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剧作传世
关灯
小
中
大
准备。
1938年秋,他开始埋头创作三幕话剧《艰苦路程的两万里》,苦战一年写出初稿,他很不满意,不得不承认,凭他当时的思想水平和文艺素养,要写出反映长征这样的巨大历史事件的话剧,还有不少困难。
于是他放下这个剧本,从头学起,一边阅读古典名着,提高文学素养,一边创作其他题材的秧歌剧《学文化》、《小放牛》、独幕剧《两颗心》、京剧《夜袭》、话剧《奇袭》、《保卫边区》、《糊里糊涂》、《黄河岸边》等,为配合宣传边区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任务作出了贡献。
进入东北,是他创作的成熟期和多产期。
短短四年中,他就抱病创作了歌剧《两兄弟》、《刘家父子》、《马老汉》、《抓特务》、《向魁元》,京剧《黄巢》以及《岳飞》、《花木兰》、《渔家恨》等戏剧作品。
1948年春,他重新创作表现红军长征的话剧《二万五千里长征记》,次年春三易其稿,定名为《铁流二万五千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同时他还创作了多幕话剧《炮弹是怎样造成的》。
他亲自扮演剧中主人公厂长,身穿缴获的日军服装,斜挎手枪,以他响亮的四川老干部的腔调,用带兵的方式指挥进城接管的军工厂。
他忠心耿耿,非常可爱,但他的外行领导又非常可笑。
工作上碰了钉子,他苦恼得令人难过;检讨缺点时,他又诚恳得感人泪下;学习新事物极其认真,完成生产任务非常坚决。
全剧角色创造得鲜明生动,音容笑貌活灵活现,形象地概括了一个历史转变时期的重要特点,塑造了一个由指挥作战到领导工厂管理的干部形象。
1949年7月,该剧到北京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大会演出,获得很大成功,在全国产生了影响。
共和国成立,让他有了更大的舞台。
他任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文艺处副处长兼艺术学院院长。
1961年晋升为少将,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成为当之无愧的将军。
但他最大的贡献是选取现实生活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话剧和歌剧,有《绣花荷包》、《同志间》、《通天喜》、《缚住苍龙》、《三百卢比》、《四面楚歌》、《指导员》、《阶级兄弟》、《青梅》、《心愿》、《二分钱》、《柯山红日》。
尤以《柯山红日》影响最大,被摄制成电影,在全国放映。
但他影响最大的作品还是以革命历史题材为素材创作的话剧,如《两个女红军》、《井冈山》、《万水千山》,特别是《万水千山》,既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话剧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
1953年他将酝酿了十多年,又曾两次试写过的长征题材《铁流两万五千里》,再次作了较大修改,定名为《万水千山》,1954年6月,由总政治部文艺工作团话剧团在北京首演。
一举轰动全国剧坛。
当年上演144场,此后一直连演不衰。
1954年10月发表于《解放军文艺》。
1955年2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1956年,第一届全国话剧会演中,《万水千山》获编剧、导演、舞台美术和表演等多项一等奖。
《万水千山》全剧6幕,描写和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遵义会议之后,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克服艰难险阻,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创建的英雄业绩。
全局气势磅礴,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作者在展现历史的同时很注意人物刻画,剧中红军指战员李有国、罗顺成、赵志方、李凤莲等人物都具有鲜明性格,比较充分地揭示出红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的胸襟和情怀。
剧中人物的语言也较朴实、凝练,具有部队生活气息,同时又充满革命激情。
《万水千山》既是"将军戏剧家"的代表作,也是第一部全景反映长征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魂。
该剧是中国当代军旅戏剧史上一部少见的史诗性正剧,准确地把握了红军长征的基
1938年秋,他开始埋头创作三幕话剧《艰苦路程的两万里》,苦战一年写出初稿,他很不满意,不得不承认,凭他当时的思想水平和文艺素养,要写出反映长征这样的巨大历史事件的话剧,还有不少困难。
于是他放下这个剧本,从头学起,一边阅读古典名着,提高文学素养,一边创作其他题材的秧歌剧《学文化》、《小放牛》、独幕剧《两颗心》、京剧《夜袭》、话剧《奇袭》、《保卫边区》、《糊里糊涂》、《黄河岸边》等,为配合宣传边区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任务作出了贡献。
进入东北,是他创作的成熟期和多产期。
短短四年中,他就抱病创作了歌剧《两兄弟》、《刘家父子》、《马老汉》、《抓特务》、《向魁元》,京剧《黄巢》以及《岳飞》、《花木兰》、《渔家恨》等戏剧作品。
1948年春,他重新创作表现红军长征的话剧《二万五千里长征记》,次年春三易其稿,定名为《铁流二万五千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同时他还创作了多幕话剧《炮弹是怎样造成的》。
他亲自扮演剧中主人公厂长,身穿缴获的日军服装,斜挎手枪,以他响亮的四川老干部的腔调,用带兵的方式指挥进城接管的军工厂。
他忠心耿耿,非常可爱,但他的外行领导又非常可笑。
工作上碰了钉子,他苦恼得令人难过;检讨缺点时,他又诚恳得感人泪下;学习新事物极其认真,完成生产任务非常坚决。
全剧角色创造得鲜明生动,音容笑貌活灵活现,形象地概括了一个历史转变时期的重要特点,塑造了一个由指挥作战到领导工厂管理的干部形象。
1949年7月,该剧到北京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大会演出,获得很大成功,在全国产生了影响。
共和国成立,让他有了更大的舞台。
他任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文艺处副处长兼艺术学院院长。
1961年晋升为少将,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成为当之无愧的将军。
但他最大的贡献是选取现实生活为题材,创作了大量的话剧和歌剧,有《绣花荷包》、《同志间》、《通天喜》、《缚住苍龙》、《三百卢比》、《四面楚歌》、《指导员》、《阶级兄弟》、《青梅》、《心愿》、《二分钱》、《柯山红日》。
尤以《柯山红日》影响最大,被摄制成电影,在全国放映。
但他影响最大的作品还是以革命历史题材为素材创作的话剧,如《两个女红军》、《井冈山》、《万水千山》,特别是《万水千山》,既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中国话剧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
1953年他将酝酿了十多年,又曾两次试写过的长征题材《铁流两万五千里》,再次作了较大修改,定名为《万水千山》,1954年6月,由总政治部文艺工作团话剧团在北京首演。
一举轰动全国剧坛。
当年上演144场,此后一直连演不衰。
1954年10月发表于《解放军文艺》。
1955年2月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单行本。
1956年,第一届全国话剧会演中,《万水千山》获编剧、导演、舞台美术和表演等多项一等奖。
《万水千山》全剧6幕,描写和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遵义会议之后,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克服艰难险阻,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创建的英雄业绩。
全局气势磅礴,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作者在展现历史的同时很注意人物刻画,剧中红军指战员李有国、罗顺成、赵志方、李凤莲等人物都具有鲜明性格,比较充分地揭示出红军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的胸襟和情怀。
剧中人物的语言也较朴实、凝练,具有部队生活气息,同时又充满革命激情。
《万水千山》既是"将军戏剧家"的代表作,也是第一部全景反映长征的作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魂。
该剧是中国当代军旅戏剧史上一部少见的史诗性正剧,准确地把握了红军长征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