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关灯
小
中
大
话,让禹秋兰随便使用。
禹秋兰只用了两天时间,便赶制好了一套新衣,又在绸缎庄斜对面的鞋铺买了一双新鞋,一起拿回客舍让宋巩试穿,既合身又合脚。
买来的绸缎还有剩余,丢了实在可惜,禹秋兰便想着再去玲珑绸缎庄,给宋慈也裁制一身新衣裳。
接下来的一天,是三月二十九,这是宋巩殿试的前一天。
这天一大早,欧阳严语又来相请,说中午在琼楼订好了酒菜,要预祝宋巩马到成功,还请他把妻儿也一同带去。
禹秋兰要去绸缎庄裁制衣裳,就叫宋巩带着宋慈前去赴宴,还悄悄地叮嘱宋慈,一定要盯着父亲,别让父亲喝太多酒,以免影响到第二天的殿试。
宋巩这些年与友人相聚,禹秋兰很少参与,宋巩也就没有强求。
父子二人一起将禹秋兰送出了客舍,望着禹秋兰往城东去了,不承想这一别,竟会成为永诀。
十五年来,宋慈时常忍不住去想,倘若那天他没有随父亲去赴宴,而是像之前的两天,跟着母亲去了玲珑绸缎庄,一切会不会变得不一样?如今这家绸缎庄的名字,突然从韩絮口中说了出来,他想到母亲连着三天去往玲珑绸缎庄,前两天他都跟随着,没见到过韩淑,那就是说,韩淑是在第三天,也就是他母亲遇害的那天见到他母亲的。
他的心弦一下子绷紧,道:“恭淑皇后是……如何见到我娘亲的?” 韩絮望着满城灯火,慢慢回忆起了往事,道:“这么多年过去了,此事我仍清楚记得。
那时圣上还是嘉王,我姐姐刚晋封崇国夫人,我还能时常去嘉王府见她,她也还能时常带我外出游玩。
那天我们去城东的妙明寺赏花,回程时已近中午,路过了玲珑绸缎庄。
姐姐未出嫁前,去过这家绸缎庄很多次,还用那里的针线刺绣过,她说想再进去看一看。
我当时还说,这些针针线线的有什么意思,她说等我长大了,自然便会明白。
她吩咐落轿,拉了我的手,一起进了绸缎庄,接着便见到了你母亲。
” 时隔多年,韩絮还记得禹秋兰埋头裁制衣裳的样子,那件衣裳小小的一件,布彩铺花,看起来很是喜庆。
韩絮不懂刺绣,不知那是讲究热闹喜气的闽绣,只知道临安城里的人,衣着大都清淡素雅,这件布彩铺花的衣裳虽然看起来俗气,但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鲜感,竟让她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和喜欢。
禹秋兰花费了一整个上午,差不多裁制好了宋慈的新衣裳。
突然见到韩淑和韩絮,她不由自主地停下了手中的针线。
她这些天虽然忙于赶制衣服,但宋慈被韩?欺负一事,她可从没有忘过。
突然与韩淑和韩絮相见,她当即提起了百戏棚的事,问起了韩?的来历。
见禹秋兰已经知道那天百戏棚发生了什么事,韩淑不再像上次那样一言不发。
原来上次是宋慈怕给父母添麻烦,请求韩淑和韩絮什么都不要说,她姐妹二人答应下来,这才保持了沉默,将宋慈交给禹秋兰便离开了。
韩淑如实告知了韩?的身份,丝毫没有遮掩她也是韩家人,并代韩?向禹秋兰诚心地道歉。
禹秋兰听明白了韩淑与韩?的关系,既然同宗不同支,那便算是两家人,她提出想去一趟韩?家中,当面向其父母说清楚此事,希望其父母能对韩?多加约束,不要再欺负他人。
彼时韩侂胄官不高位不重,没有毗邻西湖的府邸,更没有恢宏别致的吴山南园,还住在八字桥附近一座不大不小的宅子里,但韩淑考虑到吴氏地位尊崇,又一直对韩?百般宠溺,怕禹秋兰招惹事端,不希望禹秋兰找上门去讨要说法,想以自己的赔罪道歉,换来禹秋兰的谅解。
可禹秋兰看起来温柔和蔼,却丝毫不打算退缩,哪怕她只是个平民女子,对方是官宦之家,她仍决意要往韩家走这一趟。
她并不打算招惹什么事端,也不是为了索要什么钱财,只是想说清楚这件事,换得韩?一句亲口道歉,以开解宋慈所受的委屈,弥合宋慈心中的伤痕。
韩淑见禹秋兰如此坚决,只好答应下来,带着禹秋兰前往韩家。
“到韩家时,中午已过,姐姐让随行的轿夫和下人都去找地方吃饭,以免他们挨饿,而她自己却饿着肚子。
姐姐这辈子,心肠实在是太好,对上对下,对内对外,不管对谁都是那么和善。
她走到韩家门前,正准备亲自上前叩门时,门却开了,出来了两个戴帽子的人。
”韩絮一边回想,一边说道,“那两人的帽子压得很低,遮住了大半的脸。
姐姐说了一句:‘你是刘太丞吧?’那两人闻声抬头,其中一人是刘扁。
姐姐看见了另一人的长相,又说了一句:‘古公公?你们来这里做什么?’两人没说话,只是匆忙行了一下礼,便急匆匆离开了。
” “古公公是谁?”宋慈知道刘扁,但还是头一次听说古公公。
“古公公名叫古晟,是御药院的奉御。
”韩絮道,“我那时还不认得他,后来做了郡主,入宫次数多了,才知道他是谁。
” 御药院隶属于入内内侍省,掌按验方书,修合药剂,以待进御及供奉禁中之用,也就是核查御医所开验方,并按验方为皇帝准备所需的药剂,因此御药院的奉御,通常得皇帝的亲信宦官才可出任。
彼时皇帝还是光宗,韩侂胄并非高官大员,也非亲信重臣,光宗皇帝差刘扁去韩家,只可能是给吴氏看病,但看病只需太丞就够了,何以要差遣身为御药院奉御的古公公一同前去呢?刘扁和古公公戴着帽子离开韩家,还有意将帽子压得很低,看起来不像是受差遣公干,更像是私自去的韩家。
宋慈一想到这里,不禁眉头一皱。
“刘太丞和古公公还没走远,叔公便迎出来了。
”韩絮继续道,“叔公虽然年
禹秋兰只用了两天时间,便赶制好了一套新衣,又在绸缎庄斜对面的鞋铺买了一双新鞋,一起拿回客舍让宋巩试穿,既合身又合脚。
买来的绸缎还有剩余,丢了实在可惜,禹秋兰便想着再去玲珑绸缎庄,给宋慈也裁制一身新衣裳。
接下来的一天,是三月二十九,这是宋巩殿试的前一天。
这天一大早,欧阳严语又来相请,说中午在琼楼订好了酒菜,要预祝宋巩马到成功,还请他把妻儿也一同带去。
禹秋兰要去绸缎庄裁制衣裳,就叫宋巩带着宋慈前去赴宴,还悄悄地叮嘱宋慈,一定要盯着父亲,别让父亲喝太多酒,以免影响到第二天的殿试。
宋巩这些年与友人相聚,禹秋兰很少参与,宋巩也就没有强求。
父子二人一起将禹秋兰送出了客舍,望着禹秋兰往城东去了,不承想这一别,竟会成为永诀。
十五年来,宋慈时常忍不住去想,倘若那天他没有随父亲去赴宴,而是像之前的两天,跟着母亲去了玲珑绸缎庄,一切会不会变得不一样?如今这家绸缎庄的名字,突然从韩絮口中说了出来,他想到母亲连着三天去往玲珑绸缎庄,前两天他都跟随着,没见到过韩淑,那就是说,韩淑是在第三天,也就是他母亲遇害的那天见到他母亲的。
他的心弦一下子绷紧,道:“恭淑皇后是……如何见到我娘亲的?” 韩絮望着满城灯火,慢慢回忆起了往事,道:“这么多年过去了,此事我仍清楚记得。
那时圣上还是嘉王,我姐姐刚晋封崇国夫人,我还能时常去嘉王府见她,她也还能时常带我外出游玩。
那天我们去城东的妙明寺赏花,回程时已近中午,路过了玲珑绸缎庄。
姐姐未出嫁前,去过这家绸缎庄很多次,还用那里的针线刺绣过,她说想再进去看一看。
我当时还说,这些针针线线的有什么意思,她说等我长大了,自然便会明白。
她吩咐落轿,拉了我的手,一起进了绸缎庄,接着便见到了你母亲。
” 时隔多年,韩絮还记得禹秋兰埋头裁制衣裳的样子,那件衣裳小小的一件,布彩铺花,看起来很是喜庆。
韩絮不懂刺绣,不知那是讲究热闹喜气的闽绣,只知道临安城里的人,衣着大都清淡素雅,这件布彩铺花的衣裳虽然看起来俗气,但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鲜感,竟让她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和喜欢。
禹秋兰花费了一整个上午,差不多裁制好了宋慈的新衣裳。
突然见到韩淑和韩絮,她不由自主地停下了手中的针线。
她这些天虽然忙于赶制衣服,但宋慈被韩?欺负一事,她可从没有忘过。
突然与韩淑和韩絮相见,她当即提起了百戏棚的事,问起了韩?的来历。
见禹秋兰已经知道那天百戏棚发生了什么事,韩淑不再像上次那样一言不发。
原来上次是宋慈怕给父母添麻烦,请求韩淑和韩絮什么都不要说,她姐妹二人答应下来,这才保持了沉默,将宋慈交给禹秋兰便离开了。
韩淑如实告知了韩?的身份,丝毫没有遮掩她也是韩家人,并代韩?向禹秋兰诚心地道歉。
禹秋兰听明白了韩淑与韩?的关系,既然同宗不同支,那便算是两家人,她提出想去一趟韩?家中,当面向其父母说清楚此事,希望其父母能对韩?多加约束,不要再欺负他人。
彼时韩侂胄官不高位不重,没有毗邻西湖的府邸,更没有恢宏别致的吴山南园,还住在八字桥附近一座不大不小的宅子里,但韩淑考虑到吴氏地位尊崇,又一直对韩?百般宠溺,怕禹秋兰招惹事端,不希望禹秋兰找上门去讨要说法,想以自己的赔罪道歉,换来禹秋兰的谅解。
可禹秋兰看起来温柔和蔼,却丝毫不打算退缩,哪怕她只是个平民女子,对方是官宦之家,她仍决意要往韩家走这一趟。
她并不打算招惹什么事端,也不是为了索要什么钱财,只是想说清楚这件事,换得韩?一句亲口道歉,以开解宋慈所受的委屈,弥合宋慈心中的伤痕。
韩淑见禹秋兰如此坚决,只好答应下来,带着禹秋兰前往韩家。
“到韩家时,中午已过,姐姐让随行的轿夫和下人都去找地方吃饭,以免他们挨饿,而她自己却饿着肚子。
姐姐这辈子,心肠实在是太好,对上对下,对内对外,不管对谁都是那么和善。
她走到韩家门前,正准备亲自上前叩门时,门却开了,出来了两个戴帽子的人。
”韩絮一边回想,一边说道,“那两人的帽子压得很低,遮住了大半的脸。
姐姐说了一句:‘你是刘太丞吧?’那两人闻声抬头,其中一人是刘扁。
姐姐看见了另一人的长相,又说了一句:‘古公公?你们来这里做什么?’两人没说话,只是匆忙行了一下礼,便急匆匆离开了。
” “古公公是谁?”宋慈知道刘扁,但还是头一次听说古公公。
“古公公名叫古晟,是御药院的奉御。
”韩絮道,“我那时还不认得他,后来做了郡主,入宫次数多了,才知道他是谁。
” 御药院隶属于入内内侍省,掌按验方书,修合药剂,以待进御及供奉禁中之用,也就是核查御医所开验方,并按验方为皇帝准备所需的药剂,因此御药院的奉御,通常得皇帝的亲信宦官才可出任。
彼时皇帝还是光宗,韩侂胄并非高官大员,也非亲信重臣,光宗皇帝差刘扁去韩家,只可能是给吴氏看病,但看病只需太丞就够了,何以要差遣身为御药院奉御的古公公一同前去呢?刘扁和古公公戴着帽子离开韩家,还有意将帽子压得很低,看起来不像是受差遣公干,更像是私自去的韩家。
宋慈一想到这里,不禁眉头一皱。
“刘太丞和古公公还没走远,叔公便迎出来了。
”韩絮继续道,“叔公虽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