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关灯
小
中
大
萧如梅只管诊脉,陈琦负责临写药方。
萧如梅说的快,陈琦写的也不慢。
一行方正小楷,瞬间写就。
两个人配合默契,秋兰、秋彤忙着给难民煎药,六顺帮着挑水担柴。
主仆几人直到晚上才停下,揉揉酸痛的脖子,萧如梅道:“今日来义诊的人好多。
”陈琦道:“是我考虑不周,应该多请几个郎中过来。
”萧如梅果断拒绝道:“大可不必,省些银两用在买药,买米上头更划算。
”陈琦笑看她道:“这么会精打细算,谁娶了你,那才是有福气呢。
”本是一句玩笑话,萧如梅却皱起眉头道:“京都子弟多以娶名门之女为荣,只有百姓之家才会娶精打细算的媳妇回家。
表哥是说我只配嫁到寻常百姓之家吗?”陈琦并非此意,连忙解释道:“我不是那个意思。
”萧如梅猛然间想起在佛缘庵抽的那支签,签文上写着‘回归田园才是真。
’难道这才是她的归宿?她越想越难过,眼里竟有泪花流出。
陈琦自责失言,朝萧如梅道:“表妹天生丽质,将来一定有母仪天下之命。
又岂是寻常人家能匹配的。
”萧如梅捂住他的嘴道:“表哥要害死我吗?这话岂可乱说?”陈琦骤然被她的玉手捂住嘴巴,忙住了口。
萧如梅缩回手道:“很晚了,也该回了。
” 萧如梅坐在马车上,一路上都没有说话。
到了佛缘庵门前,车子停下。
秋兰、秋彤先行下车。
萧如梅走出车厢,陈琦将手伸到她面前。
萧如梅愣了片刻,扶着他的胳膊下了车。
陈琦一直把萧如梅送回静心苑,才会自己的住处。
萧如梅眼睛瞥见陈琦早已磨破鞋面的绸布鞋子上,上面还沾着些许泥土。
待陈琦走后,萧如梅用丝线量了鞋印的尺寸。
她的小动作落入秋兰和秋彤眼里。
秋兰朝秋彤道:“我们快去找些上好的布料过来,待会儿小姐要用。
”小心思被发现,萧如梅掩饰道:“他为民辛苦操劳,连鞋子都磨破了。
总不能叫他一直穿破鞋子吧!”秋兰、秋彤笑而不答。
☆、辛苦征粮遭弹劾 陈琦一早吃了饭,就有静心苑的秋兰送来一双鞋子过来。
陈琦从六顺手里接过鞋子,试了试大小,刚好合适!潘邵煜看着他道:“她送来鞋子表明心意,殿下要送什么回礼呢?”陈琦把那双鞋子收好,思索道:“金银玉石都是俗物,不如吹一曲箫曲相谢。
”潘邵煜摇头道:“这种寒酸书生的计量是很难赢得姑娘欢心的。
”陈琦道:“她和一般女子不同。
”陈琦吹起那日和萧如梅初见之时所吹奏的《秋水》,隔壁的琴声也随之响起。
琴箫合奏,相得益彰。
曲未终,琴声哑然而止。
陈琦看向隔壁院子,一个戴着面纱的妇人在尼姑的簇拥下进来,萧如梅和两个丫鬟迎着她进了屋子。
陈琦恍然大悟,原来是有客人到了。
静心苑内人头攒动,萧如梅迎着孟姨娘进了屋子。
孟姨娘朝佛像前跪拜,手里的念珠转起。
竟把萧如梅给透明化了。
萧如梅朝孟姨娘道:“母亲就没有话要跟女儿说吗?”孟姨娘道:“你走吧!”萧如梅满心不满道:“为什么?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这么多年了,我每年都来,母亲每次都把我忽略掉,好似我不存在一样。
连父亲也一样,从想到大,把我丢在梧桐苑里自生自灭。
难道你们就没有感情吗?”片刻的沉默,换来一声声木鱼声。
萧如梅被两个丫鬟扶出屋子,服侍孟姨娘的崔嬷嬷已经把行礼收拾妥当,交给秋兰和秋彤道:“忠叔已经套好马车在外等候了,快带小姐下山吧!” 潘邵煜吃着一条西瓜,看向陈琦道:“你借我之名幽会佳人,就不怕被我的花名所累,佳人与你断交?”陈琦拿着玉箫走到窗子前,侧着身子道:“你今后少去烟花之所。
”潘邵煜分辨道:“你总要我把《千姿百艳图》画完吧!”陈琦道:“等这事完了,我许你去乐工局为舞娘作画。
”潘邵煜道:“不许反悔。
”陈琦点头道:“绝不反悔。
”陈琦看着萧如梅带着丫鬟离开静心苑,朝潘邵煜坐的地方走来。
六顺从外面进来,朝潘邵煜道:“大少爷过来了。
”潘邵煜从椅子上弹起道:“坏了!一定是我爹派大哥抓我回去的。
”陈琦指着身后的屏风道:“去里面躲着。
”潘邵煜刚躲进屏风后面,潘邵成已经带着人进来了。
朝陈琦叩拜道:“臣拜见殿下,请殿下回宫。
”陈琦站起身道:“在外游历这些日子也该回宫了。
”潘邵成扫视四周不见潘邵煜踪迹,暗中吩咐家仆在佛缘庵附近搜索。
益州首富杨家,名下除了瓷窑之外还有染丝坊和织锦坊。
手里又捏着内宫采办的差事,当真是日进斗金。
陈展来益州第一站就是来杨府。
杨严带着兄弟子侄在杨府门外跪迎陈展大驾。
想不通,早上还在玉州征粮的陈展,中午刚过就来了益州。
盏茶功夫就已经到了杨府门口。
陈展带着人风尘仆仆的进了杨府,沿着光洁的大理石地面,走过翠柳夹道。
因他来的迅速,一些女眷没有来得及回避,跪在路边很是突兀。
杨元淑穿着一身红色罗衣,战战兢兢的跪在路边的大理石地面上,一张脸早已煞白。
陈展连看都不看一眼,直接往前走。
眼看要进入碧春园了。
杨严大着胆子拦住道:“这是内院。
”陈展刹住脚步,身后的禁卫军也跟着刹住脚步,很是齐整。
陈展朝杨严道:“去书房。
”杨严引着陈展往外书房而来。
陈展在一把椅子上坐下道:“你们也知道本王来这里的目的,也不用我多费口舌了。
一万担粮食,太阳落山之前交上来。
”杨严看着陈展灰头土脸,嘴角冒泡,赶紧给他递上一杯热茶道:“庆郡王先喝杯热茶,润润喉咙。
”陈展确实渴了,接过茶杯一饮而尽!杨严解释道:“一万担粮食不是小数目,就算是把劝益州的粮食都收上来,草民一时也找不到这么多存粮啊!”陈展手里的鞭子敲打在花梨木桌子上,吱吱作响。
走到杨严身边道:“没有粮食,拿银子也成。
一千两银子一旦粮食,你自己寻思着办吧!”杨严打个哆嗦,这简直是一帮土匪啊!陈展拿起桌子上的茶壶,嘴对嘴喝下所有的茶水,朝花梨木椅子上坐下,闭目养神。
从嘴里轻飘飘的说出一句话道:“日落之前见不到粮食,我就把你们杨家的瓷窑、织染坊和商铺充公。
”杨严吓得差点跌倒在地,颤颤巍巍的出来外书房,带着子侄兄弟和小厮出去采买粮食。
杨府所有男丁全数出动,唯一一个没有出去的,是久病的杨元靖。
很不巧,今日他又犯病了。
杨夫人、杨元淑、王雪莹、李宁都赶到落英楼。
看到杨元靖情况不好,心里着急,杨夫人道:“府里没有男丁,如何去请大夫?”杨元淑道:“不如去求庆郡王,请他派个人去请大夫来。
”杨夫人左右思索,点头道:“也只能这样办了。
” 陈展坐在外书房闭目养神,禁卫军回禀杨家大小姐求见。
陈展命人宣她进来,抬眼一瞧,竟是刚进府时迎面撞见的那个红衣姑娘。
他又重新闭上眼睛道:“在玉州也有一户人家为了逃脱交纳粮食,把自己的女儿献给本王,被本王赏给士兵做媳妇了。
本王劝你莫要学她。
”杨元淑跪在地上道:“民女来意并非为此。
是因为家兄旧病复发,需要请医救治,家中却无一男丁可以出去请大夫。
恳请王爷高抬贵手,派个人去请大夫来。
”陈展指着一个禁卫军道:“去请个大夫来。
”禁卫军领命而去。
陈展朝杨元淑道:“内眷不宜抛投露脸,大夫来了,本王自会领着他过去。
”杨元淑感激拜谢道:“民女谢过庆郡王。
”陈展继续闭目养神,杨元淑回去向杨夫人回禀道:“母亲放心,庆郡王已经派人去请大夫了。
”杨元淑没多久,陈展那边已经带着大夫过来了。
杨夫人几个女眷迅速躲入屏风后面,只留丫鬟翠柳在外间伺候着。
益州喜乐堂的大夫气喘吁吁的进来,走带内间把了脉道:“公子旧疾复发,吃几副药调理一下就好了。
”陈展道:“快去开药方!”杨元靖的屋子正好摆着笔墨纸砚,大夫写了药方给他。
陈展接了药方,递给丁香道:“赶紧给你家少爷煎药去吧!” 陈展带着大夫离开落英楼,杨元淑从屏风后面出来,看着他远去的背影若有所思。
杨严终于在日落之前凑齐一万担粮食,他跌跌撞撞的走进来,形象很是狼狈不堪,终于明白见到陈展时,为何陈展会是灰头土脸,狼狈不堪的样子了。
他朝陈展道:“启禀庆郡王,一万担粮食已经备齐。
”陈展倒了一杯茶给杨严道:“喝杯茶吧!”杨严确实渴坏了,一杯茶几乎是灌进肚子里的。
陈展朝杨严递过一封公文道:“这些粮食不会叫你们白拿,算朝廷借你们的。
”杨严接过文书,脸上的不甘愿消失了。
恭敬的把陈展送出门外,陈展边走边道:“本王认识一个御医,前些日子告老还乡了。
老家正好在益州,我已经写封信,你交给他,他必定会精心医治令公子的病,希望会有好转。
”杨严接过陈展的书信,千恩万谢不在话下,就算叫他白出这一万担粮食他也是心甘情愿的。
看着陈展带着禁卫军离开,杨严的心总算平静下来,这一天折腾的可真够呛! 杨严回到书房,管家秦牧朝杨严回禀道:“这次采买的粮食多处三千担,不知道是入库储存,还是高价卖出?”杨严思索,迟迟不回话。
秦牧提议道:“依照奴才浅薄建议,如今各大商户都在采买粮食,趁机卖出去倒是能小赚一笔。
也可解决银库吃紧,无法采买丝线染料的难题。
”杨严摇头道:“这次征粮,各大商户都将陷入经济危机。
若单独我们一家不受干扰,恐惹非议。
既然无法染丝织锦,就把织染坊关闭,专注烧烤瓷器,所幸泥土是挖取不尽的。
待到秋粮上来再说。
”秦牧垂首道:“奴才遵命。
”他弓着身子退出。
杨严的眉头却并未舒展,不知道又在寻思什么? 陈展在益州逗留一日,又去济州征粮,在那里逗留两日。
自此,持续十几天的征粮之路终于结束。
他押着二十万担粮食回京交差,风尘仆仆的近了宣正殿。
等着他的却不是夸赞,而是一堆弹劾他的奏折。
陈显指着一堆奏折道:“看看吧!这些走时参奏你的折子。
所到之处,借征粮之名,毁坏民居民宅,强抢民女。
一桩桩,一件件连时间地点都一清二楚!”陈展跪在地上,双手紧握成拳。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陈展明知是栽赃陷害,却不像上次那般顶撞陈显了。
沉默着不说话,陈显雷霆之怒渐渐平息,他朝陈展道:“廷杖五十,滚回去闭门思过,没有圣旨,不许上朝。
”陈展绷着脸离开宣正殿,文武百官的气终于顺畅了。
陈显将押送粮食去江南的重任交给陈琦负责。
又听说潘邵煜私自把家中粮食交给朝廷,害怕潘世杰责打,已经在外躲了多日。
还在城外救济难民,为他们施粥、建造简易房屋、请医义诊,美名远杨。
陈显也想做个和事老,命人把潘邵煜宣上殿,封了五品御史。
又把安置城外难民的事情交给他处理。
潘邵煜谢过皇上隆恩,又转身朝潘世杰跪拜道:“儿子不孝,前些日子惹父亲生气了。
今日当着皇上和文武百官的面,请父亲责打孩儿出气吧!”有皇帝撑腰,潘世杰又怎敢真的教训潘邵煜,潘邵煜也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敢这样说。
但见潘世杰朝潘邵煜道:“父子没有隔夜仇,快点起来吧!”潘邵煜从地上站起来,耳边听到百官恭送皇帝下朝的声音,立
萧如梅说的快,陈琦写的也不慢。
一行方正小楷,瞬间写就。
两个人配合默契,秋兰、秋彤忙着给难民煎药,六顺帮着挑水担柴。
主仆几人直到晚上才停下,揉揉酸痛的脖子,萧如梅道:“今日来义诊的人好多。
”陈琦道:“是我考虑不周,应该多请几个郎中过来。
”萧如梅果断拒绝道:“大可不必,省些银两用在买药,买米上头更划算。
”陈琦笑看她道:“这么会精打细算,谁娶了你,那才是有福气呢。
”本是一句玩笑话,萧如梅却皱起眉头道:“京都子弟多以娶名门之女为荣,只有百姓之家才会娶精打细算的媳妇回家。
表哥是说我只配嫁到寻常百姓之家吗?”陈琦并非此意,连忙解释道:“我不是那个意思。
”萧如梅猛然间想起在佛缘庵抽的那支签,签文上写着‘回归田园才是真。
’难道这才是她的归宿?她越想越难过,眼里竟有泪花流出。
陈琦自责失言,朝萧如梅道:“表妹天生丽质,将来一定有母仪天下之命。
又岂是寻常人家能匹配的。
”萧如梅捂住他的嘴道:“表哥要害死我吗?这话岂可乱说?”陈琦骤然被她的玉手捂住嘴巴,忙住了口。
萧如梅缩回手道:“很晚了,也该回了。
” 萧如梅坐在马车上,一路上都没有说话。
到了佛缘庵门前,车子停下。
秋兰、秋彤先行下车。
萧如梅走出车厢,陈琦将手伸到她面前。
萧如梅愣了片刻,扶着他的胳膊下了车。
陈琦一直把萧如梅送回静心苑,才会自己的住处。
萧如梅眼睛瞥见陈琦早已磨破鞋面的绸布鞋子上,上面还沾着些许泥土。
待陈琦走后,萧如梅用丝线量了鞋印的尺寸。
她的小动作落入秋兰和秋彤眼里。
秋兰朝秋彤道:“我们快去找些上好的布料过来,待会儿小姐要用。
”小心思被发现,萧如梅掩饰道:“他为民辛苦操劳,连鞋子都磨破了。
总不能叫他一直穿破鞋子吧!”秋兰、秋彤笑而不答。
☆、辛苦征粮遭弹劾 陈琦一早吃了饭,就有静心苑的秋兰送来一双鞋子过来。
陈琦从六顺手里接过鞋子,试了试大小,刚好合适!潘邵煜看着他道:“她送来鞋子表明心意,殿下要送什么回礼呢?”陈琦把那双鞋子收好,思索道:“金银玉石都是俗物,不如吹一曲箫曲相谢。
”潘邵煜摇头道:“这种寒酸书生的计量是很难赢得姑娘欢心的。
”陈琦道:“她和一般女子不同。
”陈琦吹起那日和萧如梅初见之时所吹奏的《秋水》,隔壁的琴声也随之响起。
琴箫合奏,相得益彰。
曲未终,琴声哑然而止。
陈琦看向隔壁院子,一个戴着面纱的妇人在尼姑的簇拥下进来,萧如梅和两个丫鬟迎着她进了屋子。
陈琦恍然大悟,原来是有客人到了。
静心苑内人头攒动,萧如梅迎着孟姨娘进了屋子。
孟姨娘朝佛像前跪拜,手里的念珠转起。
竟把萧如梅给透明化了。
萧如梅朝孟姨娘道:“母亲就没有话要跟女儿说吗?”孟姨娘道:“你走吧!”萧如梅满心不满道:“为什么?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这么多年了,我每年都来,母亲每次都把我忽略掉,好似我不存在一样。
连父亲也一样,从想到大,把我丢在梧桐苑里自生自灭。
难道你们就没有感情吗?”片刻的沉默,换来一声声木鱼声。
萧如梅被两个丫鬟扶出屋子,服侍孟姨娘的崔嬷嬷已经把行礼收拾妥当,交给秋兰和秋彤道:“忠叔已经套好马车在外等候了,快带小姐下山吧!” 潘邵煜吃着一条西瓜,看向陈琦道:“你借我之名幽会佳人,就不怕被我的花名所累,佳人与你断交?”陈琦拿着玉箫走到窗子前,侧着身子道:“你今后少去烟花之所。
”潘邵煜分辨道:“你总要我把《千姿百艳图》画完吧!”陈琦道:“等这事完了,我许你去乐工局为舞娘作画。
”潘邵煜道:“不许反悔。
”陈琦点头道:“绝不反悔。
”陈琦看着萧如梅带着丫鬟离开静心苑,朝潘邵煜坐的地方走来。
六顺从外面进来,朝潘邵煜道:“大少爷过来了。
”潘邵煜从椅子上弹起道:“坏了!一定是我爹派大哥抓我回去的。
”陈琦指着身后的屏风道:“去里面躲着。
”潘邵煜刚躲进屏风后面,潘邵成已经带着人进来了。
朝陈琦叩拜道:“臣拜见殿下,请殿下回宫。
”陈琦站起身道:“在外游历这些日子也该回宫了。
”潘邵成扫视四周不见潘邵煜踪迹,暗中吩咐家仆在佛缘庵附近搜索。
益州首富杨家,名下除了瓷窑之外还有染丝坊和织锦坊。
手里又捏着内宫采办的差事,当真是日进斗金。
陈展来益州第一站就是来杨府。
杨严带着兄弟子侄在杨府门外跪迎陈展大驾。
想不通,早上还在玉州征粮的陈展,中午刚过就来了益州。
盏茶功夫就已经到了杨府门口。
陈展带着人风尘仆仆的进了杨府,沿着光洁的大理石地面,走过翠柳夹道。
因他来的迅速,一些女眷没有来得及回避,跪在路边很是突兀。
杨元淑穿着一身红色罗衣,战战兢兢的跪在路边的大理石地面上,一张脸早已煞白。
陈展连看都不看一眼,直接往前走。
眼看要进入碧春园了。
杨严大着胆子拦住道:“这是内院。
”陈展刹住脚步,身后的禁卫军也跟着刹住脚步,很是齐整。
陈展朝杨严道:“去书房。
”杨严引着陈展往外书房而来。
陈展在一把椅子上坐下道:“你们也知道本王来这里的目的,也不用我多费口舌了。
一万担粮食,太阳落山之前交上来。
”杨严看着陈展灰头土脸,嘴角冒泡,赶紧给他递上一杯热茶道:“庆郡王先喝杯热茶,润润喉咙。
”陈展确实渴了,接过茶杯一饮而尽!杨严解释道:“一万担粮食不是小数目,就算是把劝益州的粮食都收上来,草民一时也找不到这么多存粮啊!”陈展手里的鞭子敲打在花梨木桌子上,吱吱作响。
走到杨严身边道:“没有粮食,拿银子也成。
一千两银子一旦粮食,你自己寻思着办吧!”杨严打个哆嗦,这简直是一帮土匪啊!陈展拿起桌子上的茶壶,嘴对嘴喝下所有的茶水,朝花梨木椅子上坐下,闭目养神。
从嘴里轻飘飘的说出一句话道:“日落之前见不到粮食,我就把你们杨家的瓷窑、织染坊和商铺充公。
”杨严吓得差点跌倒在地,颤颤巍巍的出来外书房,带着子侄兄弟和小厮出去采买粮食。
杨府所有男丁全数出动,唯一一个没有出去的,是久病的杨元靖。
很不巧,今日他又犯病了。
杨夫人、杨元淑、王雪莹、李宁都赶到落英楼。
看到杨元靖情况不好,心里着急,杨夫人道:“府里没有男丁,如何去请大夫?”杨元淑道:“不如去求庆郡王,请他派个人去请大夫来。
”杨夫人左右思索,点头道:“也只能这样办了。
” 陈展坐在外书房闭目养神,禁卫军回禀杨家大小姐求见。
陈展命人宣她进来,抬眼一瞧,竟是刚进府时迎面撞见的那个红衣姑娘。
他又重新闭上眼睛道:“在玉州也有一户人家为了逃脱交纳粮食,把自己的女儿献给本王,被本王赏给士兵做媳妇了。
本王劝你莫要学她。
”杨元淑跪在地上道:“民女来意并非为此。
是因为家兄旧病复发,需要请医救治,家中却无一男丁可以出去请大夫。
恳请王爷高抬贵手,派个人去请大夫来。
”陈展指着一个禁卫军道:“去请个大夫来。
”禁卫军领命而去。
陈展朝杨元淑道:“内眷不宜抛投露脸,大夫来了,本王自会领着他过去。
”杨元淑感激拜谢道:“民女谢过庆郡王。
”陈展继续闭目养神,杨元淑回去向杨夫人回禀道:“母亲放心,庆郡王已经派人去请大夫了。
”杨元淑没多久,陈展那边已经带着大夫过来了。
杨夫人几个女眷迅速躲入屏风后面,只留丫鬟翠柳在外间伺候着。
益州喜乐堂的大夫气喘吁吁的进来,走带内间把了脉道:“公子旧疾复发,吃几副药调理一下就好了。
”陈展道:“快去开药方!”杨元靖的屋子正好摆着笔墨纸砚,大夫写了药方给他。
陈展接了药方,递给丁香道:“赶紧给你家少爷煎药去吧!” 陈展带着大夫离开落英楼,杨元淑从屏风后面出来,看着他远去的背影若有所思。
杨严终于在日落之前凑齐一万担粮食,他跌跌撞撞的走进来,形象很是狼狈不堪,终于明白见到陈展时,为何陈展会是灰头土脸,狼狈不堪的样子了。
他朝陈展道:“启禀庆郡王,一万担粮食已经备齐。
”陈展倒了一杯茶给杨严道:“喝杯茶吧!”杨严确实渴坏了,一杯茶几乎是灌进肚子里的。
陈展朝杨严递过一封公文道:“这些粮食不会叫你们白拿,算朝廷借你们的。
”杨严接过文书,脸上的不甘愿消失了。
恭敬的把陈展送出门外,陈展边走边道:“本王认识一个御医,前些日子告老还乡了。
老家正好在益州,我已经写封信,你交给他,他必定会精心医治令公子的病,希望会有好转。
”杨严接过陈展的书信,千恩万谢不在话下,就算叫他白出这一万担粮食他也是心甘情愿的。
看着陈展带着禁卫军离开,杨严的心总算平静下来,这一天折腾的可真够呛! 杨严回到书房,管家秦牧朝杨严回禀道:“这次采买的粮食多处三千担,不知道是入库储存,还是高价卖出?”杨严思索,迟迟不回话。
秦牧提议道:“依照奴才浅薄建议,如今各大商户都在采买粮食,趁机卖出去倒是能小赚一笔。
也可解决银库吃紧,无法采买丝线染料的难题。
”杨严摇头道:“这次征粮,各大商户都将陷入经济危机。
若单独我们一家不受干扰,恐惹非议。
既然无法染丝织锦,就把织染坊关闭,专注烧烤瓷器,所幸泥土是挖取不尽的。
待到秋粮上来再说。
”秦牧垂首道:“奴才遵命。
”他弓着身子退出。
杨严的眉头却并未舒展,不知道又在寻思什么? 陈展在益州逗留一日,又去济州征粮,在那里逗留两日。
自此,持续十几天的征粮之路终于结束。
他押着二十万担粮食回京交差,风尘仆仆的近了宣正殿。
等着他的却不是夸赞,而是一堆弹劾他的奏折。
陈显指着一堆奏折道:“看看吧!这些走时参奏你的折子。
所到之处,借征粮之名,毁坏民居民宅,强抢民女。
一桩桩,一件件连时间地点都一清二楚!”陈展跪在地上,双手紧握成拳。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陈展明知是栽赃陷害,却不像上次那般顶撞陈显了。
沉默着不说话,陈显雷霆之怒渐渐平息,他朝陈展道:“廷杖五十,滚回去闭门思过,没有圣旨,不许上朝。
”陈展绷着脸离开宣正殿,文武百官的气终于顺畅了。
陈显将押送粮食去江南的重任交给陈琦负责。
又听说潘邵煜私自把家中粮食交给朝廷,害怕潘世杰责打,已经在外躲了多日。
还在城外救济难民,为他们施粥、建造简易房屋、请医义诊,美名远杨。
陈显也想做个和事老,命人把潘邵煜宣上殿,封了五品御史。
又把安置城外难民的事情交给他处理。
潘邵煜谢过皇上隆恩,又转身朝潘世杰跪拜道:“儿子不孝,前些日子惹父亲生气了。
今日当着皇上和文武百官的面,请父亲责打孩儿出气吧!”有皇帝撑腰,潘世杰又怎敢真的教训潘邵煜,潘邵煜也是看准了这一点,才敢这样说。
但见潘世杰朝潘邵煜道:“父子没有隔夜仇,快点起来吧!”潘邵煜从地上站起来,耳边听到百官恭送皇帝下朝的声音,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