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肖家京城过年 倒爷疯狂的时代

关灯
    安排,在老家为赵爷爷翻修了一座外观朴素、内里现代化设施齐全的二层小楼,特别在后山安装了家用小循环阶梯发电站,用电无忧。

    家电则配齐了宝安、小天鹅、新飞、神龙等一线品牌,热水器用的是曙光牌的。

    赵钢还特意打电话来,说他乱花钱。

    肖征的老战友里,肖镇与晋西北几位以及刘淮海的父亲刘大能最为亲近。

     吃过热乎的晚饭,夫妻俩在阳光房里喝茶聊天。

    肖镇的西跨院今年进行了大修,房顶、线路和外立面基本都换成了防弹双层大玻璃,十分亮堂。

    家具是从港城运来的好木料,送到以极简风格闻名的宜家家居定制打造的。

    宜家得知是给肖镇做家具,每件都设计得格外用心,生怕被他吐槽。

     李小云娴熟地泡好茶,问道:“回来看到那辆大越野车了?听说是何家老二老三从北边弄回来的军版货?” “嗯,一种性能不错的全地形越野车,就是油耗高,比不上咱们的国产悍马和大指挥官。

    ”肖镇接过茶杯回应。

     “我听秋叶说,何柳仲和何柳季胆子真不小。

    他们不是拿了1000万创业基金吗?成立了中基贸易公司。

    靠着五荷堂和各大酒厂的关系,专门挑高度白酒用船运到海参崴搞批发。

    据说一到港就有几倍的利润,比去莫斯科那边的倒爷稳当多了。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俩小子倒不算太莽撞。

    莫斯科那边利润是高,但风险太大。

    回来路上启明还提过,他以前社会部的同事说,那趟国际列车不太平,离开国境后就成了法外之地,抢劫犯横行,人身安全都没保障,哪能安心赚钱。

    ”肖镇挑了些能说的告诉了妻子。

     风雪如揉碎的云絮,密密匝匝地覆盖着南锣鼓巷。

    肖镇的悍马车拐进胡同时,95号院门前那二十多人顶着鹅毛大雪围观的情景,让他微微蹙眉。

     “街道办刚为那车来问过话。

    ”李小云补充道,“听说今早西城分局又收缴了一批猎枪,跟咱们在蓉城遇劫的那种土枪一个类型。

    ” 第二天,肖镇和李小云提着年货去故宫旁的四进院探望肖征。

    刚进院子,就听到里面传来瓷碗碎裂的声音。

    两人快步冲进月门,只见肖征紧攥着太阳穴倒在藤椅里,警卫员正往他舌下塞硝酸甘油药片。

     “首长刚看了西南剿匪的简报……”警卫员低声解释。

    茶几上摊开一份《全国持枪犯罪统计》,数据触目惊心:1990年涉枪案件同比激增65%,民间非法枪支存量预估超百万。

     “无法无天!”老人喉咙里滚动着痰音,愤怒异常,“我们在前方轮战,这帮匪徒竟敢在国道上抢劫军车!”他眼前仿佛又浮现去年十月那惊险一幕:慰问车队在二郎山被倒下的树木截停,几个手持土枪的汉子从崖壁索降而下,领头的竟穿着旧式军装!若非特种大队提前清场,后果不堪设想。

     肖镇连忙拧了热毛巾给幺爸敷额头。

    枪患如同瘟疫般蔓延,去年石城的爆炸案震动中央,今年初公安部内部通报,治爆缉枪行动才开展半月,就收缴改制火药枪两万多支。

     此刻,窗外胡同里,那辆巨大越野车的车辙正被新雪覆盖,仿佛掩埋着这个躁动时代的伏笔。

     茶海升起袅袅白雾时,什刹海冰面上的喧闹已渐渐平息。

    李小云拨弄着电炉上的砂铫,凤凰单枞的蜜香在防弹玻璃房里氤氲开来。

     “何家兄弟还算走了正路。

    ”她推过一盏茶,“莫斯科那趟国际列车,上月在二连浩特又截住了几个带凶器的劫匪。

    ” 肖镇凝视着杯中沉浮的茶叶。

    李启明白天的汇报犹在耳边:那趟国际列车驶离国境后便秩序混乱,劫匪持械洗劫车厢,气焰嚣张。

    去年甚至有商人被抢得只剩贴身衣物。

     “海参崴港那边,何柳仲打点了些关系,送了些咱们的酒。

    ”肖镇翻看着中基贸易的报关单,“虽然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