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仁宣治

关灯
    宣德五年秋,江南稻田翻涌如金海。

    杨溥的布鞋陷进田埂湿泥时,怀中的《漕河舆图》突然发烫——图卷边缘渗出褐斑,细看竟是干涸的血渍拼成“仁宣”二字。

    老农指着远处新筑的义仓笑道:“杨阁老您瞧,这三年粮仓满得能撑死老鼠!”话音未落,仓顶轰然塌陷,倾泻而出的稻谷里竟混着森白指骨,谷堆深处传来孩童呓语:“爹,典当的秋收……该还了……” 紫禁城文渊阁暗室内,宣宗朱瞻基摩挲着一尊鎏金宣德炉。

    炉腹浮雕的耕织图突然蠕动,农妇手中的纺锤化作小楷账册: 洪熙元年典当录 当物:北伐将士未散之戾气(计三十万缕) 换得:直隶、山东三年无蝗灾 利钱:正统十四年土木堡星坠 炉灰腾起,凝成初代掌柜虚影:“陛下可知?您父皇用将士怨气换的岂止是丰收?”他指尖戳向炉耳镶嵌的北斗天枢星,星芒刺入朱瞻基眉心——刹那间,他看见御书房梁柱裂开细缝,裂缝里伸出无数溃烂的手,正抓着杨士奇票拟的《宽恤令》往黑暗里拖拽。

     秦淮河画舫笙歌中,司礼监太监范弘的笔锋在奏疏上悬停。

    他怀中《内书堂训诫》无风自翻,空白页浮出朱批:“令郑和船队永泊太仓。

    ”墨迹未干,书页突然撕裂,钻出半张当票残角: 当票编号:宣德乙卯·宦字拾柒 典当物:海疆开拓之心 代价:七十年后佛郎机炮舰叩关 “范公公好大手笔!”阴影里闪出当铺二掌柜,手中夏代龙玺正盖在范弘喉结,“可记得‘三不收’?杨溥诏狱十年未折节,您偏要诱他典当清名换开海禁?”话音未落,窗外惊雷劈中龙江宝船厂,未完工的宝船龙骨上,铁钉正化作流泪的眼珠。

     杨士奇巡查常州平籴仓时,发现籼米里掺着带血的糯米——正是三年前砌济南城墙的配方。

    当夜,粮官暴毙于仓廪,尸身被稻谷埋成小山,心口插着半截量米木槎,槎杆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