏部也十分害怕,企图谋杀周生。
他贿赂狱卒,断绝周生的饮食,周生的弟弟来送饭,也被苦苦阻拦。
成生又到部院为周生喊冤,周生才得以被提审,可此时他已饿得奄奄一息。
院台大怒,将狱卒杖毙。
黄吏部惊恐万分,拿出数千两银子,嘱托官员设法营救,周生这才得以蒙混过关,免去死罪。
邑宰因徇私枉法被判流放。
周生获释回家,对成生更加推心置腹。
而成生经历这场讼事,对世情心灰意冷,邀请周生一同归隐。
周生贪恋家中年轻的妻子,总是笑着敷衍。
成生虽不再多言,但心意已决。
此后几天,成生都没有再来。
周生派人去他家探望,家人还以为他在周生这里;两边都找不到人,大家才开始起疑。
周生心里明白成生的举动不同寻常,派人四处寻找,寺庙道观、山川岩壑,几乎找遍了每一个地方,还时常拿金银布帛抚恤成生的孩子。
又过了八九年,成生突然现身,身着黄巾道袍,神态超凡脱俗。
周生高兴地握住他的手臂说:“你去哪儿了,让我找得好苦!”成生笑着说:“我如孤云野鹤,居无定所。
分别后还算康健。
”周生摆下酒宴,与成生畅叙阔别之情,还想劝成生换下道袍。
成生只是微笑,并不作答。
周生说:“你真糊涂!为何要像丢弃破鞋一样抛弃妻子儿女?”成生笑着回答:“并非如此。
是别人要抛弃我,我又怎能抛弃别人。
”周生询问他的住处,成生回答在劳山上清宫。
当晚,两人同榻而眠,周生梦见成生赤裸着趴在自己胸口,让他喘不过气来。
惊讶地问这是为何,成生却不回答。
周生忽然惊醒,呼喊成生却无人应答。
坐起来寻找,成生早已不见踪影。
过了一会儿,周生才发觉自己躺在成生的床上,惊讶道:“昨晚没喝醉,怎么会糊涂成这样!”于是呼喊家人。
家人举着火把一照,床上躺着的分明就是成生。
周生原本胡须浓密,用手一摸,却稀疏得没几根了。
拿起镜子一照,惊讶地说:“成生在这里,我去哪儿了?”片刻后,他恍然大悟,知道成生是用幻术来招他归隐。
周生想回内室,弟弟见他容貌怪异,阻拦他不让上前。
周生也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便命仆人备马,前往劳山寻找成生。
几天后,周生进入劳山,马跑得飞快,仆人跟不上。
周生在树下休息,见往来的道士众多。
其中一位道士看了周生一眼,周生便向他打听成生的消息。
道士笑着说:“听过他的名字,好像在上清宫。
”说完便径直离去。
周生目送道士,见他在一箭之地外,又与一人交谈,没说几句话也离开了。
与道士交谈的人渐渐走近,原来是周生同社的书生。
书生见到周生,惊讶地说:“好几年没见了,大家都以为你在名山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