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钱塘潮

关灯
    一线潮吞千军骨,万叠浪锁幽冥契 咸淳十年八月十七,临安御街在暮色中透着诡异。

    青石板缝隙里,咸腥的水珠正不断渗出,似大地垂泪。

    更夫赵三提着灯笼,脚步沉重地巡夜。

    当他行至中河桥洞时,余光瞥见一抹黑影。

    一艘乌篷船悄无声息地钻出桥洞,船头那尊青铜秤砣下压着泛黄的潮汛图,仔细一看,标注的溃堤点,竟是三日前贾似道下令拆除的仁和县鱼鳞石塘旧址。

    赵三心脏猛地一缩,寒意顺着脊梁骨直往上窜,灯笼在手中不住晃动,仿佛预示着一场浩劫即将降临。

     子时的盐官镇海神庙后巷,空气潮湿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烛火在湿气中扭曲成青蛇状,忽明忽暗。

    枢密院编修陆秀夫身披破旧的渔夫蓑衣,在昏暗中缓缓踱步。

    他的指尖轻轻捻起摊贩陶罐里的骨片,一股寒意顺着指尖传来。

    这些骨片竟是用殉塘工匠的肋骨磨成的“镇潮签”,签身刻满《吴越备史》中失传已久的塘工密咒,透着一股神秘而阴森的气息。

     “二十两,连罐端走。

    ”独眼闽商突然掀开油布,露出半截嵌满牡蛎壳的樟木桩,眼神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前夜海宁塔倒了,这宝贝是从塔基龙王眼里抠出来的。

    ”陆秀夫凑近细看,樟木纹理间渗出暗红血丝,渐渐拼凑出“景定五年癸亥”的契丹文,与昨日在谢太后寝宫所见的蒙古密函暗语如出一辙。

    他心中警铃大作,意识到这背后定藏着惊天阴谋。

     八月十八卯时,盐官镇人头攒动。

    十万观潮客如潮水般涌来,木栅栏在推挤中轰然倒塌。

    陆秀夫被人潮裹挟着推向海塘,忽见十二名腰缠铁索的少年正奋力将骨签钉入礁石。

    为首的黝黑少年举起刻有奎宿纹的胫骨哨,猛地吹响。

    凄厉的哨音划破长空,江面原本整齐的白线骤然断裂。

    漩涡中,半艘蒙古战船残骸缓缓浮出,甲板上插着的大宋龙旗,旗杆竟贯穿一具戴金莲冠的骸骨。

    当潮头逼近至三百丈时,哨音突变,骸骨突然伸出枯槁的手,死死扒住塘基条石。

     “那是去年的弄潮儿!”盐商惊恐的尖叫声响起。

    陆秀夫定睛一看,认出骸骨腰间的玉佩,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