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创新产业基金会工作会议

关灯
    跨院家里前几天还热热闹闹的,昨天晚上开始就又剩肖镇和李小云了两人了。

     清晨,空气微凉。

    肖镇雷打不动地完成晨练,草草用过李小云准备的早饭,便驾驶着他那辆标志性的悍马大越野,轰鸣着驶向创新中心。

     他总是到得极早,当他踏进光洁如镜的大楼时,保洁庞大姐刚把走廊最后一截拖完。

     “肖主任早!您来上班了?”庞大姐直起身,脸上带着朴实又恭敬的笑容。

     “庞大姐你也早!”肖镇停下脚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工作还适应吗?你家小子,今年被复兴录了吧?” “还不录取,那真的得天天吊起来打了!” 庞大姐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语气里满是自豪,“已经上班半年啦,转正了三个月! 每个月奖金加工资,能拿350多块钱呢!还是复兴公司的待遇好!” “那就好啊!”肖镇点点头,语气欣慰,“你们日子过得好,我们这些搞研究的才放心嘛!” “肖主任您忙,不耽误您工作!”庞大姐很知趣。

     “那好!”肖镇颔首,一直等到庞大姐进了电梯,才转身走向自己那间位于核心区域的办公室。

     他的办公室,门禁森严,没有他的专属密码,无人能进。

     连日常打扫,也是由他的贴身警卫亲自负责。

     像庞大姐这样的物业保洁人员,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烈属遗孀或文化程度未达标的烈属子女。

     而她们的孩子,只要肯努力,系统内部都会提供考试机会进入复兴旗下的工厂。

     复兴集团庞大的生产线上,不是复员军人,就是烈属亲属,这既是对奉献者的回报,也保证了队伍最核心的忠诚与凝聚力。

     肖镇掌管的创新产业基金会,其麾下的复兴产业投资集团和另一家核心军品联合体保利投资集团,早已实现了财务自主和人事自主权。

     这并非特权,而是实打实拼出来的——过去近二十几年时间,他们上缴国家财政的利润、直接垫付的巨额军费,数额之庞大,足以支撑起整个体系的良性运转。

     这是改革浪潮中的试点,也是国家对他们能力与贡献的信任。

     肖镇今天如此早且脚步匆匆,并非为了处理堆积如山的文件。

     他冲进办公室,第一件事便是启动了加密的视频会议终端。

     屏幕上很快出现了远在南洋的画面:儿子肖承梁和儿媳郭惠怡正小心翼翼地将两个裹在柔软襁褓里的小婴儿抱到镜头前。

     肖镇脸上的笑容瞬间放大,几个月没见,他这对大孙子铭翰和大孙女铭萌,已经快要满一百天了! 小家伙们刚喝完奶,精神头十足,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屏幕,嘴里咿咿呀呀地发出意义不明的音节。

     “哎哟,我的大孙子,大孙女!看看爷爷!” 肖镇的声音前所未有地柔和,甚至带着点孩子气,隔着屏幕逗弄着两个小宝贝,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点点画画,仿佛能隔着千山万水触碰到那粉嫩的小脸。

     这份隔代亲的喜悦,冲淡了家宅的冷清。

     更让儿媳郭惠怡从最初的震惊到如今近乎麻木的是,肖镇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给他们俩的百日礼,各准备了一支家族办公室,先各放了一亿美金进去打理着,后面看情况再补。

    ” 一亿美金!还是“个”!饶是出身南洋顶级郭家,见惯了财富的郭惠怡,也被公公这“整活儿”的大手笔震得说不出话。

     肖家人,从公婆到丈夫,在花钱(尤其是给后代花钱)这件事上,似乎完全没有“预算”这个概念。

     他们手中的现金和硬通货储备,其规模恐怕连根深蒂固的南洋巨富都难以企及。

     肖镇沉浸在天伦之乐中,直到机要秘书秦明大校准时敲门进来汇报日程,他才依依不舍地结束了视频。

     秦明敏锐地察觉到,今天肖大佬的心情好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