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户部
关灯
小
中
大
左副都御史张大人——正是张文远的父亲。
"张大人。
"林乔恭敬行礼。
"恭喜高升。
"张御史微微颔首,压低声音,"今晚戌时,寒舍小聚,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想与大人一叙,不知可否赏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乔心领神会:"下官荣幸之至。
" 回到户部交接公务时,林乔明显感觉到一些微妙的变化。
那些曾经对他爱答不理的司官们突然变得殷勤备至,而原本的顶头上司——浙江清吏司郎中,现在反倒要向他行礼汇报了。
最耐人寻味的是左侍郎孙大人的态度。
这位五十多岁的老官僚表面热情,眼中却闪烁着冷光:"林大人年轻有为,今后同衙为官,还望多多指教啊!" "孙大人言重了,下官初来乍到,正要多向您请教呢。
"林乔谦逊地回答,心中却警铃大作。
孙侍郎是出了名的守旧派,与庆王府关系密切,今后必是劲敌。
傍晚,林乔换上便服,只带林柏一人,悄悄来到张御史府上。
让他意外的是,除了几位清流言官,工部营缮司李主事(李明的父亲)也在座,还有两位不太熟悉的中级官员。
"林大人来了!"张御史亲自迎入书房,"诸位,我们的小聚可以开始了。
" 原来这是一次非正式的政治聚会,参与者都是朝中主张改革的官员。
他们讨论当前朝政,交流各部信息,偶尔也会协调行动。
林乔这个"新人"的加入,标志着这个松散联盟的扩大。
"林大人可知为何陛下突然提拔你?"张御史开门见山。
林乔摇头:"下官也觉意外。
" "因为国库空虚,已到危急关头!"张御史语出惊人,"去岁各地欠饷已达二百余万两,今冬西北又报旱灾,若再遇边衅,朝廷将无钱可用!" 李主事补充道:"工部修缮河工的款项拖了半年,也是因为户部没钱。
孙侍郎主管度支,却一味敷衍,不知是何居心。
" 林乔恍然大悟。
皇帝这是要他临危受命,解决财政危机啊!难怪破格提拔,这是要借他的手整顿户部积弊。
聚会结束已近子时。
林乔踏雪而归,脑海中回响着张御史最后的忠告:"户部水深,账目混乱非一日之寒。
孙侍郎经营多年,党羽遍布各司。
林大人初到,当以摸清底细为先,切莫贸然行事。
" 次日清晨,林乔换上崭新的三品孔雀补服,系上御赐玉带,前往户部上任。
右侍郎主管全国财政收支,责任重大。
按照惯例,他要先接收印信、账册,并听取各司汇报。
户部大堂内,各司郎中、主事整齐站立。
林乔注意到,不少人眼中带着审视和怀疑——一个毫无背景的年轻人突然成为他们的上司,确实难以服众。
"请林大人验看印信。
"孙侍郎皮笑肉不笑地递上一个锦盒。
交接仪式结束后,林乔立即调阅了近五年的财政账册。
随着翻阅,他的眉头越皱越紧。
账目混乱不堪,有的项目只有总数没有细目,有的支出理由含糊其辞,更有多处明显的前后矛盾。
"007,分析这些账目。
"他在心中命令。
"检测到系统性账目造假。
"007很快回应,"初步估算,过去五年至少有三百五十万两白银去向不明,主要隐藏在军费、河工和皇室开支项目中。
" 三百五十万两!这相当于全国一年赋税的三分之一。
林乔倒吸一口冷气,难怪国库空虚,原来有这么大一个窟窿! 他正准备深入调查,一个紧急军报打破了户部的平静——西北鞑靼部大举犯边,连破三堡,边关告急!兵部立即奏请调拨五十万两饷银,用于增兵备战。
军情如火,皇帝当即准奏,命户部三日之内筹措完毕。
这道圣旨如同一块巨石,压在了刚刚上任的林乔肩上。
"林大人,这..."度支司郎中一脸为难,"库银仅剩三十余万两,还要支付百官俸禄和各地常例开支,实在难以凑足五十万啊!" 林乔冷笑:"那历年积存的盐课、关税都到哪去了?" "这...下官也不甚清楚。
"度支司郎中眼神闪烁,"都是孙大人亲自经手的..." 林乔心知肚明,这是孙侍郎给他的下马威。
若凑不齐军饷,边关失守的罪名就会落在他头上;若强行抽调其他款项,又会得罪各方利益集团。
回到值房,林乔闭目沉思。
突然,他想起了007系统曾经提到的一个信息——庆王府经营私盐和高利贷。
若能查实此事,不仅能为国库追回大笔赃款,还能打击政敌,一举两得。
"007,重新分析庆王府财务线索,我需要确凿证据。
"他暗中下令。
"建议调查方向:京城
"张大人。
"林乔恭敬行礼。
"恭喜高升。
"张御史微微颔首,压低声音,"今晚戌时,寒舍小聚,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想与大人一叙,不知可否赏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乔心领神会:"下官荣幸之至。
" 回到户部交接公务时,林乔明显感觉到一些微妙的变化。
那些曾经对他爱答不理的司官们突然变得殷勤备至,而原本的顶头上司——浙江清吏司郎中,现在反倒要向他行礼汇报了。
最耐人寻味的是左侍郎孙大人的态度。
这位五十多岁的老官僚表面热情,眼中却闪烁着冷光:"林大人年轻有为,今后同衙为官,还望多多指教啊!" "孙大人言重了,下官初来乍到,正要多向您请教呢。
"林乔谦逊地回答,心中却警铃大作。
孙侍郎是出了名的守旧派,与庆王府关系密切,今后必是劲敌。
傍晚,林乔换上便服,只带林柏一人,悄悄来到张御史府上。
让他意外的是,除了几位清流言官,工部营缮司李主事(李明的父亲)也在座,还有两位不太熟悉的中级官员。
"林大人来了!"张御史亲自迎入书房,"诸位,我们的小聚可以开始了。
" 原来这是一次非正式的政治聚会,参与者都是朝中主张改革的官员。
他们讨论当前朝政,交流各部信息,偶尔也会协调行动。
林乔这个"新人"的加入,标志着这个松散联盟的扩大。
"林大人可知为何陛下突然提拔你?"张御史开门见山。
林乔摇头:"下官也觉意外。
" "因为国库空虚,已到危急关头!"张御史语出惊人,"去岁各地欠饷已达二百余万两,今冬西北又报旱灾,若再遇边衅,朝廷将无钱可用!" 李主事补充道:"工部修缮河工的款项拖了半年,也是因为户部没钱。
孙侍郎主管度支,却一味敷衍,不知是何居心。
" 林乔恍然大悟。
皇帝这是要他临危受命,解决财政危机啊!难怪破格提拔,这是要借他的手整顿户部积弊。
聚会结束已近子时。
林乔踏雪而归,脑海中回响着张御史最后的忠告:"户部水深,账目混乱非一日之寒。
孙侍郎经营多年,党羽遍布各司。
林大人初到,当以摸清底细为先,切莫贸然行事。
" 次日清晨,林乔换上崭新的三品孔雀补服,系上御赐玉带,前往户部上任。
右侍郎主管全国财政收支,责任重大。
按照惯例,他要先接收印信、账册,并听取各司汇报。
户部大堂内,各司郎中、主事整齐站立。
林乔注意到,不少人眼中带着审视和怀疑——一个毫无背景的年轻人突然成为他们的上司,确实难以服众。
"请林大人验看印信。
"孙侍郎皮笑肉不笑地递上一个锦盒。
交接仪式结束后,林乔立即调阅了近五年的财政账册。
随着翻阅,他的眉头越皱越紧。
账目混乱不堪,有的项目只有总数没有细目,有的支出理由含糊其辞,更有多处明显的前后矛盾。
"007,分析这些账目。
"他在心中命令。
"检测到系统性账目造假。
"007很快回应,"初步估算,过去五年至少有三百五十万两白银去向不明,主要隐藏在军费、河工和皇室开支项目中。
" 三百五十万两!这相当于全国一年赋税的三分之一。
林乔倒吸一口冷气,难怪国库空虚,原来有这么大一个窟窿! 他正准备深入调查,一个紧急军报打破了户部的平静——西北鞑靼部大举犯边,连破三堡,边关告急!兵部立即奏请调拨五十万两饷银,用于增兵备战。
军情如火,皇帝当即准奏,命户部三日之内筹措完毕。
这道圣旨如同一块巨石,压在了刚刚上任的林乔肩上。
"林大人,这..."度支司郎中一脸为难,"库银仅剩三十余万两,还要支付百官俸禄和各地常例开支,实在难以凑足五十万啊!" 林乔冷笑:"那历年积存的盐课、关税都到哪去了?" "这...下官也不甚清楚。
"度支司郎中眼神闪烁,"都是孙大人亲自经手的..." 林乔心知肚明,这是孙侍郎给他的下马威。
若凑不齐军饷,边关失守的罪名就会落在他头上;若强行抽调其他款项,又会得罪各方利益集团。
回到值房,林乔闭目沉思。
突然,他想起了007系统曾经提到的一个信息——庆王府经营私盐和高利贷。
若能查实此事,不仅能为国库追回大笔赃款,还能打击政敌,一举两得。
"007,重新分析庆王府财务线索,我需要确凿证据。
"他暗中下令。
"建议调查方向: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