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阿绣 杨疤眼 小翠
关灯
小
中
大
王夫人听后,怒气冲冲地跑到小翠房里,责骂她。
小翠只是憨笑着,一句话也不辩解。
王夫人不忍心打她,又不能把她赶出家门,夫妻二人懊恼不已,整夜都没睡。
当时,冢宰权势显赫,他的仪态、服饰与小翠装扮的一模一样,王给谏也误以为是真冢宰。
他多次在王太常家门口窥探,见冢宰深夜还未离开,怀疑王太常与冢宰有阴谋。
第二天一早,王给谏见到王太常,问道:“昨晚冢宰到你家了?”王太常以为他在讥讽自己,只好含糊地应了几声,没有多做回答。
王给谏更加怀疑,陷害王太常的计划也因此搁置,从此反而与王太常交好。
王太常得知缘由后,暗自欢喜,私下叮嘱王夫人劝小翠收敛些,小翠笑着答应了。
一年后,首相被免职。
有人误把一封私信投给了王给谏。
王给谏大喜,先托人向王太常借一万两银子,王太常拒绝了。
王给谏便亲自登门拜访。
王太常找遍了家中,却怎么也找不到巾袍。
王给谏等了很久,见王太常迟迟不出来,以为他故意怠慢,心中愤怒,正要离开。
这时,只见元丰穿着衮衣、戴着冕旒,被一个女子从门内推了出来。
王给谏大惊,随后笑着抚摸元丰,脱下他的衮衣冕旒离开了。
王太常急忙出门,王给谏已经走远。
王太常得知事情经过后,吓得脸色惨白,大哭道:“这是祸水啊!不久后我们全家都要遭殃了!”说完,便和王夫人拿着拐杖去找小翠。
小翠早已知道此事,关上门任由他们责骂。
王太常愤怒至极,拿起斧头砍门。
小翠在屋内笑着说:“公公不必生气。
有儿媳在,刀锯斧钺我自会承担,绝不会连累双亲。
公公这样做,是想杀我灭口吗?”王太常这才停下。
王给谏回去后,果然上奏弹劾王太常图谋不轨,以元丰穿戴衮衣冕旒为证据。
皇上得知后,派人查验。
发现冕旒是用高粱秸做的,袍子则是用破布和黄包袱改制的。
皇上对王给谏的诬告十分愤怒,又召元丰进宫。
见元丰憨态可掬,笑着说:“这样的人能当皇帝吗?”于是,将此案交给法司处理。
王给谏又状告王太常家有妖人,法司严厉审问王太常家的仆人,仆人都说没这回事,只是疯儿媳和傻儿子每天嬉笑玩耍,邻里也都这么说。
最终,案子定了下来,王给谏被充军到云南。
经此一事,王太常对小翠刮目相看。
又因为小翠的母亲一直没来,怀疑小翠不是凡人,便让王夫人去试探。
小翠只是笑着,不肯回答。
王夫人再三追问,小翠便捂着嘴说:“我是玉皇大帝的女儿,母亲不知道吗?”不久,王太常被提拔为京卿。
他五十多岁了,一直为没有孙子而发愁。
小翠嫁入王家三年,每晚都和元丰分床而睡,似乎从未有过夫妻之实。
王夫人让元丰和小翠同床共枕。
几天后,元丰告诉母亲:“小翠借了我的床,不肯还!她夜夜把腿压在我肚子上,我喘不过气来,还总掐我大腿内侧。
”婢女们听了,都忍不住笑了。
王夫人呵斥元丰几句,让他离开。
一天,小翠在房间里洗澡,元丰看到后,想和她一起洗。
小翠笑着阻止,让他先等一会儿。
元丰离开后,小翠往瓮里倒入热水,解开元丰的袍裤,和婢女一起把他扶进瓮里。
元丰觉得闷热难耐,大声呼喊着要出去。
小翠不听,用被子把他蒙住。
不一会儿,元丰没了声音。
小翠掀开被子一看,元丰已经没了气息。
小翠却神色坦然,把元丰拖到床上,擦干身体,盖上被子。
王夫人听说后,哭着跑了进来,骂道:“你这疯丫头,为什么杀我儿子!”小翠笑着说:“这样的傻儿子,不要也罢。
”王夫人更加愤怒,用头去撞小翠,婢女们纷纷上前劝阻。
就在众人争吵时,一个婢女喊道:“公子呻吟了!”王夫人止住哭声,抚摸元丰,只见他气息微弱,大汗淋漓,湿透了被褥。
过了一会儿,元丰的汗干了,突然睁开眼睛,环顾四周,看着家人,似乎不认识他们,问道:“我现在回忆起往昔的事,都像做梦一样,这是怎么回事?”王夫人见他言语不再痴傻,十分惊讶。
带着他去见王太常,经过多次试探,发现元丰真的不痴傻了,夫妻二人欣喜若狂,如同得到了稀世珍宝。
当晚,元丰回到原来的床榻,又为小翠铺设了衾枕。
第二天早上,家人偷偷查看,发现小翠的床榻空着。
从那以后,元丰的痴傻之症再也没有发作,夫妻二人琴瑟和鸣,形影不离。
一年多后,王太常被王给谏的同党弹劾,免去了官职,还受到了一些牵连。
王太常曾收到广西中丞赠送的玉瓶,价值千金,本打算用它贿赂权贵。
小翠喜欢把玩玉瓶,不小心失手打碎了,心中惭愧,扑倒在地。
王太常夫妇正为免官之事烦恼,听到此事后,怒不可遏,对小翠破口大骂。
小翠气愤地跑出去,对元丰说:“我在你家,保全的不止一个玉瓶,为何一点情面都不给我?实话告诉你,我不是凡人。
当年母亲遭遇雷霆劫难,多亏公公庇护;又因为我们两人有五年的缘分,所以我来报答恩情,了却夙愿。
我遭受的唾骂,数不胜数。
我之所以没有立刻离开,是因为五年的缘分还没尽。
如今,我再也无法忍受了!”说完,小翠怒气冲冲地离开了。
元丰追出去时,小翠早已不见踪影。
王太常这才如梦初醒,后悔不已。
元丰回到房间,看到小翠留下的脂粉和发钩,悲痛欲绝,茶饭不思,日渐消瘦。
王太常十分担忧,急忙为他另娶妻子,想让他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可元丰并不开心。
他找来画师,精心绘制小翠的画像,日夜对着画像祈祷,就这样过了将近两年。
一天,元丰因事从外地归来,明月高悬。
路过自家的亭园时,听到里面传来欢声笑语。
他停下马,让马夫牵着缰绳,登上马鞍向园内望去,只见两个女郎在园中嬉戏。
月色朦胧,看不清容貌,只听到一个穿翠衣的女郎说:“你这丫头,该被赶出家门!”一个穿红衣的女郎说:“这是我家的亭园,你反倒要赶我走?”翠衣女郎说:“你不知羞耻!连媳妇都做不好,被人赶出来,还敢冒认家产?”红衣女郎说:“总比你这个没人要的老丫头强!”元丰听红衣女郎的声音,酷似小翠,急忙呼喊。
翠衣女郎边跑边说:“暂且不和你争,你丈夫来了!”不一会儿,红衣女郎走来,果然是小翠。
元丰欣喜若狂。
小翠让元丰登上围墙,把她接了下来,说:“两年不见,你瘦得只剩一把骨头了!”元丰握着小翠的手,泪流满面,诉说着相思之苦。
小翠说:“我也知道你的心思,但没脸再见家人。
今天和姐姐在这里玩耍,又与你相遇,看来前世的缘分终究无法逃避。
”元丰请小翠跟他回家,小翠不肯;元丰又请求她留在亭园里,小翠答应了。
元丰派仆人飞奔回家,把消息告诉王夫人。
王夫人惊喜交加,连忙乘坐轿子前往亭园。
打开园门,小翠立刻迎出来拜见。
王夫人拉着小翠的手臂,泪流满面,诚恳地检讨自己之前的过错,羞愧得无地自容,说:“如果你不记恨我们,就跟我回家,安慰我这把老骨头。
”小翠坚决推辞。
王夫人担心亭园荒凉寂寞,想多派些人来伺候。
小翠说:“我不想见到其他人,只眷恋之前的两个婢女,再留一个老仆看门,其他人都不需要。
”王夫人只好答应。
此后,王夫人借口元丰养病,让他住在亭园里,每天派人送食物。
小翠多次劝元丰另娶妻子,元丰都不肯。
一年多后,小翠的容貌和声音渐渐与从前不同。
元丰拿出画像对比,发现两人判若两人,十分惊讶。
小翠问:“你觉得我现在和从前相比,谁更美?”元丰说:“现在虽然美,但比起从前,似乎还是差了些。
”小翠说:“看来我是老了。
”元丰说:“你才二十多岁,怎么会老呢?”小翠笑着烧掉了画像,元丰想阻止,画像已经化为灰烬。
一天,小翠对元丰说:“以前在家时,公公说我怎么也不会生孩子。
如今公婆年事已高,我又不能生育,恐怕会耽误你传宗接代。
你在家娶个媳妇,早晚侍奉公婆,你在两边往来,也很方便。
”元丰觉得有道理,便向锺太史家下了聘礼。
婚期将近,小翠为新娘制作衣服和鞋子,送到新娘家。
新娘进门后,元丰发现她的言行举止、容貌神态,和小翠一模一样,惊讶不已。
元丰来到亭园,却发现小翠不见了。
他问婢女,婢女拿出一块红巾说:“娘子暂时回娘家了,留下这个给公子。
”元丰展开红巾,里面是一枚玉玦,他心里明白,小翠不会回来了,便带着婢女回家。
虽然元丰时刻思念着小翠,但面对新娘,就像见到了小翠一样。
他这才明白,小翠早就预知了与锺家的姻缘,所以提前化作新娘的模样,以慰藉他日后的思念。
异史氏感叹道:“一只狐仙,为了报答无心之德,尚且想着回报;而那些得到再造之恩的人,却因为一个玉瓶就对恩人恶语相向,何其卑鄙!月缺重圆,小翠从容离去,由此可知,仙人的情感比世俗之人更为深厚!” 喜欢书生们的故事请大家收藏:()书生们的故事
小翠只是憨笑着,一句话也不辩解。
王夫人不忍心打她,又不能把她赶出家门,夫妻二人懊恼不已,整夜都没睡。
当时,冢宰权势显赫,他的仪态、服饰与小翠装扮的一模一样,王给谏也误以为是真冢宰。
他多次在王太常家门口窥探,见冢宰深夜还未离开,怀疑王太常与冢宰有阴谋。
第二天一早,王给谏见到王太常,问道:“昨晚冢宰到你家了?”王太常以为他在讥讽自己,只好含糊地应了几声,没有多做回答。
王给谏更加怀疑,陷害王太常的计划也因此搁置,从此反而与王太常交好。
王太常得知缘由后,暗自欢喜,私下叮嘱王夫人劝小翠收敛些,小翠笑着答应了。
一年后,首相被免职。
有人误把一封私信投给了王给谏。
王给谏大喜,先托人向王太常借一万两银子,王太常拒绝了。
王给谏便亲自登门拜访。
王太常找遍了家中,却怎么也找不到巾袍。
王给谏等了很久,见王太常迟迟不出来,以为他故意怠慢,心中愤怒,正要离开。
这时,只见元丰穿着衮衣、戴着冕旒,被一个女子从门内推了出来。
王给谏大惊,随后笑着抚摸元丰,脱下他的衮衣冕旒离开了。
王太常急忙出门,王给谏已经走远。
王太常得知事情经过后,吓得脸色惨白,大哭道:“这是祸水啊!不久后我们全家都要遭殃了!”说完,便和王夫人拿着拐杖去找小翠。
小翠早已知道此事,关上门任由他们责骂。
王太常愤怒至极,拿起斧头砍门。
小翠在屋内笑着说:“公公不必生气。
有儿媳在,刀锯斧钺我自会承担,绝不会连累双亲。
公公这样做,是想杀我灭口吗?”王太常这才停下。
王给谏回去后,果然上奏弹劾王太常图谋不轨,以元丰穿戴衮衣冕旒为证据。
皇上得知后,派人查验。
发现冕旒是用高粱秸做的,袍子则是用破布和黄包袱改制的。
皇上对王给谏的诬告十分愤怒,又召元丰进宫。
见元丰憨态可掬,笑着说:“这样的人能当皇帝吗?”于是,将此案交给法司处理。
王给谏又状告王太常家有妖人,法司严厉审问王太常家的仆人,仆人都说没这回事,只是疯儿媳和傻儿子每天嬉笑玩耍,邻里也都这么说。
最终,案子定了下来,王给谏被充军到云南。
经此一事,王太常对小翠刮目相看。
又因为小翠的母亲一直没来,怀疑小翠不是凡人,便让王夫人去试探。
小翠只是笑着,不肯回答。
王夫人再三追问,小翠便捂着嘴说:“我是玉皇大帝的女儿,母亲不知道吗?”不久,王太常被提拔为京卿。
他五十多岁了,一直为没有孙子而发愁。
小翠嫁入王家三年,每晚都和元丰分床而睡,似乎从未有过夫妻之实。
王夫人让元丰和小翠同床共枕。
几天后,元丰告诉母亲:“小翠借了我的床,不肯还!她夜夜把腿压在我肚子上,我喘不过气来,还总掐我大腿内侧。
”婢女们听了,都忍不住笑了。
王夫人呵斥元丰几句,让他离开。
一天,小翠在房间里洗澡,元丰看到后,想和她一起洗。
小翠笑着阻止,让他先等一会儿。
元丰离开后,小翠往瓮里倒入热水,解开元丰的袍裤,和婢女一起把他扶进瓮里。
元丰觉得闷热难耐,大声呼喊着要出去。
小翠不听,用被子把他蒙住。
不一会儿,元丰没了声音。
小翠掀开被子一看,元丰已经没了气息。
小翠却神色坦然,把元丰拖到床上,擦干身体,盖上被子。
王夫人听说后,哭着跑了进来,骂道:“你这疯丫头,为什么杀我儿子!”小翠笑着说:“这样的傻儿子,不要也罢。
”王夫人更加愤怒,用头去撞小翠,婢女们纷纷上前劝阻。
就在众人争吵时,一个婢女喊道:“公子呻吟了!”王夫人止住哭声,抚摸元丰,只见他气息微弱,大汗淋漓,湿透了被褥。
过了一会儿,元丰的汗干了,突然睁开眼睛,环顾四周,看着家人,似乎不认识他们,问道:“我现在回忆起往昔的事,都像做梦一样,这是怎么回事?”王夫人见他言语不再痴傻,十分惊讶。
带着他去见王太常,经过多次试探,发现元丰真的不痴傻了,夫妻二人欣喜若狂,如同得到了稀世珍宝。
当晚,元丰回到原来的床榻,又为小翠铺设了衾枕。
第二天早上,家人偷偷查看,发现小翠的床榻空着。
从那以后,元丰的痴傻之症再也没有发作,夫妻二人琴瑟和鸣,形影不离。
一年多后,王太常被王给谏的同党弹劾,免去了官职,还受到了一些牵连。
王太常曾收到广西中丞赠送的玉瓶,价值千金,本打算用它贿赂权贵。
小翠喜欢把玩玉瓶,不小心失手打碎了,心中惭愧,扑倒在地。
王太常夫妇正为免官之事烦恼,听到此事后,怒不可遏,对小翠破口大骂。
小翠气愤地跑出去,对元丰说:“我在你家,保全的不止一个玉瓶,为何一点情面都不给我?实话告诉你,我不是凡人。
当年母亲遭遇雷霆劫难,多亏公公庇护;又因为我们两人有五年的缘分,所以我来报答恩情,了却夙愿。
我遭受的唾骂,数不胜数。
我之所以没有立刻离开,是因为五年的缘分还没尽。
如今,我再也无法忍受了!”说完,小翠怒气冲冲地离开了。
元丰追出去时,小翠早已不见踪影。
王太常这才如梦初醒,后悔不已。
元丰回到房间,看到小翠留下的脂粉和发钩,悲痛欲绝,茶饭不思,日渐消瘦。
王太常十分担忧,急忙为他另娶妻子,想让他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可元丰并不开心。
他找来画师,精心绘制小翠的画像,日夜对着画像祈祷,就这样过了将近两年。
一天,元丰因事从外地归来,明月高悬。
路过自家的亭园时,听到里面传来欢声笑语。
他停下马,让马夫牵着缰绳,登上马鞍向园内望去,只见两个女郎在园中嬉戏。
月色朦胧,看不清容貌,只听到一个穿翠衣的女郎说:“你这丫头,该被赶出家门!”一个穿红衣的女郎说:“这是我家的亭园,你反倒要赶我走?”翠衣女郎说:“你不知羞耻!连媳妇都做不好,被人赶出来,还敢冒认家产?”红衣女郎说:“总比你这个没人要的老丫头强!”元丰听红衣女郎的声音,酷似小翠,急忙呼喊。
翠衣女郎边跑边说:“暂且不和你争,你丈夫来了!”不一会儿,红衣女郎走来,果然是小翠。
元丰欣喜若狂。
小翠让元丰登上围墙,把她接了下来,说:“两年不见,你瘦得只剩一把骨头了!”元丰握着小翠的手,泪流满面,诉说着相思之苦。
小翠说:“我也知道你的心思,但没脸再见家人。
今天和姐姐在这里玩耍,又与你相遇,看来前世的缘分终究无法逃避。
”元丰请小翠跟他回家,小翠不肯;元丰又请求她留在亭园里,小翠答应了。
元丰派仆人飞奔回家,把消息告诉王夫人。
王夫人惊喜交加,连忙乘坐轿子前往亭园。
打开园门,小翠立刻迎出来拜见。
王夫人拉着小翠的手臂,泪流满面,诚恳地检讨自己之前的过错,羞愧得无地自容,说:“如果你不记恨我们,就跟我回家,安慰我这把老骨头。
”小翠坚决推辞。
王夫人担心亭园荒凉寂寞,想多派些人来伺候。
小翠说:“我不想见到其他人,只眷恋之前的两个婢女,再留一个老仆看门,其他人都不需要。
”王夫人只好答应。
此后,王夫人借口元丰养病,让他住在亭园里,每天派人送食物。
小翠多次劝元丰另娶妻子,元丰都不肯。
一年多后,小翠的容貌和声音渐渐与从前不同。
元丰拿出画像对比,发现两人判若两人,十分惊讶。
小翠问:“你觉得我现在和从前相比,谁更美?”元丰说:“现在虽然美,但比起从前,似乎还是差了些。
”小翠说:“看来我是老了。
”元丰说:“你才二十多岁,怎么会老呢?”小翠笑着烧掉了画像,元丰想阻止,画像已经化为灰烬。
一天,小翠对元丰说:“以前在家时,公公说我怎么也不会生孩子。
如今公婆年事已高,我又不能生育,恐怕会耽误你传宗接代。
你在家娶个媳妇,早晚侍奉公婆,你在两边往来,也很方便。
”元丰觉得有道理,便向锺太史家下了聘礼。
婚期将近,小翠为新娘制作衣服和鞋子,送到新娘家。
新娘进门后,元丰发现她的言行举止、容貌神态,和小翠一模一样,惊讶不已。
元丰来到亭园,却发现小翠不见了。
他问婢女,婢女拿出一块红巾说:“娘子暂时回娘家了,留下这个给公子。
”元丰展开红巾,里面是一枚玉玦,他心里明白,小翠不会回来了,便带着婢女回家。
虽然元丰时刻思念着小翠,但面对新娘,就像见到了小翠一样。
他这才明白,小翠早就预知了与锺家的姻缘,所以提前化作新娘的模样,以慰藉他日后的思念。
异史氏感叹道:“一只狐仙,为了报答无心之德,尚且想着回报;而那些得到再造之恩的人,却因为一个玉瓶就对恩人恶语相向,何其卑鄙!月缺重圆,小翠从容离去,由此可知,仙人的情感比世俗之人更为深厚!” 喜欢书生们的故事请大家收藏:()书生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