辫太阳病脉症并治中篇1-4

关灯
    ,体表如同被火烤般发热,没有出汗,同时伴有胃脘部胀满、轻微疼痛,小便不通畅的症状,此时宜用桂枝汤去掉芍药,加茯苓、白术组成的方剂来治疗。

     【按语】此处“去桂”应当是“去芍药”。

    如果去掉桂枝,又将如何治疗仍然存在的头项强痛、发热无汗的表症呢?仔细研读服用此汤“余依桂枝汤法煎服”这句话,其中的意思自然明了。

    服用桂枝汤后,温覆身体约一个时辰,使全身微微出汗,这就是服用桂枝汤的方法。

    如果去掉桂枝,那么就是芍药、甘草、茯苓、白术,这些药中并没有辛甘之性、能走行营卫的药物,却还说“余依桂枝汤法”,这就没有所谓的方法依据了。

    而且《伤寒论》中有脉促胸满、汗出恶寒的症状,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治,去掉芍药,是因为胸满。

    此条症状虽然稍有不同,但满闷的情况相同,由此可知应当去掉芍药。

     【注释】此条是为发汗或攻下后表证未解,且心下有水气的病症确立治疗方法。

    服用桂枝汤或者攻下,都不是正确的治疗方法。

    仍然存在头项强痛、如火烧的发热、无汗的表证,以及心下满闷、微痛、小便不利的水饮内停里证。

    如果未曾经过发汗或攻下,那么就是表证未解且心下有水气,应当用小青龙汤发汗;如今已经经过发汗和攻下,表里都已虚弱,小青龙汤就不适用了。

    所以用桂枝汤去掉芍药的酸收之性,避免在无汗且心下满闷时使用,加入茯苓、白术的燥湿渗利之品,使表里之症都得到解除,那么内外各种症状自然就会痊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集注】《外台方议》问:心下满闷微痛,这似乎是将要形成结胸,为什么当作水饮停留来治疗呢?答:各种症状都类似结胸,但小便不利这一症状,表明是水饮停留,所以仲景在此条只当作水饮停留来治疗。

     喻昌说:服用桂枝汤后,病症没有解除且症状发生变化,又或者使用攻下之法,那么邪气就会乘虚入里,这就更加错误了。

    在表的邪气没有解除,而在里的水饮上逆,所以仿照五苓散表里双解的方法。

     张璐说:此条症状很像结胸,之所以判断为太阳表证仍然存在,关键在于发热如火烧的感觉无汗这两点。

     林澜说:头项强痛,经过发汗、攻下后仍不解除,心下满闷、微痛、小便不利,这是水饮在体内蓄积,所以加入茯苓、白术,使小便通利,水饮运行,腹部满闷减轻,表证也就全部痊愈了。

    比如十枣汤症,也有头痛症状,这是饮热在体内蓄积,表证已经解除,所以即便头痛,也只用逐饮之法,饮邪去除后病自然就好了。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在桂枝汤的配方中去掉桂枝,加入茯苓、白术各三两,其余的煎服方法依照桂枝汤的煎服法。

    小便通畅了,病就会痊愈。

     【按语】关于去掉桂枝还是去掉芍药的含义,详细内容见上条经文下方的正误文字当中。

     【方解】说“其余依照桂枝汤的方法煎服”,指的是依照桂枝汤的方法来发汗。

    “小便通畅病就会痊愈”,是说水饮病症必须通过水道排出水液才能痊愈。

    这个方剂就是苓桂术甘汤,但是含有生姜、大枣,其主要用意在于解肌发表,利水是其次的,所以用生姜、大枣辅助桂枝来通畅津液、发汗。

    苓桂术甘汤,不用生姜、大枣,而是增加茯苓的用量,其主要用意在于利水,扶阳是其次的,所以加倍使用茯苓,以桂枝为君药,在利水的同时扶助阳气,因此方后没有说依照桂枝汤的服用方法。

     患伤寒后,若经过呕吐或泻下治疗,出现胃脘部胀满不适、气向上冲逆至胸部、起身时头晕目眩,脉象沉紧的症状,此时若再发汗,就会扰动经脉,进而导致身体振颤摇晃,这种情况宜用茯